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樂考古]情人節另一顆芭樂
今年情人節本部落格推出苦澀的全球化愛情與學術芭樂,也請大家不妨回味去年那顆情人節芭樂:
愛的 bricolage (by 鄭瑋寧)
嫻熟人類學的朋友應該對bricolage這個字詞有印象,卻不免狐疑:為何愛情會與Lévi-Strauss有關呢?...
一個人追求浪漫愛看似要衝破父母與家庭對個人戀情的箝制(這是愛情小說與肥皂劇最常見的情節),但若是個人對既有的性別關係與權力關係沒有更深刻的內省,浪漫愛的結果很可能只是權充繁衍父權的新文化形式而已;或如,電信公司結合了大甲媽祖與霞海城隍廟一起經營「愛情產業」,還有標榜「月老銀行」的企業開始經營專屬中上階級的婚活(對象分別是醫、律師與空姐),新的「相親」形式仍在複製高薪男搭配美貌女的傳統「理想」;或如,一些人類學研究指出,同性戀情與互動有意無意間挪用甚至繁衍了異性戀情的互動與家庭價值;又或如,在「愛情公寓」尋找戀人是新的戀情形式,或是在酒吧不斷追求短暫性愛;然而,驅動網路戀情與一夜情的意識,很可能仍被前網路時代對性愛與權力關係的想法所滲透。換言之,戀情形式的創新、性活動的開放乃至於暗示性愛訊息影像的普遍與氾濫,證明了個人勇於嘗試;但這不必然隱含行動者對於性別意象、愛、性愛與權力的關係進行反思,遑論形塑嶄新的性別建構及感情行動的策略。無疑地,在當代,愛的bricolage是很個人的,不易是集體性的;更重要地,愛的bricolage會隨著個人的反思進程而推進,從而雙方關係亦隨之有所調整,否則只是新瓶裝舊酒。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芭樂小編 [芭樂考古]情人節另一顆芭樂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602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