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一片芭樂] 是芭樂人類學的小品專欄,設定為吃完一片芭樂的時間內可以輕鬆閱讀,對身體無負擔。
****
將近四年前,我曾寫過一篇芭樂文(政治人物是什麼,可以吃嗎?),談鄉民喜歡將政治人物給「食物化」(小辣椒、空心菜、送楚魚)的現象。
或許政治人物...被當成食物,總比「砂石輪」或者「消波塊」要來得好。當一個人化身成了上述建築相關物品──最近又加上了新的種類「柱」──由於過於冷硬,似乎就有了距離。食物是日常的,親切的,庶民的,即使空心菜的綽號有貶意,也還是可以吞下去──換句話說,他們是「可食的」。而砂石、消波塊和柱等則是人工的異化物,是「不可食」的。當一個政治人物「可食」,表示她/他是可被「接納」的,是可與選民合為一體的。當她/他被分類為「不可食」,則是有毒、有害健康、黑心,是禁忌的範疇。
喔喔,這不是讓人聯想到結構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嗎?(現在知道這篇廢文為何可以刊登在芭樂人類學了吧?)他寫過一本「生食與熟食」,提出將食物從生的天然材料,透過人的勞動加工成可以吃的熟食,對應了「自然與文化」的二元對比。咦,這似乎讓我們恍然大悟:辣椒、空心菜和魚都還是生的,需要轉化為熟食,才能更上層樓!
那篇芭樂文收尾在小英把自己變成熟食(英派),然後台灣人就吃下去了。沒想到過了快四年,英派進化成「辣台派」,而且還有新的熟食出現了──果凍!(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表示鄉民程度不足喔。)另外還加入一種非生食也非熟食的新東西──韓極混,看來得再寫一片芭樂分析一番。
首先,韓極混跟果凍都是諧音,是台灣人很愛玩的文字遊戲。韓極混更高明,還涉及語言的翻譯,可說是神來之筆,把近來韓導的諸多負面新聞「收斂」、濃縮起來──就跟蕃薯粉的效應一樣!亦即「韓極混」這個詞彙就等同於其自身的性質,這有個學術名詞來指稱,不過這篇只是一片芭樂,就不要吊書袋讓大家消化不良了XD。
最近透過語言翻譯來翻轉意義的還有魔術師吳和,他把空心菜以台語來讀,音譯為「硬菜」,還拿了一把實體的硬菜送給小英。「硬菜」呼應了年初小英忽然撿到槍、對中國硬起來的新賣點。這個翻譯名詞也巧妙地將原本反英陣營使用空心菜做的負面詮釋轉化為正面意涵,語言上從國語轉為台語,然後又翻為華文。同理,英派也進化了──台語的派,就是「壞」,英派變成了英「壞」,亦即硬起來的小英讓中國覺得很壞,也就是辣台派啦。
台語在前述意義轉換過程中,都是切換軌道的轉轍器,這與語言對應的文化身分認同不無關係。
如果比較對政務的認識與熟悉,檯面上政治人物放眼看過去,空心的恐怕另有他人,但這年頭先貼標籤先贏,講久了就變成真的──或者更厲害,不要怕標籤,參考上一段,翻轉意義就好。例如被說是草包,乾脆以草包為榮就是了,更進一步操作掀起包子熱。相較於對岸的(習)包子是禁忌不可食也經常不可說,高雄的(寒)包子是人民可以大啖大談的,冷凍的都有粉啃下去。顯然在吃掉政治人物這麼根本的事情上,兩岸沒有共識。XD
總之最近台灣人分食辣台派、冷包子這類熟食,不愧是愛吃的民族。至於果凍呢?其實郭董本人看起來真的不太可口,果凍是他的粉絲頁小編綽號啦,人們要看著美女,果凍才能下嚥。成為食物的潛力不足沒關係,前一篇芭樂文有提到政治人物很愛演吃東西來搏感情,於是本尊祭出了比蔣經國下鄉吃麵、柯P吃便當、賴神吃牛肉湯更接地氣的飲食戲碼──吃草。
不過草並非人類的食物、也不是熟食,對於更上層樓幫助恐怕有限。從生食到熟食要透過人的勞動加工,才能從自然轉化為文化。「人的勞動加工」應該是郭董的強項吧,何不推出個「副食康」之類的選戰食品發大財?
See,我又自然地扯回李維史陀以符合芭樂「人類學」要件了。「韓極混」還有一點需要好好的分析──蕃薯粉是介於生食與熟食之間,是在生食要煮成熟食的過程中摻入的小東西,套用另一個人類學家Mary Douglas的理論,此種在原分類外的東西是不潔甚或危險的,總之擁有令人畏懼的力量。套用儀式過程理論來說,從生食到熟食的轉化過程,也就是從日常狀態進入了閾限狀態(liminal phrase),還沒達到另一個階段,是不穩定而危險的。蕃薯粉摻得好,可以將清湯轉為濃湯、將多餘的水份收斂成膏,摻得不好就會勾芡過度甚至結整球,成為毀了整道菜的敗筆。站在中國統一立場,當然希望加入韓極混可以發揮黏著力讓兩岸一家親,不知不覺生米煮成熟飯無法逆轉;站在台灣主體立場,則覺得韓極混恐怕會含混糾纏不清,害大家失去原本好滋味,變成一鍋噴。
另順帶一提,韓導是眷村出身,被稱為韓極混或許會有點違和,畢竟他是芋頭不是蕃薯。不過如果行銷手段高一點的話,不妨順勢接收蕃薯封號,自稱「韓極」豈不是可以包裝成本土愛台灣嗎?
看來關鍵其實是第三個字──粉。要征服宇宙的人,怎麼可以(被薩諾斯)變成粉呢?
粉,只是政治人物沾來吃的東西。不分藍綠紅白。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malaita 韓極混、辣台派和果凍:政治人物是什麼,可以吃嗎?(2019進化版)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index.php/article/6715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首富還要拚政治漟混水?https://tw.news.yahoo.com/yahoo%E8%AB%96%E5%A3%87-%E9%A6%96%E5%AF%8C%E9…
從2016年的川粉、希粉。到2019年的韓粉、英粉、昌粉、柯粉。這些年蠻流行為政敵的支持者安一個瘋狂粉絲的形象好凸顯己方的清新專業。可政治不就是盲信徒的造神大會嗎?
人生在世,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對於不能改變的,也只能閉起眼睛努力相信。所以政治是如此,從以前開始就是如此,未來也不會有所變化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