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挑選研究所 (Picking a Graduate School)

2012-03-05 回應 0

本文原發表於英文部落格「野性心智(Savage Minds)」,由邱玉琦翻譯成華文版。內文諸多建議是針對美國學生而寫,但也對臺灣學生有所助益,尤其我在文末增加兩點註解以提供臺灣學生參考。

在野性心智編輯部(Savage Minds headquarters)我們經常收到尋求幫忙選擇適宜的人類學研究所的信件。回顧檔案後,我發現即使我已經寫了擬定長程計畫(making long-term plans)一文,Rex也針對研究所寫了申請資料的準備(preparing your application)(實際上已經寫了兩次),我們都沒有真正回應以下這個重要的問題:

當妳/你做任何事情之前,應該要先回答這個問題:妳/你為何要念人類學研究所?

如果妳/你的回答是想要在人類學界獲得一個學術工作,那麼對進入研究所這件事,就要再多加慎思。我沒有任何統計數據來支持這個觀點,但是近年人類學博士要在人類學系找到終身教職,並不比大學搖滾樂團獲得唱片合約的比例來得高。如果搖滾樂是你血液中的一部分,沒有人勸阻妳/你將搖滾樂團視為終身職志,而你對人類學也有類似感受的話,那麼我會說「拼下去!(Go for it!)」 否則我會提供其他建議。

在學術領域有很多選擇,當然,獲得芝加哥大學的終身教職是學術就業市場的巔峰,但是其他的選擇也相當不錯,包括在其他領域或跨學科的系所教書(我任職的科系是「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在社區大學或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教學(teaching outside of the U.S.)。但即使你得到一個工作,都應該明瞭世界各地的學術界都遭受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攻擊與經費縮減,所以還是要及早因應歧嶇顛簸的狀況。

有些人或許對於實務應用性的工作有興趣。這方面有一大堆選擇,我更是鼓勵大家從事實務工作。許多職業都需要人類學背景的人,美國人類學學會(AAA)列出這些領域(a page),但我比較喜歡Manitoba大學諮商中心的清單(this list),然而我認為真實的工作需求幾近無限大。基本上,不需要人類學學位就能做的事情,擁有人類學學位後能夠做得更好。至少我這麼想,顯然許多雇主也一樣。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會影響你的下一步。我不會詳細寫出所有可能的排名,但要說的是:如果你想要在美國頂尖的人類學系獲得教職,最好是從這些研究所畢業。當然,有些從「三流」大學畢業的人仍有機會在頂尖大學任教,但困難重重。部份原因是因為頂尖大學會提供你經費、支援與所需的訓練以從事高品質學術工作,其他原因是這個學科本質上經常近親繁殖。但是仍然有許多原因讓你不需要依靠學校排名來作選擇,例如你可以利用其他大學的支援課程,如好的電影學院、醫學院、語言學程…等。這對那些想要進入實務應用領域的人很有幫助。

我會告訴那些想申請美國學校的國際學生:最好的選擇是申請博士班。許多國家都會清楚區分碩士與博士,然而在美國這兩種學位是結合在一起的。相較於台灣要求書寫碩士論文,在美國你會被要求修讀碩士課程,並在完成資格考(qualifying examinations)或是提出論文研究計畫後獲得碩士學位。但是策略上最好不要侷限於申請碩士班,因為這樣往往會讓你失去經費補助的機會。

 

 

現在我們要進入最困難的部份。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學程?我的回答是:如果你還不知道答案的話,應該給自己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對各個研究所進行研究。我知道這聽起來要花費很久的時間,但是實情是:這是個很困難的問題,尋找答案需要大量閱讀。我認為你最好深入瞭解教授的研究取向而非只看課程(但是請參考註解1)。你需要找到的教授要有你喜歡的研究取向、激發你,讓你想要耗費七至九年的生命歲月做相同的事情。因此你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調查,因為回答這個問題不只會幫助你選擇合適的研究所,也會幫助你準備申請資料,讓你更容易被嚮往的研究所錄取。

當然,知道自己喜愛某位教授的研究取向並未完全回答你應該要進入哪個研究所的問題。因為近年的就業市場非常紊亂、一團糟,你想找的人可能在某處有教職幾年後被解雇,也可能她/她在某個非人類學研究所的單位教書。但你仍可以和教授通信並探詢其建議。也許你可以轉而找原本心儀教授的老師或同學,因為他們系出同門,能了解你的需求。有時候某個研究所分裂了,或教授分散到各個單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你需要探究近年的人類學史與現況。你應該要參加美國人類學年會,並參與你有興趣的研究所之相關聚會(通常是會議結束後在旅館內舉行的派對),或者是參觀學校並與其研究生聊聊天。如果你不是因為學校名聲而選擇特定研究所的話,那麼這是個困難的抉擇歷程,需要詳細縝密的研究。這個時間是需要花的,並請即刻開始進行。

 

 

最後,每個人都需要有「B計畫」(乃至於C計畫)。有可能在你就讀一兩年後,你對自己的第一志願想法會變,有可能此時你覺得當初的第二志願更適合自己。而且也要做些準備,如果人類學領域的工作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怎麼辦。我有些朋友中斷學術訓練,當時其他同儕認為這是一種形式的死亡,但是我的朋友們顯得快樂得多了。當然,他們有時會懷念,但之後他們總會醒悟過來。

註解:

1、我建議選擇研究所時要基於你有多喜愛將來要互動的指導教授,但我應該提出警語:指導教授可能會生病、會失去教職、換到其他學校。找到一個喜愛的指導教授是最好的方式,但也要留意避免僅僅因為一位教授而選擇這個研究所。最好是喜愛這個研究所內兩位以上教授的研究取向,而且也要修讀其他老師的課程,也許你也會因此而喜歡其他老師的研究。

2、我要為臺灣學生多提供兩點建議。第一,就我的經驗,如果你想要回臺灣工作,畢業學校的名聲可能很重要。我指的是整體的「學校名聲」,而非僅只是人類學系的名聲與排名而已。例如,亞里桑那大學人類學系的語言人類學比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名聲好,但是在臺灣哈佛大學的名聲更響亮。我認為進入你選擇的第一志願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也要意識到臺灣可能很少老師知道這個系的名聲。因此你必須以其他方式證明你的價值,例如論文出版或是其他有聲望學者的推薦信。因為臺灣人類學系很少,當你申請人類學以外科系時,很有可能決定是否聘用你的人對人類學界內部的名聲不熟悉,因此會著重於學校名聲。同樣也適用於想在其他產業找工作者,因為只有幾間美國大學在臺灣是有名氣的。第二,臺灣的大學正面臨少子化危機,雖然在臺灣仍有一些缺額,我希望人類學領域仍有許多成長空間 。如果你有多種學科訓練也會有所幫助,儘管不見得能在人類學系工作。最後,一些美國大學鼓勵與協助學生畢業前在期刊發表研究論文,這對想要在臺灣獲得學術工作的人十分有幫助。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傅可恩(Kerim Friedman) 挑選研究所 (Picking a Graduate School)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576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驗證碼
圖片的 CAPTCHA
請輸入圖片上的文字。
回答驗證碼(數字)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