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1-04-25 莊雅仲
土地 發展

給交通大學校長的一封信

底下是本月初登在學生刊物的一封我寫給交大校長的信,希望她能夠關心交大在竹北的新校區計畫正引起的在地爭議與危機。我把它重刊在芭樂人類學,希望您讀過以後,如果跟我有一樣想法,可以幫忙將意見傳送給她。我在本文最後設計了一封意見信樣本,你可以剪貼簽名後直接寄給交大校長信箱,呼籲她成立一個校內的特別委員會面對處理這件校園和社會大事。
2011-04-18 芭樂貓
中國 國家暴力 田野工作

或許,這也是另一種展演?

這大概是我所有田野故事中最哀傷的一個。
2000年的某天,剛好有些事情要在城裡處理,就沒有去田野工作。快到中午時想到郵局寄東西順便吃飯,於是便走到了城中心去。沒想到縣城裡唯一的主幹道兩旁擠得人山人海,問了問旁邊的一位老鄉這在做什麼,在嘈雜的人聲中只聽到幾個濃重的四川腔的字,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正想是不是再找個人問的時候,只聽到聲浪像炸開來似地,人群向聲浪的反方向擠去,整個人也就跟著被擠了過去。在擁擠的人縫中看到幾臺小卡車從馬路的那頭開過來,等到看清楚車上的狀況時,腦袋像是被重擊似地整個人呆住了。
2011-04-11 徐雨村

天鵝城華人的「大中國主義」與臺灣情

2008年12月抵達天鵝城開始田野工作,朋友就告以天鵝城華人大概有七成以上是「大中國主義」者。後來有人說八成,有人說九成。我也不免開始思考這個現象的由來,以及臺灣在天鵝城的角色轉變。我將從最近三十年間世界政治經濟的劇烈變動,對中國、臺灣與馬來西亞的華人所產生的衝擊著手,分析天鵝城與臺灣華人社會面對「大中國主義」的心路歷程,以及天鵝城華人的臺灣情。
2011-04-04 羅素玫 Alik Nikar

人類學家的餐桌:蝸牛、野菜與cekiw

有個道理我始終都無法理解,為什麼清洗得氣味全無一點點黏液內臟都不留的無味蝸牛肉被放進人造的有六個磁洞的蝸牛盤,和上西洋香菜蒜泥奶油放進烤箱烤個六分鐘,擺在桌上叫做法國美食,一盤可以賣你三、五百塊台幣不被嫌,但是田野裡吃的龍葵野菜鍋牛湯卻很少能被外人接受?我要替阿美族的蝸牛平反,當然也是因為我跟蝸牛的交情不只如此。在田野裡我才知道蝸牛可是可以養在雞籠子裡的!各位看倌知道嗎,我的Ina(阿美族語的媽媽)就曾經帶我見識過,她的媳婦很會拿野菜的工夫,不論是大雨過後泥地上的「情人的眼淚」(一種蕈類)或是一整個雞籠的蝸牛,對我這個都市裡手無縛雞之力的弱雞來說,還真的是挺壯觀的!!!最近我也才知道原來西班牙瓦倫西亞地方的美食番紅花海鮮飯Paëlla裡,也加了蝸牛的!而且他們也會像阿美族一樣,把蝸牛暫時養在雞籠子裡,只是阿美族的媽媽們告訴我,養在雞籠子裡是要讓蝸牛把已經吃進肚的不乾淨的東西清乾淨(至於怎麼清就請各位自己想一下囉!嘿!),但是瓦倫西亞的媽媽們則有一個絕招,就是為蝸牛們準備百里香大餐,呵,想必海鮮飯裡將會充滿著蝸牛身上冒出來的百里香氣味?!嗯,應該是挺不賴的吧!
2011-03-28 蔡丁丁
土地

2010幫農記 (上)

「反正政府規定你要戴安全帽,你就去買,買來以後要不要戴是你家的事情!」
2011-03-21 郭佩宜
災難

災難是一面照妖鏡

災難是一面照妖鏡,照出社會結構的緊張與不平等,彰顯不同文化的模式,也反景出歷史的記憶與層疊的連帶。身為一個人類學家,由於自認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只是間接而片段,對災後社會景況也沒有一手的觀察,如果說要寫篇典型的文化人類學分析,討論日本文化對災難反應的影響,我著實不敢下筆。然而總覺得芭樂人類學在這個當下需要寫點什麼,幸好人類學還至少有兩項特色:全貌觀以及比較觀點,因此這篇文章,我想試著從這個角度初步的談一些目前的觀察與想法。請先容我從一段(不全貌也沒比較的)記憶談起。
2011-03-14 徐雨村
台灣人 田野工作 馬來西亞

天鵝城的臺灣人印象:1941-1980年

在2008年中,當我準備前往馬來西亞砂拉越天鵝城[i]做田野研究之前,寫了一封電郵給一位馬來西亞研究專家。他在回信時提到,當地人非常喜歡談論臺灣的種種議題,學者有的選擇迴避,有的則是選擇面對。接下來我住在天鵝城13個月,為了合乎田野倫理的要求----對於當地人瞭解民族誌研究者本人的社會文化的需要,採取開放誠實的態度----我自始至終都選擇面對。事實上,透過對臺灣人身分的討論,我更能了解他們對華人認同的深刻想法。
2011-02-28 中年無休

七年之癢──人類學家寄不出的懺悔信

本文(信)一方面回應芭樂文—鄭瑋寧(愛的bricolage),表明男性還是能夠談論愛情的,雖然讀者最後將發現本文(信)所談的愛情和一般的認知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本文(信)在精神上試圖研延續另一芭樂文—莊雅仲(新春第一炮)所談的「公共化人類學」,雖然我是從肉體出發的。
2011-02-21 邱韻芳
原住民 反思人類學 田野工作

我也是小骨頭:當人類學家「進入」大專山地服務隊

2009年夏天我在一個部落國小裡初遇兩個大專山服團,並與其中的台北醫學院山地服務隊維持後續接觸,透過訪談、參與社團的迎新、幹訓,以及隔年暑假到部落的「出隊」,我試圖在這樣特別的跨文化接觸場域中,思考人類學可能扮演的媒介角色,以及自身田野經驗的反省。透過山服,我突然開展了一些新的社會網絡,這是之前作 ‘傳統’ 人類學原住民研究時很少有機會碰觸到的一些領域和人脈。
2011-02-14 鄭瑋寧
性別 情感

愛的bricolage

嫻熟人類學的朋友應該對bricolage這個字詞有印象,卻不免狐疑:為何愛情會與Lévi-Strauss有關呢?且看特別推出的情人節芭樂。
2011-02-07 莊雅仲

新春第一炮

小時候家裡附近圓環旁邊一座戲院總會在春節期間,連放五部大卡司大製作的電影,號稱「新春五炮」。從新春第一炮到第五炮,附近的人像趕集一樣,絡繹不絕進戲院看電影,甚至有人買聯票,除了能有折扣優惠外,還能一次看個夠。
值此庚寅年春節,針對我在前次芭樂文提出的「公共化人類學」之議,也要趁此機會提出五個論點,希望使我上次的提案可以有具體行動的可能。
2011-02-02 芭樂小編

祝大家兔年芭樂力兔飛猛進

(感謝 'Impact fator 是什麼可以吃嗎 ' 版主慷慨分享學術性春聯) (芭樂力是什麼? 請看 2011開年第一篇芭樂文)
2011-01-31 林秀幸
國家 日常生活 歷史

打掃客廳───一些共同的記憶

自己當小孩時,[過年]是一件超級興奮與期待的事,期待的除了壓歲錢就是穿新衣,在快過年前大人會要求我們要幫忙打掃。記得當時並不太排斥這個工作,因為我也藉著打掃感覺快過年的興奮,尤其我的工作只是整理客廳。我對這個工作記憶深刻,除了因為每年重覆之外,也由於整裡的東西都挺[美麗]的,而且這些東西在家裡一待幾十年。首先我要把沙發、茶几、小圓桌擦拭一遍,把披在沙發椅背的白色針織雷絲巾拉整齊,把美麗的小圓桌的桌巾鋪好,把花瓶墊鋪好。這些針織桌巾和花瓶墊都是母親未嫁時親手一針一針織出來的。多年來經過我們這些小孩的蹂躪,再經過一次搬家,現在已不知去向,而我突然對這些桌巾花瓶墊懷念起來。
2011-01-24 李威宜
食物

水果人類學:葡萄酒的想像

對於我這種沒有法國品酒文化資本的人來說,喝了十幾年的紅酒,只會說好喝順口或難喝苦澀。然而《神之雫》的作者亞樹直以及繪者沖本秀,他們兩人真得很會掰,將品嚐葡萄酒這件事情,描繪的如火如詩;而且很難擺脫置入性行銷之嫌,每瓶被他們寫進故事的葡萄酒款,立刻被消費文化搶購一空。其中的奧秘,是他們兩人真有本事,把對對葡萄酒的品嘗,經由嗅覺、視覺、味覺、聽覺、識覺的多重感受,匯入飲者生命記憶的時間之流,並還原到葡萄栽種的原始風土條件,然後再搭配法式料理、義式料理、日本料理、韓國料理、中華料理等飲食文化的結合藝術,以詩意表現的圖像象徵,把人所有的感官記憶,全都動員出來,進行無限的創意想像。
2011-01-19 Captain Scar-Little
田野工作 考古

Tales from the field(下集)

唯有體認且尊重先人蓽路藍縷的辛勞,才會珍視土地裡保存下來的祖先遺物。唯有透過尊重體諒別人,才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知道自己的定位。擁有令人驕傲的歷史,就足以改變態度,就可以改變氛圍,從而創造有利的條件,塑模生命的進程。「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這就是考古學家對於當地社會所可以提供的回饋。
2011-01-17 Captain Scar-Little
田野工作 考古

Tales from the field(上集)

考古學家的田野前後,其實被各種的tales給環繞。形塑了她對發掘計畫的想像和準備
收到退休老教授的通知,過去五年來她研究的重要遺址附近出現了精采的東西,當地人發出訊息請求協助。那是一塊寶地,老教授引誘她說,有精美的陶器出現,似乎還會有住屋遺留,又在你現在研究的遺址附近,出土的材料將來可以做對比。最近情勢緊張,其他考古學家一時之間無法抽身抵達,所以如果你的船隻就在附近,又沒有別的事情攪擾,趕快去攻佔地盤吧!
2011-01-10 潘美玲
印度 田野工作

印度的西藏地圖第一張:Manju Ka Tila篇

對流亡印度的藏人而言,如果說達蘭薩拉是行政中心的Washington D.C.,那麼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 Manju Ka Tila就是他們的New York City。當我們從台北搭機到達德里之後,就會被在地協助的藏人助理「帶」到這裡歇息落腳,雖然Manju Ka Tila和德里機場分別位於德里的兩端,德里本身幅員廣大外,加上繁忙的交通,約30多公里的距離幾乎要花費一個小時才能到達。但藏人到了德里,就習慣性地來到這裡,唯有在藏人聚集的地區,他們才覺得有安全感。
2011-01-03 落剋‧光芒飽飽
反思人類學 節慶 芭樂

一個芭樂人類學家的跨年夜

2010年12月31日11點59分,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不過不是因為「告別2010」。在那個時刻,我緊張的按下一個鍵,開始焦慮的等待。一分鐘後,在2011年1月1日凌晨12點,我盯著螢幕喜極而泣! 不是看到101還是哪裡的奢華煙火,而是國科會計畫上傳完成的畫面!這已經變成了每年的儀式,我終於趕在最後一刻(汗)送出,歡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電腦沒有當機,國科會系統沒有塞車,中華電信網路沒有中斷,這一切的神蹟都讓我的心雀躍不已,深信新的一年會大吉大利,什麼唉期刊百發百中!(反正離年中作文比賽放榜還早,做幾天夢又何妨?)
2010-12-27 胖虎
考古 芭樂

2010年底高調的芭樂回顧: 歡樂九九‧幸福一百

胖虎這週打算替明年民國100年暖暖場子,藉由聊聊「農業考古學」回顧芭樂們從年初就一直討論隱喻與現象這二者間互相映照的關係:如何反思人類學特質、進行「田野」踏查、乃至於人類學的遐想等。究竟台灣社會的歷史脈絡是怎麼從原初農業社會演變來的?又是怎樣的環境特殊條件讓我們在島嶼的土地上得以傳承這種生態存有狀態?話說胖虎以前教書上到農業考古這些段落時,就覺得考古學真是人類學知識珍貴的脈絡資產啊,多麼獨特的「物我相關」方法論,以及可以觸及到把整個社會連結起來的多種道德與政治關係。可是就像田野「服務、行動、實踐」的這種知識或嘗試,不透過參與式的初體驗,哪能夠浮泛地以「數位典藏」、「線上學習」的名目一管窺之?其實是要感謝各位芭樂之友這一年來這麼長時間掛在網路上跟我們鬼混,(各位,說真的:世界是虛擬,網路才真實),在此皆願藉這一2010年送舊版面,致上我們對各位芭友誠摯的謝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