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座嘻哈博物館的可能性

2020-07-13 回應 1
作者:

如果你是嘻哈文化與歷史的愛好者,2023是一定要註記下來的一年。在這年嘻哈將慶祝其50週年的誕生,而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第一間嘻哈博物館也將在哈林河畔紐約布朗克斯區的所在地正式開幕。這個名喚Universal Hip Hop Museum(可以翻成氣勢磅礡的宇宙嘻哈博物館,還是環球嘻哈?普世嘻哈?)的博物館在去年十二月正式得到紐約州政府375萬美金的經費補助,其執行長(executive director)為出身布朗克斯區的Rocky Bucano,在70年代嘻哈文化萌芽時即以DJ Rock的名號在舞廳放歌、組團表演、舉辦活動,親身經歷了嘻哈的成長。人脈廣闊的他精準地找來Paradise Gray擔任博物館主要展示策劃人(chief curator)。滿頭雷鬼灰髮一臉灰鬚的Gray是90年代非洲中心主義饒舌樂團X Clan的成員,在此之前則是紐約市知名嘻哈表演廳Latin Quarter的主持人。他很早即投身於嘻哈歷史文物的蒐藏保存,並積極帶領相關教育與社區運動。我在匹茲堡唸書的時候曾鼓起勇氣進入惡名昭彰的黑人區East Liberty參與他舉辦的一個場子,原本以為只是個單純的嘻哈派對,結果竟是黑人民權運動集會,並邀來了Fred Hampton Jr.(被FBI刺殺的黑豹黨青年領袖Fred Hampton之子)前來致詞。至今仍令我難忘的是主持人在炒熱現場氣氛時,高呼black people和brown people要團結起來,結果瞄到站在前排身為現場亞洲世界唯一代表的我,補了一句yellow people too!讓我的「街頭價值」(street credibility)瞬間飆漲。

日後這裡將長出一間嘻哈博物館(作者拍攝)

說到「街頭價值」,我曾開玩笑說臺灣嘻哈界玩的是「公民社會嘻哈」,饒舌歌手們個個擅長寫計畫書、編列預算、開設課程、跟政府申請經費,與嘻哈在紐約市出現時的街頭游擊戰、草根運動、以及之後愈形鮮明的反體制批判立場大相徑庭。但由上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嘻哈博物館計畫的推動,經費申請、執行長、策展人等與公私部門互動時必須進行的行動與身份也跟著在這些嘻哈OG身上出現。這對他們來說當然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嘻哈早已是一門全球生意與產業活動。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當「來自街頭」的嘻哈文化走進博物館殿堂成為展示品時,能夠如何處理?在本文中我將先從嘻哈起源敘事談起,再分析一場Universal Hip Hop Museum的展覽策略,並以一個名為Hush Hip Hop Tours的城市導覽活動為例,探索嘻哈作為文化資產的可能性。

嘻哈起源神話的問題

一開始提到,2023是嘻哈的50週年,那這個紀年是怎麼算的呢?對嘻哈歷史稍有瞭解的人應該都聽過這樣的「起源神話」:1973年8月11日在布朗克斯區賽吉維克路(Sedgwick Avenue)1520號的一棟公寓中,一位以Kool Herc為藝名的牙買加裔DJ,在公寓交誼廳中為自己的妹妹Cindy辦了一場返校派對,門票收入將資助她購買上學服裝。他在這個派對了進行了一個實驗:使用兩台唱盤播放兩張一模一樣的黑膠唱片。這些唱片多為放克與靈魂樂,有些甚至是鮮為人知的rare groove,與當時流行於紐約市夜店舞廳中的迪斯可音樂大異其趣。其知名的曲目包括「靈魂樂教父」James Brown的"Give It Up, Turn It Loose"、放克打擊樂團The Incredible Bongo Band的"Apache"、以及節奏藍調吉他手Dennis Coffey的"Scorpio"等等。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有著沒有歌詞、節奏特別強烈的「間奏」(break)。Kool Herc根據之前的放歌經驗,發現在放一整首歌時,派對群眾反應最熱烈的就是這個部分。然而這個段落往往一閃而逝,該如何才能延長這個短暫但火熱的美好時光呢?答案就是以混音器來回切換兩張一模一樣的唱片間奏,他將這個技法稱之為「旋轉木馬」,而這個被延長、切割出來的間奏遂成為嘻哈文化的音樂基礎。

嘻哈誕生地(作者拍攝)

因為這場經典的派對,Kool Herc後來被尊稱為「嘻哈之父」,甚至「嘻哈的發明者」(也讓妹妹Cindy成為第一個嘻哈派對promoter),而1973年8月11日也成為不朽的嘻哈「生日」。這樣完整的起源敘事,應該會讓嘻哈博物館的工作簡單很多吧?事實上若仔細推敲,漏洞其實不少。首先,在此之前於60年代、70年代初紐約市各個大小舞廳中,DJ早已在用嫻熟的技術播放唱片,雖然大部分是充滿歡愉氣氛的disco,但在曼哈頓以外以非裔、拉丁裔、加勒比海裔為主的社區中也已有DJ將強硬節奏的放克音樂融入其歌單中,現場氣氛與Kool Herc 1973的派對無異。這些DJ包括布朗克斯的Disco King Mario,布魯克林的Grandmaster Flowers等等,而前者在1970年代初於Rosedale Park連續21天的夏日公園派對,與後者1969年在洋基球場為James Brown開場的DJ表演,近年來也逐漸被嘻哈史學家重視。Kool Herc也非第一個使用兩張同樣唱片延長節奏的DJ,當時知名的舞廳DJ如Pete DJ Jones、Walter Gibbons已在做同樣的事情,包括調整唱片速度對拍接歌。事實上,Kool Herc的接歌技術是相對粗糙的,他的方法只是將一側的唱片聲音逐漸調低,另一側的聲音拉出。

另外方面,所謂嘻哈四大元素:DJ、饒舌、塗鴉、Breaking(街舞)在1973年之前也早就各自風行起來。我們剛剛已經談了DJ,饒舌表演的起源有一個說法是來自Kool Herc的派對。熟悉牙買加雷鬼樂口白唸唱傳統(toasting)的他,在放歌時也會拿起麥可風配合節奏做一些帶動現場氣氛的簡單押韻呼喊,之後更將這工作交付給好友Coke La Rock專門處理,可以說是「饒舌」(rapping)的前身,而這樣的表演者也被稱為「麥克風掌控者」(Microphone Controller)或「派對主持人」(Master of Ceremony),簡稱MC。然而饒舌也傳承了豐富的非裔美國黑人口語表演技藝的傳統,可追溯到1920年代末爵士樂的擬聲吟唱(scat)與呼喊應答(call and response),以及19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時期詩人Gil Scott-Heron、Oscar Brown Jr.、The Last Poets、The Watts Prophets的詩作;現場喜劇演員Pigmeat Markham(他1968錄製的"Here Comes the Judge"已具備現代饒舌的韻律美感)、Rudy Ray Moore(見電影Dolemite is My Name)的押韻順口溜;紐約市電台主持人Hank Spann、Frankie Crocker在歌曲之間的即興介紹。最後,James Brown歌曲中一些搭配鼓聲、簡潔有力的語句,也同樣促成了現代饒舌的出現。若作為嘻哈文化最鮮明表演形式的饒舌在1973年之前已經有如此豐富的展現,Kool Herc的派對憑什麼被認定為嘻哈的起源呢?

嘻哈X博物館的嘗試

對於上述嘻哈起源神話的問題,社會學家Joseph C. Ewoodzie在他做完密西西比州黑人社群飲食議題的博士論文研究後,「不務正業」地出版的嘻哈歷史專書Break Beats in the Bronx: Rediscovering Hip-Hop's Early Years(2017)中提供了一個解答。他認為Kool Herc 1973的派對確實有其歷史地位,但並非在「首次出現」的意義上,而是在那當下,嘻哈文化的幾個重要的元素:DJ、饒舌、街舞、塗鴉得到了象徵性結合的機會。他的派對不同之處在於其群眾多為無法進入夜店的未成年青少年,他們配著間奏扭曲身體在地板上律動的舞步也不能在高檔迪斯可舞廳中展現,即便那裡也有精彩的音樂和精湛的DJ技藝。而這些青少年,包括Kool Herc自己,都是在自己街坊中的噴漆游擊者。塗鴉以往是有幫派意涵的標誌地盤行動,之後則成為彰顯名號的創作,如同在派對中的舞技一樣。Kool Herc的派對格外重視這些青少年的肢體反應,所以才會挑選節奏強烈的「間奏」來播放並以口白的方式帶動現場氣氛。正是這個連結了各種當時都市青少年熱衷的活動的包容性,使這場派對被視為嘻哈文化的濫觴。

博物館也有藉由展示品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Universal Hip Hop Museum雖然2023才會正式開幕,但已經有一個籌備處正以現有的文物策劃不同的展覽。2015年9月時,他們以The Bronx Is Burn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rigins of Hip Hop為題舉辦了一場「線上」展覽初試啼聲。隔年8月到9月間,Paradise Gray在舊布朗克斯區法院的空間中主導了一場名為The Universal Hip Hop Museum Pop Up Experience的「快閃博物館」展覽,不僅有嘻哈歷史文物與照片的展示,還有現場各式表演。在今年1月時,我參觀了他們更為正式、針對嘻哈歷史的[R]Evolution of Hip Hop: A Universal Hip Hop Museum Experience特展,展場在他們位於博物館預定地對面約50坪的籌備處辦公室中,門票免費,但須線上預約時間,相信是為了控制人數。

我預約了觀眾應該不多的第一個場次早上10點的時間,一早搭了4號電車直奔紐約遊客不太可能前往的149街。依照網站指引,首先走到哈林河畔,看到了仍是廢墟一片的博物館預定地,但不難想見2023開幕時位於河邊公園Mill Pond Park旁、對面又是大型購物中心Bronx Terminal Market的位置,會是多麼地吸引人。接著花了好大功夫,迷了幾趟路,終於找到藏在購物中心外表平淡無奇的籌備處展場。推開門進入之時導覽已經開始,一位爆炸頭年輕人對著十幾人的小群眾講解,後來攀談之下才知道他就是博物館執行長Bucano的兒子。他從地板上的大樹塗鴉意象講起,樹幹根部是赫赫有名的賽吉維克路1520號,樹枝則延伸出不同的嘻哈元素,其中饒舌的那一枝寫著MC Sha-Rock,是個相當有意義的巧思:她是第一個錄製歌曲的女饒舌歌手。

[R]Evolution of Hip Hop入口意象(作者拍攝)

[R]Evolution of Hip Hop最大的亮點是與微軟和MIT Center for Advanced Virtuality合作的互動式平台Breakbeat Narrative,這個人工智慧資料庫會拋出各種關於音樂品味的問題,然後根據你的回答生出為你量身打造的嘻哈歌單。很快地,後方的文物展示櫃吸引了我的注意。除了老照片與當時嘻哈青少年的服裝外,還有大量的派對傳單,證實了1970年代除了Kool Herc的場子外,仍有非常多派對機會讓青少年參與。這些傳單來自蒐集了1,300多張之多的The Sureshot LaRock Flyer Collection,最早的甚至可追溯到1972年,有些手寫、有些印刷、有些附上照片、有些則有手繪插圖,有些甚至找到塗鴉高手如Phase 2設計。但不論如何,放歌的DJ總是在傳單最顯眼的位置,可以看到當時DJ的號召力。除了一般嘻哈樂迷耳熟能詳的Kool Herc、Afrika Bambaataa、Grandmaster Flash外,還有前面提到的Grandmaster Flowers、King Mario、Pete DJ Jones,以及較不為人知的DJ Hollywood、DJ Eddie Cheeba、Kool DJ AJ、Jazzy Jay、DJ Cool Dee、DJ Tibbs等人,甚至還有執行長本人DJ Rock。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由於"Hip Hop"一詞當時尚未被發明出來,這些傳單大部分是用"Disco"來指涉所舉辦的派對,顯示迪斯可音樂與早期嘻哈派對仍有著密切的關係,並沒有被節奏強烈的放克靈魂間奏取代。

嘻哈派對傳單(作者拍攝)

這個展覽巧妙地在入口處的意象上向Kool Herc的起源神話致敬,但在文物的展示上則充分展現了早期嘻哈派對的百花齊放。值得一提的是執行長Bucano的師承就是Pete DJ Jones,他在1975年一個夜店的場子上突然叫Bucano上場接替他放歌,開啟了DJ Rock的生涯。Pete DJ Jones在1969年即已發現「間奏」的魅力,並早就採用了播放兩張同樣唱片延長間奏的技法,許多圈內人為他抱屈認為他的貢獻被Kool Herc的起源神話掩蓋,可以想見其弟子Bucano所主導的嘻哈博物館必定會特別針對這段歷史進行闡述,這是2023博物館開幕後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嘻哈城市導覽

博物館當然不限於室內空間,特別是對於嘻哈這種本身就是在挑戰空間支配的文化形式。在參觀完[R]Evolution of Hip Hop不久後,我意外發現了在紐約市已經營了好一段時間的城市導覽活動Hush Hip Hop Tours。主打由布朗克斯嘻哈名人、經典饒舌團體The Cold Crush Brothers成員之一的Grandmaster Caz親自帶領,Hush Hip Hop Tours有著相當多元的行程,包括招牌Birthplace of Hip Hop Tour(80美金,包含哈林與布朗克斯區)、針對布魯克林區的Where Brooklyn At(65美金)、針對布朗克斯區的The Boogie Down Bronx Tour(55美金)、針對哈林區的Walk This Way Thru Harlem(35美金)、強調步行導覽的Hello Brooklyn Walking Tour(35美金)、還有為舞者設計的Dancer’s Delight(40美金)。身為一個嘻哈研究者,我當然是要參與擁有最完整體驗的Birthplace of Hip Hop Tour,而Netflix嘻哈歷史影集The Get Down的名導演Baz Luhrmann也是報名了同樣的行程來做拍攝前置準備。

沒有特別原因,我訂了情人節那天參加,依指示於早上11點在曼哈頓第59街的一間早餐店集合。待人數逐漸到齊後,一位滿堆笑容的年輕人拿著當日名單唱名招呼大家,後來他會自我介紹是皇后區地下饒舌歌手RayZa(完全沒聽過)。我們觀眾陣容相當國際化且多元,一對日本情侶、一對西班牙情侶(兩對顯然都是男方拖著女方來)、來自臺灣的小弟我、還有來自加州的黑人家庭、和另外一個白人家庭,總共12人。一台全黑的賓士迷你巴士開來接我們上車,車上配有音響麥克風。像是嘻哈派對一樣,紐約主題的饒舌歌開場,RayZa暖場炒熱車上氣氛,並介紹我們的導覽Grandmaster Caz,接著一身紅皮夾克、頭帶紅色球帽、大框眼鏡的Caz便帥氣登場。他毫不謙虛地交帶了自己的歷史地位、簡介這個已經進行18年之久的導覽活動、還有行程的相關規定(例如車內不得拍照,違者會被拋下車。「開玩笑的」他補充,但身形相當有份量的他不像在說笑)。車子緩緩啟動,Caz開始與我們互動,問大家認為嘻哈是什麼、考大家所謂「四大元素」為何。我坐在車後面,內心一直吶喊「我!我!我知道!」在這個嘻哈氛圍爆棚的當下,我們駛向第一個的景點 ……

殯儀館!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殯儀館!

位於第81街的Frank E. Campbell殯儀館是死亡率相當高的紐約饒舌歌手這個職業後事的首選,Caz講起1997年饒舌歌手Notorious B.I.G.的葬禮如何多的人潮前來悼念,接著列出在這裡告別的歌手名單如Prodigy、Heavy D、Aaliyah。我們不知如何回應,默默連連點頭。

下一站來到所謂的西班牙哈林區中,下車參觀第106街一間學校操場上布滿塗鴉的牆壁,Caz解釋這個噴漆空間歷史可追溯到80年代,被稱為「塗鴉名人堂」,只有能力被認可的噴漆高手才能在此留下其作品。我們接著驅車進入哈林區中心,沿路聽著Caz配合街景講著嘻哈早年的軼事。哈林區是紐約市的中心地點,來自布朗克斯、布魯克林、皇后區的青少年若要集結、參加大型派對,都會來到哈林區,也促成了知名夜店Harlem World的出現。我們看到了Harlem World和最早的嘻哈唱片公司之一的Enjoy Records舊址,現在皆已化成商場,又下車參訪了仍充滿表演能量的Apollo Theater。除此之外,Caz還介紹了專門招待別處不受歡迎的黑人名人的Hotel Theresa、最早的黑人報社Amsterdam News、Malcolm X的清真寺Masjid Malcolm Shabazz、出現在電影New Jack City中的Graham Court公寓。這趟哈林區的行程牽涉到的已不只是嘻哈歷史,而是一部美國黑人歷史。

哈林區「塗鴉名人堂」外圍(作者拍攝)

相較於哈林區精彩的歷史景觀,進入布朗克斯區的行程反而讓我有些失望。我們首先下車來到我完全無感的洋基球場拍照,然後毫無意外地抵達嘻哈的出生地:賽吉維克路1520號。由於之前已自己來過,這個應當是本趟行高潮的地標對我已不稀奇。我趁著機會與Caz閒聊,獲得許多有意思的資訊。他證實Kool Herc在當時的地位來自他願意"throw party for the youth",而他自己就是在1974年受到其派對的啟發,拿了媽媽的唱盤開始土法煉鋼放歌成為DJ。時間此時已來到下午一點多,我們這批嘻哈進香團被帶到布朗克斯區中心的大廣場(Grand Concourse)上,探訪了見證布朗克斯興衰的Andrew Freeman Home。原本是高級住宅的這裡後來一度衰敗荒廢,最後被改造成藝文空間,一些嘻哈音樂表演也曾在此進行。Andrew Freeman Home提醒我們布朗克斯「貧民窟」的形象是60年代後不平等的都市空間規劃造成的結果,在此之前這裡也有一段繁榮的時光。此時Caz跟我們說要在此道別,不會陪我們離去。他向我們兜售翻拍其寫詞簿出版成籍的書本Written! The Lyrics of Grandmaster Caz,驕傲地表示他的字跡很好看(確實如此)。我們最後在RayZa一路即興freestyle的饒舌聲中回到曼哈頓就地解散,塞給他一些小費,但沒有買他的Mixtape,結束三個小時多的旅程。

Hush Hip Hop Tours IG

與Universal Hip Hop Museum團隊的[R]Evolution of Hip Hop特展類似,Hush Hip Hop Tours一方面認可Kool Herc嘻哈起源神話的地位,另一方面透過在都市中的實地走訪,將哈林區、布魯克林區也拉進嘻哈的歷史敘事中,呈現更多元的風貌以及更多聲音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嘻哈城市導覽使嘻哈與博物館合作的層次得以超越文物照片的展示,而更重視建築物與地標的價值,甚至使之能往「文化資產」管理的方向思考,2016年賽吉維克路被改名為「嘻哈大道」(Hip Hop Blvd)只是一個開端,日後說不定有更多在嘻哈歷史上有著重要位置的屋舍、公園、甚至牆壁會受到不同形式的認可。若[R]Evolution of Hip Hop昭示了Universal Hip Hop Museum日後的面貌,那這座博物館是相當令人期待的,但我希望它的格局不會只是在博物館殿堂中,而能充分利用其地理優勢,成為一座徹底與城市脈動息息相關的博物館,因為它所展示的文化正是如此。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林老師 一座嘻哈博物館的可能性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26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1

太棒的文章、讓我受益良多
非常感謝您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13 + 3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