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5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失去記憶與恢復記憶

作者:

「記憶‧技藝」這個單元包括兩部與原住民相關的影片,一部是《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以下簡稱《流離之岸》),一部是《大豹:洄游》(Back to Topa》,前者描寫大港口阿美族與清兵發生的Cepo’(靜浦)戰役,後者則敘述日治時期泰雅族大豹社的抗日事件,以及該事件對他們的影響與他們對歷史的反思。這兩部影片的目的,均在恢復族人與一般人們對相關歷史的理解,關注台灣原住民族的認同及在現代社會的對應。

清廷最初認為台灣後山或原住民不是其管轄範圍,但在1874年(清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發現後山主權不明確,會帶來國防上的危機,因此正式以國家的權力介入,改授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台灣海防欽差大臣,開始展開「開山撫番」政策。沈氏為了劍及履及地「開山撫番」,特令羅大春、吳光亮、袁聞拆三人,分別由北、中、南,開闢聯絡台灣東部的道路。1875年(清光緒元年)至1876年(清光緒2年)吳光亮完成了南投竹山至璞石閣間的八通關古道後,即展開水尾至大港口間之道路開闢工程。開路期間兵員伙食、營房建築、築路等工程,均由阿美族人供應或提供勞役,因過度壓榨勞力和軍隊屯駐壓縮了族人的生活空間等因素,使得族人起而反抗。由於清軍無法取勝,臺灣鎮總兵吳光亮決定改採懷柔政策,以酒宴誘騙大港口部落的壯年菁英,設計殺死來參加酒宴的族人,當時大港口部落的青壯一代幾乎全部死於此次事件,事件後族人則逃難至山區或投靠部落。2014年,原住民委員會、花蓮縣政府、豐濱鄉公所、Cepo’部落等單位於昔日事件發生之古戰場「靜浦國小」建造一座紀念碑,來紀念一百四十多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事件。這段歷史就是《流離之岸》主要的內容。

而《大豹:洄游》中描述的大豹社事件是二十世紀初,以泰雅族太豹社為首的原住民聯軍在大豹溪(位於今新北市三峽區)一帶的抗日起義。1900年,總督府開放樟腦業者進入山地開採資源,大量業者進入部落領域,擁有豐富樟腦資源的泰雅族大嵙崁地區首當其衝。六月,鄰近大嵙崁樟腦製造地的大豹因工人強姦部落婦女,引起族人反抗,爆發衝突。八月,總督府派軍鎮壓,大豹社頭目瓦旦燮促(Watan Syat,又名瓦丹阿目伊Watan Amuy)率軍反對日人伐木製腦的政策,並收容抗日客家義軍與日人展開浴血戰,日軍死傷慘重而停戰,其後對大豹社改採「嚴密監控、游擊出擊」的戰術,局部蠶食,以推進隘勇線由外而內漸次包圍的方式,加上日本的軍火武器更為先進,經過數十回的對峙衝突,終於在1906年剿除大豹社。瓦旦燮促帶領族人轉往東眼山大嵙崁前山群的領域暫居後,與大嵙崁群泰雅族攻守同盟共同抵抗日本的勢力消退,1907年又經兩次戰役,雖奮勇抗戰,但最後面臨失敗的命運。1921年左右,大豹部落原住民被總督府集體逼遷到今日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一帶,再也沒有回去過。另有部分族人移住烏來、大同等地。從族群角度來看,三峽泰雅族大豹社實質上慘遭滅社,現在從外觀已經看不出來,他們融合在大嵙崁族群內,原「大豹社人」在復興區內包持低調、潛伏、隱藏、分散等非主流者客居型的面貌。

除了抗日的大豹社事件外,《大豹:洄游》影片中段討論被父親瓦旦燮促送去做為人質的兒子樂信瓦旦(Losing Watan,漢名林瑞昌)的事業。樂信瓦旦在日治時期受教、習醫、返回泰雅族部落擔任公醫,並居於日本人與族人之間協調,全力爭取族人享有近代文明生活方式。樂信瓦旦曾被聘為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台灣光復後也兩度擔任台灣省參議員,但在白色恐怖時期被以「高山族匪諜案」罪名逮捕下獄,1954年遭處決。影片最後記錄了樂信瓦旦的子孫為了找尋家園土地、文化復振、自我尋根的種種努力,以及將以抗日英雄身分放在高雄、台中忠烈祠的瓦旦燮促合靈,轉置到桃園忠烈祠的經過。

這兩部影片主要利用動畫來描述Cepo’戰役和大豹社事件,並搭配相關的舊照片。《流離之岸》記錄了考古的情形以及討論如何處理挖掘到的物件,學者主張由當地族人討論決定,但族人的意見又有不同,有些人主張更多的開挖,希望找到更多祖先居住生活的證據,但有些人則不同意,擔心挖出來的東西無法放到祖先同意的地方,也可能影響現在的子孫。《大豹:洄游》中泰雅族大豹社後人對他們祖先的故事也是近年才有所知悉,老人們願意說出來,後輩有機會理解,也有人願意為保存自己族群的歷史文化盡力。兩部影片中最重要的是關於失去記憶與恢復記憶的故事,兩位導演分別是阿美族與泰雅族青年,利用科技影像的技藝,留下相關的紀錄與反思,其實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不管是對族人,還是對他們自己。

《流離之岸》最後講了句筆者覺得很重要的話:「也許我們要尋找的不是埋藏在這片土地下的真相,而是在這個時代裡如何更像一個真正的阿美族。」這句話也可套用到大豹社的後人,如何找到自己的根,即便無法回到祖先的土地,也能在不同的社會中找到平靜、實在與快樂,成為一個真正的原住民。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藍美華 [2025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失去記憶與恢復記憶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index.php/article/7090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驗證碼
圖片的 CAPTCHA
請輸入圖片上的文字。
回答驗證碼(數字)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