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info 葉秀燕 葉秀燕Joyce,大學教師,大地旅人,半農人,也兼FATS廚娘。吃喝玩樂是我的熱情動力,也是學術專長。做觀光、飲食和文化消費研究,也在北美Spokane蹲點做powwow樂舞的物質文化。辦部落美學巿集,也辦工作假期,推主客責任旅行和可食地景。找社區族人一起倡議良食公社共食會,也帶著學生回到合作伙伴社區「辦桌」,邀請社區逗陣來煮食。2015移住豐裡,努力讓「生活憩習」成為村落環境友善的農安和食安基地。 2021-10-11 葉秀燕 民族誌影片 久別重逢的「日常」與「非常」:記2021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之觀影歲月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TIEFF)今年20周年了。走過20年,11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已成為很多觀影人的共同記憶和每兩年連續觀影的日常。原住民族、少數族裔、性別平權、傳統工藝、觀光發展、跨文化相遇、祭儀的消逝、次文化的興起等等,反映了全球共同的處境與日常所面對的問題。 2019-10-14 葉秀燕 民族誌影片 影幕之外:2019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觀影敘事 我喜歡看紀錄片,即使偶而也會在看片的當下睡著了。紀錄片導演把世界帶到我眼前,提供我多元的視角觀看社會,即使有些議題很沈重,但我始終相信故事的力量也是改變的力量。謝謝導演們,也感謝胡台麗老師、林文玲、蔡政良和傅可恩歷屆策展人的努力,讓台灣能用影像與世界對話,也讓世界看見台灣。更謝謝辛苦的工作人員,你們的汗水與失眠,成就我們觀影的可能。期待2021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幕再升起! 2012-06-20 葉秀燕 儀式 原住民 土地 教學 土地、小米與傳統領域:東華「農人」的佔領運動與文化實踐 2011年,全球的佔領運動,遍地開花。我除了觀注國際的發展,也注意到在地我任教台灣唯一的原住民族學院,同時也在發生「佔領」校園土地,重返傳統領域的文化實踐運動。 2011年秋天,布農族研究生胡克緯跟東華大學申請了一塊地,先是以布農學會之名,逐漸也召喚一群就讀東華原住民學院其他族群的學生,他們身體力行,要用手拿鋤頭、墾地、播種、除草、採集、收割、打榖、釀酒、要把原住民部落生活和農事技藝文化,用身體親近,在東華的土地一一落實。 2012-05-28 葉秀燕 地方 家住花蓮 住在天龍國的人請不要儍儍地問我:「為什麼不坐高鐡?」花蓮,高鐡不到的地方。不適合快速鐵路或公路,一個適合慢慢生活,好好度假的地方。 2010-07-19 葉秀燕 學術政治 你「研究生」了沒? 東華族群所辦了一場名為「對話」的研究所師生關係的座談會,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透過三對師生的對話與分享,讓不同的指導風格與論文書寫的經驗,帶給大家在學術知識與治學之外的師生「技藝」。更希望「教授沒告訴你的」,「老畢沒有寫的」,統統在「對話」中一次講清楚,說明白。 身為主持與座談人,我的開場白即是:「指導老師,是老板?是朋友?還是論文的守門人(gatekeeper)?師生如何玩「權力」,搞「關係」,博「感情」,共同完成論文?」這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大哉問,我企圖用兩個問題來聚焦討論,(1) 請寫下5個你認為是好指導老師或研究生的特質;(2) 指導論文的「高潮」時刻。6位座談人同時將答案寫下來,再一一說明原因理由,我們像是焦點團體,更像綜藝化的『你「研究生」了沒?』,有智慧、真情、更有歡樂,全場師生互動熱絡,絕無冷場。
2021-10-11 葉秀燕 民族誌影片 久別重逢的「日常」與「非常」:記2021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之觀影歲月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TIEFF)今年20周年了。走過20年,11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已成為很多觀影人的共同記憶和每兩年連續觀影的日常。原住民族、少數族裔、性別平權、傳統工藝、觀光發展、跨文化相遇、祭儀的消逝、次文化的興起等等,反映了全球共同的處境與日常所面對的問題。
2019-10-14 葉秀燕 民族誌影片 影幕之外:2019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觀影敘事 我喜歡看紀錄片,即使偶而也會在看片的當下睡著了。紀錄片導演把世界帶到我眼前,提供我多元的視角觀看社會,即使有些議題很沈重,但我始終相信故事的力量也是改變的力量。謝謝導演們,也感謝胡台麗老師、林文玲、蔡政良和傅可恩歷屆策展人的努力,讓台灣能用影像與世界對話,也讓世界看見台灣。更謝謝辛苦的工作人員,你們的汗水與失眠,成就我們觀影的可能。期待2021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幕再升起!
2012-06-20 葉秀燕 儀式 原住民 土地 教學 土地、小米與傳統領域:東華「農人」的佔領運動與文化實踐 2011年,全球的佔領運動,遍地開花。我除了觀注國際的發展,也注意到在地我任教台灣唯一的原住民族學院,同時也在發生「佔領」校園土地,重返傳統領域的文化實踐運動。 2011年秋天,布農族研究生胡克緯跟東華大學申請了一塊地,先是以布農學會之名,逐漸也召喚一群就讀東華原住民學院其他族群的學生,他們身體力行,要用手拿鋤頭、墾地、播種、除草、採集、收割、打榖、釀酒、要把原住民部落生活和農事技藝文化,用身體親近,在東華的土地一一落實。
2010-07-19 葉秀燕 學術政治 你「研究生」了沒? 東華族群所辦了一場名為「對話」的研究所師生關係的座談會,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透過三對師生的對話與分享,讓不同的指導風格與論文書寫的經驗,帶給大家在學術知識與治學之外的師生「技藝」。更希望「教授沒告訴你的」,「老畢沒有寫的」,統統在「對話」中一次講清楚,說明白。 身為主持與座談人,我的開場白即是:「指導老師,是老板?是朋友?還是論文的守門人(gatekeeper)?師生如何玩「權力」,搞「關係」,博「感情」,共同完成論文?」這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大哉問,我企圖用兩個問題來聚焦討論,(1) 請寫下5個你認為是好指導老師或研究生的特質;(2) 指導論文的「高潮」時刻。6位座談人同時將答案寫下來,再一一說明原因理由,我們像是焦點團體,更像綜藝化的『你「研究生」了沒?』,有智慧、真情、更有歡樂,全場師生互動熱絡,絕無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