移至主內容

語言

2022-10-25 官元瑜
影展 音樂 聲音 語言

聆聽「華語」的多語性:2022華語音樂影像誌聯展

「華語音樂影像誌聯展」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與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暨亞歐音樂研究中心合辦。除了強調華語語系(本身就是複數存在的語系)的多語性之外,英文名稱也特別以複數的musics來呈現多元音樂文化。因此,在多元與混雜的脈絡下,不管是sinophone(複數聲音)或是musics(複數樂音),都是不斷去中心與再中心、產出具有主體能動性的多元理論工具。另外,「華語」放在「音樂影像誌」的概念中,更強調了「聆聽」之於「對話」交流的重要性。
2020-03-09 傅可恩(Kerim Friedman)
語言人類學 語言

《活出語言來:語言人類學導論》導讀

語言人類學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學門,它正快速發展,在方法論上和理論上,對語言研究和社會科學都有其獨特的貢獻。蘿拉.阿赫恩的書已經出版了第二版,該書是目前最受歡迎、可以理解的和讀起來有趣的語言人類學教科書之一,它有系統且詳細地介紹了這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在此學科中,仍沒有一本語言人類學的當代中文翻譯著作,因此這本中文翻譯書是把阿赫恩所介紹的重要概念翻譯成中文的重要里程碑。
2019-08-05 劉正元
語言

三百二十萬、馬太鞍和語言相對論

Sapir-Whorf 語言相對論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大約形成於上個世紀的1930年代左右,兩位語言學家的基本論點宣稱一個人日常使用的語言會形塑其思考方式及世界觀,換言之,不同的語言使用者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及世界觀。當阿美族人將一個地景的聲音——強大水流撞擊溪石所發出的如雷聲kereng般巨大聲響——融入地名Makereng 中,這樣的地名不只表達出一種人與自然的緊密關係,也顯示出聲景在不同語言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地位。
2018-12-10 羅永清
原住民 語言 轉型正義

「流言蜚語」:記錄一場原住民族語言流失的陳述

11月份的時候受邀參加原住民族教育轉型正義圓桌論壇並且擔任語言文化流失論壇的桌長,論壇形式採用世界公民咖啡廳的方式,讓將近20個組員在不同題目之間暢所欲言,也因此我一整天聽了將近二十個故事,雖然每個人大概只有五分鐘的時間,但對於語言流失現象的原因以及之後學校該扮演的腳色是甚麼大概都有一些論述,我身為桌長,負責引導與紀錄,感覺大家願意傾聽與述說甚是感動,姑且紀錄為文如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