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人類學

2022-03-07 郭佩宜、羅納德
人類學 社會學 歷史學 性別

數字芭樂:台灣人類學界的性別圖像

台灣人類學界的性別比例在過去幾十年有了很大的變化,朋友們多有所感,但缺少實證研究。在國際婦女節(3月8日)前夕,我想嘗試一篇非典型芭樂文,以數字而非文字來呈現近期台灣人類學的性別圖像。此外我們也想問,台灣人類學與其他領域、尤其是相近學科(社會學、歷史學)的圖像是否相同?又與其他國家趨勢有無不同?
2019-03-18 左拉
人類學 教育

如何填志願卡:選擇冷門科系的愛與勇氣

哇,芭樂電台竟然派我來出外景,真是太開心了!而且啊,還是來到這個神秘的島國—娜威夷亞特(Nawiat,以下簡稱娜國)!這是另外一個全世界只有人類學家知道在哪的地方,正如同Nacirema族人的神秘居住地一般。 說來也是個巧合,多年來我默默地長期關注娜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感受到這個島國的與眾不同,尤其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
2018-04-18 劉斐玟
台灣 人類學

「橫看成嶺側成峰」學術座談會:從《中國人的性格》到《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 觀照學術發展脈流、探索科際對話新視域

「橫看成嶺側成峰」學術座談會邀請到四位學者分享他們跨學科研究的心得。第一位是《中國人的性格》這本書當時的作者群之一,瞿海源教授。瞿教授既是社會學家,也有心理學的背景。第二位是中研院民族所的所長黃樹民先生。黃先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李亦園院士的學生。第三位與談人是中研院文哲所所長胡曉真。文哲所本身涵蓋很多不同的學科,如經學、子學、哲學等。最後一位是台大外文系的沈志中教授。不論是《中國人的性格》還是《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心理學與人類學在對話時,有二個學科一直如影隨形:精神分析和哲學,而沈教授剛好兼治兩者。
2018-04-16 劉斐玟
台灣 人類學

追憶李亦園院士: 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科際綜合研究」的舵手

1972年,台灣人文社會學界出版了第一本科際合作的研究成果:《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出版不到一年,即因其中隱含的批判精神而遭查禁,然禁不勝禁,坊間翻版流竄,港、台皆有,絲毫不影響它的流通性和影響力。2009年,該書被日本出版界選為「東亞百冊經典」。而推動《中國人的性格》出版,引領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科際綜合研究」的主要舵手,便是李亦園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