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VA anthropology covers things that are Grotesque, Unabashed, Apostate, Virid, and Auspicious about anthropology!

分類標籤: 書評

回覆《在奇幻地》書評

大家好!兩週前我們家主任宜澤寫了一篇洪荒書評,真的很謝謝他這篇畢生代表作。我主要回應這篇芭樂書評裡提出的三個問題,在每個問題回應內容中再穿插回覆書評裡其他看法。這三個問題很大我有一點難以聚焦(事實上是我很容易發散),我盡量在有限字數裡試著回應。回答得不好還請大家包涵。

當思覺失調者做了一個夢,人類學家如何知道是夢還是幻覺?:從奇幻地出發的民族誌觀點

當思覺失調病患做了個夢,人類學家當然把它當作夢來聽,但是醫療案例可能會讓他另外以幻覺的臨床多樣性來重新理解這個故事。在這麼多拓樸式的醫療田野現場中,我們看到慢慢走老師一直在讀者身邊說故事,帶我們走入許多過去看不到的機構處境。當我們與醫療田野中的人群透過奇幻地相遇,我們也似乎聽到自己主體錄音帶的B面歌曲。也許下次在奇幻地的住民都放風離開機構之後(而我們的眼光進入護理站作為文化體系),我們會聽到更多到B面的故事。

《他們說我是間諜》書評: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監控檔案中人類學家的間諜分身

如果你得知國家檔案局收藏著關於你的監控檔案,裡面布滿威權統治時期特務和線民為你量身訂製的觀察紀錄,你是否會有勇氣申請閱覽,一窺當年壓迫體制形塑的「你」的樣子?是否會追問曾經有哪些人,在什麼情況下,基於何種理由,選擇與政權合作,做出不利於你的證詞,操弄關於你這個人的「真相」?

《敞墳之地》書評:在民族誌中好好地記錄死亡,並且表現憤怒與悲傷

全貌之所以不可得,因為它過於複雜,任何的方法和觀點都不可避免有其盲點和限制。不過,即使有限制的存在,我依舊認為,這本《敞墳之地》是討論美墨邊境與跨國遷徙問題汗牛充棟的著作中相當重要的民族誌書寫,更不用說可能是目前坊間可得的中文書籍裡,最深刻且全面的一本。

《敞墳之地》書評:考古學讓我們得以介入不遠的、被隱藏的過去,為遷移者說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不同於傳統的民族誌書寫,這是透過圖像及各種現場的「物」來訴說,發生在美墨邊境,無證移民所面對的暴力緣起及樣態,甚至是因這暴力而造成的傷痛及死亡。不同於傳統的考古學研究,各種深入訪談及政府文件的爬梳讓我們似乎可以找回這些「物」的擁有者、使用者、丟棄者的姓名及面孔,摻雜各種西班牙語玩笑髒話的訪談讓我們彷彿可以聽見那些已逝去無證移民的聲音。而這場發生於沙漠中的死亡暴力,則是被其中可見及不可見的人類遺骸所見證。

生命療養院與生命屠宰場

有的概念,有的字,就跟空氣與呼吸一樣習以為常,只有霾害嚴重,PM2.5過高之時,我們才會意識到空氣這種存在,才會意識到呼吸也可以艱難。對我而言,「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字。我們活著,從事各種工作勞動營生,但是很少思考「活著」這件事。「活著」是我們生活的基底,所做的各式各樣事情都以活著為前提。但,夏天以來,這個字,愈來愈常在生活中跳出。

《面對蓋婭》導讀:人類世的憂鬱與療癒

當群學邀我為拉圖這本新書寫序時,我覺得受寵若驚,也陷入了憂鬱。我的憂鬱讓我想到了杜勒的《憂鬱》,謝天謝地,《面對蓋雅》沒把《憂鬱》當成分析對象,讓我在拉圖讓人喘不過氣的博學中,看到一絲希望。噢,還有,身為一個動漫愛好者,我想我有更直接的方式說明《面對蓋婭》的主旨。這裡的拉圖就相當於《JOJO冒險野郎》的喬魯諾・喬巴拿,其替身「黃金體驗」的能力便是透過重擊物質,賦予物質生命,讓生物的生命超載。黃金體驗讓物質不只是 “matter of fact” (即「事實」)。追根究底,matter matters。

《從暹羅到泰國: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書評

過去總認為在西方殖民下,泰國因為英明王室以及竹子外交,成為歷史中唯一獨立的東南亞國家,但這本書帶給我們許多暹羅/泰國的別樣風貌。一來歷史中泰國並非只是抵抗英法殖民,可能與西方國家同樣扮演侵略角色。另外失土國恥論所造成的排外論述,呈現泰國歷史中另一揮散不去的幽靈。這也讓我們反省自身情境,許多當代面對的歷史解讀與論述,很可能都是服膺於特定政治脈絡而出現的詮釋,因而我們需要更抽絲剝繭批判性地來理解。

「正常」與「不正常」之間:《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透過不同學科觀點和議題來引領讀者具體看見在台灣本地的脈絡下,「人」如何在疾病、文化以及現代醫療體制的拉扯當中成為一個現代的精神病人。長久以來,異常、反常或不正常的經驗、現象與歷程總是引發各種關注、爭辯與介入的範疇,而這本書也是持續這一種知識和道德上的熱情與思辯來擴大相關的探討。

漫遊在末日松茸森林中的三種方式

我相信不同學科背景的人讀《末日松茸》,都可以找出與眾不同的「走法」。在這裡我想分享自己三進三出松茸森林後所摸索出的三種獨特的漫遊方式,我不會對《末日松茸》中安清精闢的全球化、商品鍊、多物種理論有太多的分析。我在此提供的是歷程,而非藍圖。我更希望隨著《末日松茸》中文版的發行,更多讀者能走出自己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