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劉文
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以酷兒和情動理論的視角,關注種族與性別的交織。旅美半個人生後,重新做一個臺灣人。
2024-01-29 劉文
尺度 倫理 台北雙年展

走向緩慢與微小時空的倫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的不可擴縮性

「小世界」整體所體現的即是社會所存在的多樣性與和他人共處的倫理問題:在宏大的敘事之中,無論是發展主義、現代性、數位化⋯⋯都過分強調了可擴縮性的重要與價值,而將微小、獨特與歧異的主體感受拆成彷彿能鑲入同樣模組的記憶體中。這些強迫性的整合,讓社會高速地發展,卻也產生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劉文老師今天介紹第13屆台北雙年展的主題「小世界」。她認為,與其說是關於物理上的「小」,更是關於「重置尺度」(rescaling)的思考視角。
2023-03-06 劉文
戰爭 公民運動 心理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將「心防」視為備戰關鍵

2022年2月24日俄國侵略烏克蘭震驚全球,台灣當日也成為推特上熱搜的焦點。烏俄戰爭一週年後,世界見證維持日常生活生計並同時抵抗武力攻擊的事實,而當「戰時」與「和平」時刻逐漸成為無法被二元分割的時空,而是並行前進的狀態,台灣如何面對民防的「每日的準備」?又如何建立民防的社會建構框架,而非一昧地避免談論戰爭?公民社會又如何獲得發語權和動員動機?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的劉文老師認為,在備戰的準備上,社會需要跳脫出單純技術性的風險計算,並逐漸帶入人民做為備戰的重要主體,而非單純等待被軍方救援的被動客體。強調整體社會動員的練習並且建立社群心理韌性的重要性,即為「心防」之術。
2022-05-16 劉文
電影 亞裔 美國

從單線美國夢到宇宙跳躍:《媽的多重宇宙》中世代交錯的亞裔美國意象

《媽的多重宇宙》是一部亞裔美國電影。其故事與情感的成立,是依靠著亞美脈絡對於世代的紛爭以及對亞洲的想像(與致敬)所堆砌成。它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之中巧妙地運用並且轉化了亞裔在美國好萊塢主流市場中,陰魂不散的刻板角色印象,以及楊紫瓊這名跨國亞裔演員—藉由她本人所帶給觀眾的聯想,尤其是香港電影給予華語電影圈的多元符碼,帶來一名亞裔女性角色在西方霸權視角外可以有的無限潛力。
2021-03-15 劉文
種族 國家暴力

犯罪現場、目擊者、傷痛文化:以「紀實犯罪」體裁閱讀國家暴力

為何紀實犯罪體裁的敘事如此有渲染力? 紀實犯罪(True Crime)敘事的開場,如同市面上常見的大眾犯罪小說:時間、地點、受害者(屍體)、犯罪手法,一些破碎細瑣的事實陳列,犯罪現場的敘述,屍體作為物質的證據。劉文老師在美國做#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的田野研究時,發覺2012年後受到大眾關注的一連串警方謀殺美國黑人的事件,彷彿上述如假包換的紀實犯罪體裁影片。作為社會上的觀眾與公民,我們即是這些犯罪的見證人,反覆目睹著網路上大量流傳著這些遭受暴力黑人生前所剩幾小時的資訊。
2020-10-26 劉文
資本主義 抗爭 美國 黑人

黑人的命與種族資本主義:半世紀以來的美國黑人抗爭

全球疫情蔓延之下,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與破壞性幾乎燒盡整個2020年,而另一株強力與影響性幾乎等同肺炎的火苗,非美國的種族紛爭莫屬。今年五月底,明尼蘇達州一名非裔男性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因涉嫌使用假鈔而死於警察不當執法暴力的事件,在疫情中引起全國關注,甚至是引發全球大規模的抗爭,重新將美國長年以來的種族矛盾推至最前線。
劉文
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以酷兒和情動理論的視角,關注種族與性別主體的交織政性。旅美半個人生回國後,重新做一個臺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