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Facebook上的臉孔和嘴巴(一個人類學分析beta版)

2009-11-16 回應 13
作者:

兩個月前聽說我的指導老師也用facebook。蝦米?我受到很大的刺激,也開了一個帳號。facebook在台灣一般譯為「臉書」(或是「非死不可」),註冊帳號立刻面臨選個名稱和照片的困擾。這個玩具的名稱講得好白阿──要拿出哪一張臉?搜尋了一下,發現同名的使用者不少,而且照片都蠻可愛的,心想如果被誤認也不錯哩。我只是低度使用者,對玩game也沒興趣,不過身為一個有職業病的人類學家,無處不是田野,玩facebook沒寫田野筆記,也稱不上什麼「將facebook作為book的文本分析」,只是有點「參與觀察」的經驗拿來分享 。這種沒把握(i.e.不負責任)的文字在研究論文叫做「初探」,網路行話叫beta版。

我和幾個朋友不約而同的,有相同的困擾。開了facebook帳號,開始邀請或接受邀請建立朋友名單後,沒兩下就變成了靜態帳號了。共同的癥結在於:實在不知如何在自己的塗鴉牆上留言才對!?

在facebook上,所謂「朋友」含括的成員是多重的,有職場的同事老闆學生同學,有另一種職場的田野地友人,還有非職場的情人故舊和家人。甚至為了玩開心農場,有些「朋友」還是陌生人!塗鴉牆是朋友都可以閱讀的,然而跟這些與自己的社會關係在分類上差異甚多的「朋友們」,該寫什麼才好?非學界友人不知道李維史陀是誰,在那邊悼念結構主義他們一定覺得無聊透頂;老是記錄電影和美食,三不五時轉貼網路奇文或youtube影片的話,怕老闆或學生覺得自己太涼太爽;寫育兒心得,怕媽媽爸爸經對朋友名單中的大多數人太遙遠很肉麻;舉牌子抗議政府還是去參加同志遊行的照片,又怕某些立場不同的「朋友」看了不開心;心情記事或喃喃自語好像也沒必要照三餐轟炸大家。

另一個困擾則是語言。有些朋友只會英文,有些又習慣看中文,那該用什麼語言寫 ?如果看到的朋友動態都是一堆不認識的語言符號,大概會很無趣吧。有人乾脆開兩個帳號來區隔,有人只寫英文,有人穿插寫,有人一次得post兩篇,有人則善用語言差異來講話。不過最後這招有危險,某學弟用中文寫了幾句咕濃,遠在米國只會英文的指導教授竟然在下面留言回應,把他嚇壞了。

我們這些facebook初學者抱怨之後,通常很快會獲得教學指導:可以選擇建立名單,把某些不熟、不想要分享的人排除在可閱讀塗鴉牆的界線之外。不過這是個可能有後遺症的動作,就像是要不要接受某人邀請加入朋友名單一樣困難,畫一條線,有可能把原本可以模糊處理的雙方關係評估落差給明白界定了。對某些人來說,直接放棄facebook比較簡單,否則就真的「非死不可」了。

說穿了,會有這些麻煩,就是因為人類社會中,「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社會關係運作的基礎原則。因為某甲在不同情境認識的人,除了吃他的喜酒或幫他「送行」,本來不會齊聚一堂,此時忽然要在臉書上「朝夕相處」,露出同一張臉,這就麻煩了。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民族誌的例子。專研聲音民族誌的人類學者Steven Feld曾在一篇文章Waterfalls of Song (1996)提及,他在新幾內亞採集傳統歌謠,有名女性歌者面對錄音機,忽然遲疑起來。在她的文化中,唱歌就如同說話一般,是有對象的,唱什麼、怎麼唱是「脈絡化」的。對著錄音機唱歌,她無法想像自己歌唱的對象是誰,錄音播放出來時聆聽者沒有社會關係、也可能每次都不一樣,更別提異國隔代的時空差距了。在她的文化中,人與地方的關係緊密,表現在歌曲中的地名、地景、個人生命史與地方感的交融中。對於聽眾的想像無法與他們是哪裡人分割,她喃喃的哼著,「我的美國男人,你們叫什麼名字?我的澳洲女人,妳們叫什麼名字?」

 

Picture 4

她唱的歌如斯personal(這個person當然是在文化脈絡下、在社會網絡中建構的),因此脫離了面對面的情境,發聲時需要的想像不太一樣;這和我以及朋友們的遲疑失聲有點相似。其實facebook也不是唯一讓某些人講不出話的地方,在大型甚至小型e-mail討論群組上,也有人覺得發言不自在,選擇潛水。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困擾啦,有的人是分享派的,把閒扯說笑寄給數百名跨國的群組成員。在facebook有口難言的朋友只是一部分;有些人很自在的對人群喃喃自語討摸摸,有些人經營多重帳號(真羨慕這些時間富翁)。有些人的塗鴉牆感覺像是表演──那些用facebook來經營歌友會、影友會的藝人、文人、政客當然是在表演啦,但學界也沒太大不同。你以為在「朋友」的塗鴉牆看到的是他/她的「後台」,其實那根本是「前台」阿!(此處如欲吊書袋請引Goffman)人類學家或人類學學生的facebook,當然要扯點學界八卦、轉貼大師訃聞、放首歌頌人類學的他人創作曲、進入Anthropology Gifts交換圈、秀兩句田野地語言、貼個「田野地照片」(been there, done that)。

 

最後面這個真是有趣的新現象,在田野地on site寫facebook塗鴉牆掛在msn上聊天噗浪、上傳照片影片,人類學的田野已經發生劇烈轉變:一方面是世界的數位化,很多人類學研究者的田野地無論多鄉下,都籠罩在網路之下,上網無限便利;另一方面是很多人類學研究者也終日掛在網路上, 即使不是以網路為田野地,做田野時也無法離開網路。這樣的情況透露的新的田野景觀是什麼?對這門學科的知識建構的影響是什麼?這是值得在未來繼續觀察研究的課題。(最後這句話在學術論文很常見──當作者沒時間沒力氣寫下去時就拿來當結論,一如古老的作文萬用結語「反攻復國解救大陸苦難同胞」。)

後台消息: 本週輪值芭樂奮鬥正業臨時拖稿,勉為代打,特別把芭樂指數較高的主題facebook拿來墊檔,衝衝部落格留言數。各位芭樂好友們不要害羞了,出來對號入座吧。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郭佩宜 Facebook上的臉孔和嘴巴(一個人類學分析beta版)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index.php/article/131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1

太偉大了
這種捨己救人的情操
Teri 要給他懲罰啦,罰她寫二篇好了(或是二倍長,不是 double space呦)

我只能感慨有些人的學術生活實在太多采多姿了(不像我,悶悶的料理鍋)
有些人的FB除了相片、影片一應俱全,流言簿上到處都是門生(還是苦主?)
舉個例子好了,Ralph Litzinger今天的學生評論團隊又把塗鴉牆整頁吃下來,老師只問了一個問題,如下:(Ralph你的學生應該不會翻譯這頁給你看吧)
"When President Obama visits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on Sunday, he will, in many ways, be assuming the role of profligate spender coming to pay his respects to his banker." True or misleading statement? Does China really own the U.S.? or is this more China-is-taking-over-the-world fear?"
然後你只見到Duke的學生真是男的帥女的美,256位耶,2的8次方,各位你們有知道學者的「被愛用指數」這麼高的嗎?

2

人類學家臉書的人氣指數,真是有趣的觀察
好像也可以加入作古的人類學家的粉絲耶(例如Victor Turner),不知如何運作?

或許FB也可以拿來做系譜分析或網絡分析?

4

確實『「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社會關係運作的基礎原則。』我現在用 facebook 還是覺得很難抓該演哪個角色。

BBS 上大家都會有很多帳號。Facebook 官方立場是一個人只准有一個帳號的。我因而曾覺得奇怪,難道只有我有這個問題?是否這是西方人對 "integrity" 的要求,認為一個人本來就應該是表裡一致的?

5

胖虎兄,看了你的介紹讓我還真的跑去查Litzinger這位我讀過但是沒見過的人類學家的facebook檔案。不過人類學家的粉斯運作算是小而美而精。就連Geertz老先生的紀念粉絲至今也才只有320人而已。沒看王丹的網頁已經爆滿5000人啦。(是說我沒去查Obama啦,他今天說他沒有用twitter,但不知道有沒有臉書?)另外也有人在臉書上進行分身運作,一個拿來作大眾社交,一個來玩遊戲,一個留給親朋密友,另一個....

也許facebook算是一個同時滿足人有社交恐懼又有社交狂想的地方?

6

所以唷,臉書在空間場域上既虛擬又真實,只能以魔幻寫實名之。
當前台與後台溟滅俱為一體,還能更全面地(還是更被引導地?)看到一個人的豐富面貌。
在這個沒有國界、沒有時差的real time同步計時通報系統下,我們的solidarity和social identities是穿插在social others之間的。
像 Litzinger 「一大早」就在大聲嚷嚷要叫獸們支持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trike (Ralph,人家UC學費來自加州政府關你什麼事)

“Faculty! Sign the Solidarity Pledge to support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who will be participating in protests against the fee increases.”

(哇,您在US東岸,人家US西岸反高學費這樣也可以聲援吼,你昨天還在抗議 Obama 在中國的言論,我實在太佩服您老人家的跨界流動啦)

不過我如果是老板看到facebook中伙計在全球跑來跑去,面對這些開心臉譜如同indexicality,心中定當昇起一股XX之情。最後,Bourdieu (1977: 22)說瞭解實來自誤解,恕小尾如我狂想一下Webb Keane(1990: 8)於此的話頭: “reflective representation is implicated in mystification and concealment, involving actors in a misrecognition of reality.”

PS:豬頭,怎麼可以在D大校外部落沒事「鍋阿姨長」、「阿姨短」地亂叫,把人家美女姊姊都叫老了。還有,ICEP 說Geertz的紀念粉絲至今只有320人而已,輸人家王丹5000人那麼多,回去好好檢討一下。你自己了斷啦,至少寫一萬字懺悔報告書燒在 Geertz 的網路靈堂前,知道嗎?

7

看來已經有人在芭人版上完分身遊戲了
佩宜寫得好
我下週上課剛好要談Steven Feld 的Sound and Sentiment
已經叫學生把這個網頁當補充教材啦

8

From NPR news

The editors of The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have announced their 2009 Word of the Year. It was a crowded field. Words under consideration included: zombie bank, death panel and sexting. The winner: unfriend. It means to remove someone as a friend on a 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 such as Facebook.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0488594

9

以後在田野地寫網路日誌或問一些問題,遠在台灣的老闆會即時回應傳授你應該怎麼做~?包括他人的回應,這是一個同時異地多重建構的多地民族誌書寫?
我一定會記切千萬不要在非死不可上懺悔我的田野秘密戀情,也要善用隱私權限將報導人做分級設定~這不是開玩笑的耶@@

10

(啊,田野大頭照、人類學八卦、讀書筆記,我可以同時坐進好幾個位置耶)
(以下原載於臉書)→至少P島可以透過大頭貼對我的朋友產生一點主題畫面,不會以為做田野是到哪裡躲債,還是到世界的中心呼喊愛去了啦。

背景說明如下
關心的朋友:你說你在調查的那個蜜嗑螺什麼的是哪裡啊?印度尼西亞?
郵局包裹收件人員:FSM?我們的電腦裡查無此國家。
(看過田野照片後)
朋友:世界地圖上看起來差不多是太平洋中間耶!酋長很有錢吧?
郵局:喔~風景不錯耶,你早說是可以浮潛的小島,我就從帛琉開始找了咩。

11

FB 作為前台的說法,應該會讓某些人不以為然、也會讓一些人不自在吧?
想想還真累,偷懶上個網晃一晃,其實還是不自覺的脫離不了前台阿~~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大家可以理直氣壯的跟教育部還是校長說:ㄟ,我玩FB可是在「從事學術工作」耶,怎麼可以禁?
出田野還不斷掛在FB上,是為了實驗「同時異地多重建構的多地民族誌書寫」,這麼後現代的frontier of ethnographic writing阿!除了學術之愛,也可保持健康良好的社會關係,免得被誤解去世界中心乎和愛而慘遭'unfriend'(好酷的字)。(這段可以寫進proposal的研究方法小節?)

12

風景是社會的建構。台灣過去3個月來最大的社會記憶是「臉書愛用群」成長了305%,這是不是反映了某種集體的歇斯底里心情呢?
http://radar.oreilly.com
Asia Continues to be Facebook's Strongest Growth Region
by Ben Lorica
With Facebook topping 330 million active users over the past week, the company's strongest growth region continues to be Asia. Over the last 12 weeks, Facebook added close to 17M active users in Asia alone. Since my previous post, the share of active users from Asia grew by 2% (to 13.5% of all users), and roughly 1 in 7 users now come from the region. With a market penetration under 2%, Facebook is poised to add many more users in Asia (and Africa).
PS: Here we cannot use HTML tags for style in comments. How to resolve this?

13

某同學在他的近況上留言:「 @@"老師有看非死不可喔..天啊~~!!那我說髒話的次數要節制了..|||Orz"".. 」(同學,畢業那麼久了還怕老頭老師幹嘛)
Foucault 如果地下有知,一定會爬起來用臉書案例重新定義 bio-power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驗證碼
圖片的 CAPTCHA
請輸入圖片上的文字。
回答驗證碼(數字)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