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空心文化?

重點是,我們正在創造文化⋯⋯

2015-05-25
回應 4



你硬要說地是平的,於是我們就歪了⋯


五月四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點此)召開記者會,媒體報導如下:

與會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表示,搶救國文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家長要了解國文不只是寫國字,「國文課本讀得愈多,就愈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搶救國文也是搶救孝順。」(對不起!我笑了。)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認為,有第一流的中文能力才能擁有第一流的世界競爭力。副召集人劉源俊表示,現今社會經常見到名嘴在節目上捕風捉影,「婉君」無時無刻不躲在網路世界匿名隱性惹事生非,人人都成了低頭族,這些問題都在於教育失根造成文化空洞,批教育部想著「國際化」,卻不重視國文教育,才讓現在的年輕人成了「空心世代」。點此
該聯盟副召集人在記者會中指台灣文化是空心文化,社會無禮、無義、無廉、無恥「四無」,年輕一代更是沒有認同、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願景、沒有志向、沒有主張「六沒有」,他擔心台灣變成下一個菲律賓。點此
 

就此,除人渣文本在蘋果日報專欄一一反駁上述「四無六沒有」之外(點此,也有鄉民就「復古意識型態」為文批評國家大型考試要求應試者「申論其意」,卻造就了「無效率文字遊戲」,然而終究「申論其意」是申論誰的意見?究竟是引經據典地重現原作者的意圖,以附和出題者的古典期待,還是積極提出傳統價值觀的現代論述,作為個人的看法?(點此) 

 *                 *                 *

我在大學部上課時,總愛引用UCLA的人類學教授Sherry Ortner在《人類學與社會理論》(2006)著作裡一篇有關「X世代」的小型研究(簡單說明:「X世代」指的是戰後嬰兒潮的出生率一路攀高,卻在1965年突然下降,直到1976年出生率又爬升的這一不知名低谷出生率世代)。Ortner詮釋了X世代長大之後為何總帶給美國社會「愛發牢騷」、「好吃懶做」及「擺爛」的刻板印象。

總括來說,X世代的父母親——小時歷經二次大戰並在戰後成長就業、學歷大多僅高中畢業學歷,但卻在戰後經濟復甦下的大環境下迅速累積財富的一代——總期待他們的子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當X世代自大學畢業進入職場時,卻面臨遠比當初上一代高中畢業生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而且大學畢業生領的薪資恐怕不如當初父執輩的高中畢業生薪水時,X世代領悟到他們這一輩子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超越他們父母親的成就時,「愛發牢騷」、「好吃懶做」及「擺爛」的刻板印象便隨之出現。
 

這種現象似曾相識?

比起現在年輕人被〈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指責的「四無六沒有」,或者「草莓族」、「豆腐族」,這一代年輕人所面臨的職場就業挑戰又遠比我們當初來得更不樂觀。看著我的上一代資質平庸,卻可以因為努力達成個人成就(然後要不混吃等死,坐領18趴,要不掌握權力,制定遊戲規則提高成就門檻;或者二者並存),而我這一世代拼了命地生存試圖改變,那是因為我們還能擁有「只要努力終究會成功」的夢想(運氣好的熬出頭,體質欠佳的可能過勞死),「90後」世代面臨的是一個幾乎無法翻身的未來,生存環境是一個超時爆肝的工作場域,卻被嫌棄為「空心世代」。

「空心文化」?

鍵盤世代的網路鄉民文化是一種資訊溝通模式、集結政治經濟經驗、個人才華創意的流動現象——過去的一言一語都不會消失,但對現下話語總來個「神回覆」;認真如果不至於便輸了,但不到五樓便會歪掉(而且總讓人拍案叫絕)。這種文化流竄著揶揄諷刺、檢視公眾人物的言行、跨時空連結想像比較總結。於是,網路世代的「酸富宴」文化(點此作者即將開放全文免費下載;但,好書,不買嗎?)以嘲諷揶揄口吻側轉正面遭逢且無可抵擋的挫折感,用這種最為積極方式面對銅牆鐵壁的未來, 他們知道未來成就難求,集體狂歡之下卻又保持樂觀進取。例如,連勝文在選戰期間面對財產質疑澄清,宣稱「全家翻箱倒櫃才找到只有200坪」(點此),鄉民一語道破,並反轉其話語為「地契攤開200坪」(點此)。
 

 
(感謝PTT網友的絕妙觀察)

 

「別讓勝文不開心」成就了一項「暗通款曲」的文學技藝—透過隱藏予以發現、藉由反轉作為表達—使得創作在悲傷世局中偷渡著殘忍的竊喜,並且在憐憫的背影後夾帶著貶低訕笑。(頁243)於是,「別讓勝文不開心」反轉為一場喜劇版的《哈姆雷特》,受到鄉民化身鬼魂幽靈,不斷揶揄調侃使之瘋狂。原先王子復仇記裡的悲劇角色,如今成了一位戲劇裡四處遭人訕笑的小丑,悲劇性權貴人物最終遭受復仇般霸凌而走向失敗之途。(頁249) 拜託,喜歡還是買一下書啦。賣不完有點難堪。囧
「唯有勝文勝過英文」希望產生器

五月二十四日,PTT鄉民即時性報導該連姓敗選人的一封公開信,信內容強調「在最困難的媒體文宣的戰場上,勝文不僅必須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選舉網路霸凌」(芭拉芭拉,點此)。其中針對連勝文的署名繼蔡正元被砍頭圍「祭止兀」之後,相似地被譏諷為「車勝ㄆ」(點此),並且諷喻該舉動為「知恩圖報飲水思源 真心不騙唯一支持勝文酸宗痛」。(我又笑了,抱歉!)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提出「次層階級有發言權嗎?」但不同於Spivak的資本主義(性別)階級論述,網路鄉民卻以「魯蛇」自稱的退縮方式爭取發言的空間。這種嘲弄對方的「酸富宴」文本,「透露了狡猾嘲弄、泯除威脅、維持自尊的生存技藝。這項技藝是一種對抗機制的生存戰術,這其中「鄉民懂得怎麼笑,那是他們特有的專長」(頁252)。針對連勝文控訴他遭受「網路霸凌」,確實,「霸凌」(bullying,或是80)顯然不對,但其中重點是「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且因為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維基)。 但對一個一生公職卻累積不對等(甚至無法想像)的家族財富時,我卻說這種語言是「鄉民的仁慈」。

  cut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田邊 控韓幾 空心文化?重點是,我們正在創造文化⋯⋯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439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2

期待五樓神回覆。

4

作者暱稱由來其實右邊作者介紹欄位有附(趁還只有4樓趕快來回一下)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驗證碼
圖片的 CAPTCHA
請輸入圖片上的文字。
回答驗證碼(數字)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