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廖昱凱 搶婚 紀錄片 《迷霧中的孩子》:越南赫蒙族的搶婚文化 在二十一世紀,為什麼越南北部的赫蒙族仍然實踐搶婚習俗?搶婚習俗對於赫蒙族未成年女性又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廖昱凱博士為我們介紹,越南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回答上述問題。這部片的導演何黎艷 (Hà Lệ Diễm),透過三年的田野工作,紀錄了赫蒙族十四歲女孩琪 (Di) 的童年成長,以及搶婚習俗對於赫蒙族青少年與家庭的影響。紀錄片深刻捕捉了赫蒙族的風俗地景,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與現代國家之間的衝突,進而讓觀眾思考搶婚的文化意義、人權與倫理問題。
2023-09-25 林浩立 民族誌影展 紀錄片 聲音 音樂 202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專題介紹:音樂、媒介、和不會消逝的聲音 透過精湛的身體技藝、樂器演奏等媒介展演出來的音樂作品,如何能讓一個抽象的民族精神、一種消逝的生活方式、一系列歡愉的鄉野記憶能成真?就算實體媒介消失了、就算音樂作品無法被一個個音符精確傳承下去,聲音永遠都在,且總是有辦法藉著新的技術、路徑和地方召喚回來,即使是以拼湊、混音和模擬的手法,只要足以「活化」媒介,就能帶來這樣的可能性。
2023-09-18 傅可恩 民族誌影展 紀錄片 檔案 202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專題介紹:民族誌紀錄片及其不滿 我們是否能將紀錄片中檔案錄像的使用與薩滿(Shamanism)的實踐進行有助益的比較?這問題可能會遭致人類學家反彈。對人類學家來說,薩滿習俗總是要透過其特定的文化脈絡來理解,而電影往往超越脈絡。但當這種比較有助於我們重新思考檔案錄像的地位時—尤其是檔案錄像經常只被視為一種普遍的歷史記錄—就有所助益了。
2023-09-11 李宜澤 民族誌影展 紀錄片 記憶 202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專題介紹:如何媒介,怎樣記憶?尋找身分與歷史軌跡的影像行動 本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的主題為「媒介/記憶」:透過媒介素材的收集、拼貼與製作,成為重新追索身分和歷史記憶的重要行動。從媒介多樣的形式和題材裡,可以看到家族文件的聲音,聽見祖先過往的腳印,聞到山林路線的色彩,觸摸文化與環境的味道。民族誌影像不只是「紀錄與紀實」,更是重新編輯和再造感受的魔幻空間。
2022-10-17 吳明仁 LGBTQ Papua New Guinea 紀錄片 誰是Moshanty?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同志社群 下週 (10月29日) 就是第20屆臺灣同志遊行。今天的芭樂人類學,由專長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民族誌的吳明仁博士,為大家介紹兩部關於同志社群在巴紐的影片,讓觀眾理解同志社群在巴紐遭受的歧視與暴力困境,以及他們被接受與關愛的可能。如果你喜歡《天堂性向:男生變女生》;那你也會喜歡《I'm Monasha》。如果你喜愛薩摩亞的fa’afafine解構性別二元論述;那麼,你也會喜歡巴布亞紐幾內亞的Moshanty的活力、韌性與愛。
2021-10-04 邱韻芳 原住民 教育 紀錄片 在轉變中找回力量的部落與原民小學 最近常聽聞這樣的說法:「在過去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如此論述主要是為了強調傳統上部落有別於(且先於)當代政治制度的主體性。但事實上,情況遠比這句話描述得更加複雜,因為不同族群有不同的聚落組織形式與內涵,此外,所謂的「部落」也因著外在和內在的作用力,一直持續地在轉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