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基隆看九合一選舉

華麗支票的背後

2014-11-28 回應 0
作者:

星期六即將投票的九合一選舉,範圍涵蓋六都、縣市到最基層的村里,雖是「地方選舉」,說是「權力保衛戰」,也不為過,畢竟對於執政黨而言,一旦這次選舉重挫,屆時任期一年多的總統也就只能困在「中央」發令。不過,從十月逐漸進入實質交鋒之後,也浮現出背後夾雜著錯綜的政經因素,致使各種「威脅、利誘」的招數傾巢而出。例如在首善之地的臺北市,不但「皇民」、「漢奸」之說爭相出籠,選舉甚至發展為「中華民國vs.台獨」、「和平vs.戰爭」之爭。不過,出了臺北市,又是一番情景。若比較各個縣市所使用的「選舉語言」,應當是有意義的,也提供我們瞭解當代臺灣社會的面貌。

以基隆市為例,儘管選戰不像臺北市拉到彷如一場「聖戰」,但是競爭之激烈卻也不遑多讓。先是早已佈局多時的前議長,被判定涉及貪污而從9月6日被羈押迄今(翻翻臺灣選舉史,這個例子是否也透露中央與地方勢力角競等複雜因素?)接著執政黨趕緊重新提名候選人,之後,重量級的輔選人物除了「三番五次」前來的馬英九主席與江宜樺院長,還包括立法院長與總統府資政,先後到來。至於原先的競選政見也從10月初主打的交通牌,如延長捷運汐止民生線到基隆,因為選情緊繃而加碼到11月中旬由江先生宣布的「港都再造」(可對照「選舉公報」的政見內容)。這個預計投入152億元的「基隆港都旗艦計畫」,將使基隆港市攜手進行「港區整體都市更新」與「港區整體遊憩」,同時將基隆軍港從東岸遷移到西岸。如此一來,「將可創造933億產值以及近萬人就業機會」(中國時報11月20日)。

 

行政院「港都再造,繁榮基隆」文宣
行政院「港都再造,繁榮基隆」文宣

 

這樣的政見加碼完全可以理解。把捷運汐止民生線延長到基隆,固然可以抒解在雙北工作的基隆住民的交通,卻沒有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就業問題。根據統計,在2000年與2003年的「健康城市」的調查中,基隆市為全臺灣「不適合孩子成長」、「運動環境最不友善」、「最不快樂」以及「全臺灣最少人想居住」的城市;從2002年到2011年,幾乎連續蟬聯全國自殺率第一名;在2013~2014兩年的調查中,它都是吊車尾的!

但是說來諷刺,基隆地方爭取遷移軍港20年的努力,江先生以院長之尊、邀請交通部與國防部密集開會,卻能在10天就做了這樣的宣布。暫時撇開如宋楚瑜先生批評軍港遷移應由三軍統帥、參謀總長針對全島防禦、戰略好好規劃,不是行政院長三言兩語就可決定等制度性問題,對於基隆來說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在這樣的計畫中,基隆市是如何被定位的,尤其當原來的臺北縣與桃園縣先後升格為直轄市後,基隆更形同是緊鄰臺灣海峽的一座邊城?這樣的定位又透露出政府怎樣的區域發展視野?

 

http://www.moi.gov.tw/files/moi_note_content/topic_collect_note_content_529.jpg
http://www.moi.gov.tw/files/moi_note_content/topic_collect_note_content…

 

翻開歷史,基隆市的確曾有過風光的一頁。日治時期,即因為基隆港及其周遭行業的發達,就有不少人從宜蘭、今日的新北市移住基隆,而成為今日的「基隆人」。位於港邊城隍爺廟附近的委託行,更是尚未開放出國旅遊前國人採購舶來品的主要地方。在1994年,基隆港還是世界第12大貨櫃港。不過,就如張容瑛的研究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全球勞力分工版圖為位移、以及臺灣後工業化的發展趨勢,以臺北都會區為核心的北部地區,逐漸從高科技量產基地,朝向科技創新研發、金融及生產者服務業轉型」,基隆港的國際貨運功能明顯降低。

例如,2007年基隆支援港埠經濟的工業區(515.45公頃)及倉儲區(198.13公頃)的使用率分別為60.15%及59.81%;2012年的貨櫃卸貨量,基隆港為161萬集裝箱(TEU),遠低於韓國釜山的1,702萬、深圳的2,294萬、香港的2,310萬、新加坡的3,165萬與上海的3,258萬。換句話說,隨著基隆港在臺灣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性的降低,依賴著基隆港的基隆市也逐漸褪去光華,加上地形的限制以及中央的政策,更形邊緣化。

 

"KeelungHarbor west 002" 由 Bigmorr - 自己的作品。 使用來自 維基共享資源 -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KeelungHarbor_west_002.jpg#mediaviewer/File:KeelungHarbor_west_002.jpg 的 Public domain 條款授權
"KeelungHarbor west 002" 由 Bigmorr - 自己的作品。 使用來自 維基共享資源 -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KeelungHarbor_west_002.jpg#media… 的 Public domain 條款授權

 

政府是否忽視基隆的發展?從一些資料來看,似乎不盡如此。例如,早在2000年,就有「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更新計畫」的提出。之後為了配合2003年以來的自由貿易港區政策,陳水扁政府於2007年將其訂為都市更新「四大金磚」之一(另外三者分別為「臺北市華光社區都市更新旗艦計畫」、「臺北市南港高鐵沿線在開發計畫」、「台鐵高雄港站及臨港沿線計畫」)。到了2010年,馬英九政府將其改為「愛台十二建設」中的「都市更新國家級六大指標」,更新計畫以「商旅新都心」為核心概念,研議「交通轉運樞紐、港務商業中心、觀光客運基地、水岸市集廣場、海運豪景住宅、港灣歷史核心」等內容,目的在於藉由市中心港灣再生,活絡基隆市中心不動產市場價值,並提高投資與產業發展機會。就此而言,前述的「基隆港都旗艦計畫」應該是從2000年來有關基隆市發展計畫的進一步提出。

 

基隆火車站都更特區計畫的全名是「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更新計畫」
基隆火車站都更特區計畫的全名是「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更新計畫」

 

把基隆打造為「『北北基旅店基地』,提供物美價廉的住宿環境,讓觀光客從基隆出發,暢遊北北基」,投注152億後而預期有近千億的產值,究竟是一個大餅,還是一個可見的未來?坦白說,這個有關基隆市的「再生策略」,已不只是基隆市自身的條件及其在北部城市區域發展的定位,更涉及臺灣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

問題是,這樣重大的計畫為何是以這樣的方式在此時被提出?選後,又會是何等光景?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陳文德 從基隆看九合一選舉:華麗支票的背後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241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驗證碼
圖片的 CAPTCHA
請輸入圖片上的文字。
回答驗證碼(數字)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