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是尊重還是剝削?

「海洋奇緣」中太平洋文化的爭議與重生

2017-02-06 回應 9
作者:

太平洋島民在好萊塢鏡頭下的呈現若非作為浪漫熱帶島嶼的背景(如「叛艦喋血記」),則多為野性神秘的角色(如「復活島」)。更有甚者,如「我的失憶女友」中的夏威夷原住民一樣,為白人演員粉墨登場變裝而成的丑角。因此,當迪士尼宣布開拍以太平洋島嶼文化為主軸的動畫「海洋奇緣」(Moana)後,所有熟知這片海洋中豐富的生命與故事的朋友們,莫不引頸期盼,但又戰戰兢兢。一方面是因為迪士尼過去操作異文化主題的不良記錄,另一方面卻又好奇其高超的動畫技術,加上島民演員為主的配音陣容以及號稱的文化顧問團隊,會如何展演這塊在電影工業中被邊緣化已久的文化地景。

然而,當一些「海洋奇緣」的設計圖以及周邊商品被釋出之後,許多關於文化智慧財產權以及缺乏文化敏感度的質疑也隨之而起。這些聲音雖然隨著電影上映後的佳評如潮、女主角「莫娜」成功的形象塑造、以及參與製作的島民的宣傳背書而逐漸被壓過,但從另一些島民學者上映前或觀影後的評論可以看到,打著尊重太平洋文化旗號的「海洋奇緣」,並沒有說服所有真正在這文化中生活的人們。究竟這些批判是有其道理的,還是只是在雞蛋裡挑骨頭?「海洋奇緣」做錯了什麼事情?哪些對太平洋文化的詮釋又值得嘉許?本文從一位在斐濟做過田野的太平洋研究者的角度出發,來分析關於這部動畫種種的爭議,以及它如何能讓仍相當程度受到西方殖民、且傳統知識逐漸凋零的太平洋文化,在國際舞台上重生。

斐濟邊架艇獨木舟設計爭議

早在2014年「海洋奇緣」只有零星幾張設計圖被釋出之時,太平洋一復振傳統航海知識的組織Mua Voyage的領導人Colin Philp注意到其中一艘船的設計,非常類似斐濟海邊村落Korova所善於設計的邊架艇獨木舟camakau。斐濟時報(Fiji Times)也以「海洋奇緣用了我們的獨木舟」這樣的標題來報導這件事情,文中質疑Korova村落是否有得到應得的補償。這艘莫娜之後駕著出海冒險的獨木舟其實還包含了斐濟另一個獨特的傳統設計:貌似蟹爪的桅頂domodomo。這個顯著的符號還是斐濟國家博物館的標記。當然當時資訊還不清楚,外界沒有人知道迪士尼與斐濟原住民有達成什麼樣的協議。倒是「海洋奇緣」電影結束後的字幕中,Korova村落以及斐濟國家博物館都有被列在感謝欄中,所以或許迪士尼公司已經以妥善的方式處理了這樁文化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右為斐濟邊架艇獨木舟camakauhttp://www.cartoonbrew.com
斐濟桅頂設計domodomohttp://blog.mailasail.com

毛伊體態爭議

今年六月之時,莫娜與她半人半神伙伴毛伊的劇照公布,又引起許多島民對毛伊「肥胖」體態的設定的批評。首先發難的是紐西蘭毛利族國會議員Jenny Salesa,說「海洋奇緣」中的毛伊長得像「半豬半河馬」,讓她完全無法接受。其他島民也紛紛透過社群媒體表達不滿。為什麼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第一,「過胖」以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現在是太平洋島國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雖然有「節約基因」(thrifty gene)假說這種體質遺傳說法,認為古早太平洋長途航行使得能夠儲存多餘脂肪的基因被篩選下來,又或是有太平洋文化重視「肥胖」體態的文化解釋方式,但許多當代的研究已指出島民在西方殖民後飲食方式與生活環境受到劇烈的改變,並且過度依賴進口的加工食品,才是引發「過胖」的關鍵,而「肥胖」也透過大眾媒體逐漸成為太平洋島民,特別是玻里尼西亞人,的刻板印象。因此,毛伊這種長相,無疑是在打擊正在設法以回歸傳統飲食來對抗肥胖問題的島民的努力。

第二,毛伊是包含夏威夷、紐西蘭、東加、薩摩亞、大溪地等島嶼的玻里尼西亞地區的共同傳說。他曾以繩索拉住太陽,使得島民能夠有足夠的日照時間來工作。他以那在電影中十分顯眼的魚勾拉出陸地,使得島民有足夠的地方居住。若要比擬,他可以說是太平洋的「后羿」或「夸父」。在「海洋奇緣」之前,從許多當代的畫作可以看到,他的形象是精壯挺拔的。若知道這點,就不難理解為何島民們會對「海洋奇緣」中毛伊的形象感到崩潰。想想看,我們會覺得「后羿」或「夸父」是這個模樣嗎?而其實迪士尼原本對毛伊的設計是更加悲劇:一個貌似鐘樓怪人的禿頭癡漢。設計師是聽了一些島民顧問的建議才將在太平洋文化中象徵力量的頭髮加回去的。

毛伊釣出陸地的神話(https://www.pinterest.com
毛伊捕日的神話(https://aboutmauinui.com
毛伊原始設計圖,翻拍自The Art of Moana

在都蘭部落與夏威夷做田野的蔡政良老師則提出一個不一樣的解釋,他覺得毛伊這個角色塑造地很貼近所謂「島嶼男孩」或「部落青年」的形象,有點自信、有點痞痞的、很會自high、但又有能力解決事情、且尊敬長者。聽說中文版配音中,排灣族的Matzka主唱所詮釋的毛伊就是這種感覺。或許迪士尼動畫設計師心中的模版並非神話傳說中的超人,而是島嶼村落裡的鄰家男孩。

毛伊萬聖節服裝爭議

今年十月在「海洋奇緣」即將上映之際,迪士尼又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他們將一件咖啡色皮膚上佈滿毛伊紋身的萬聖節兒童服裝上架,立刻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這是緊接著毛伊體態爭議之後的事件,一時之間「海洋奇緣」的公關部門簡直被烏雲籠罩。迪士尼也很快地公開致歉、並且將商品下架。關於這個服裝的批判,島民學者Teresia Teaiwa一針見血地表示,早期的民族學者曾以獵奇的心態收藏這些紋身的玻里尼西亞原住民的皮膚,而這件服裝顯示這種心態到現在還是沒有改變。紋身(tatoo)在太平洋文化中,特別是玻里尼西亞地區,擁有相當重要的文化意涵。不同性別、不同階級,都有其所屬的紋身,且需經過一定的儀式程序。當紋身變成像商品一樣能夠被任何人穿上脫下,這對太平洋文化是相當嚴重的侮辱。

有趣的是,「海洋奇緣」迪士尼官方網站的販賣區還是可以買到充滿「太平洋文化意象」的商品,如莫娜的樹皮布服裝、魚勾、獨木舟等等。這些設計當然早在「海洋奇緣」之前就被商品化已久,但關於文化尊重與商品的界線該劃在哪裡,還是值得討論。而許多島民們憂心的是,也許迪士尼能夠遵守尊重的諾言,但當這部全球化商業機器開始運作後,未來的發展會如何,擋也擋不住。

缺席的女神希娜

相信針對「海洋奇緣」進行嚴厲批評的島民學者中,只有少數願意進電影院觀賞這個被認為是在剝削而非尊重自己文化的動畫,其中之一便是東加人類學家Tēvita ʻŌ. Kaʻili。他說他在觀看的同時很快地發現了一個不太對勁的地方,那就是在玻里尼西亞神話中總是與毛伊成雙成對的女神希娜(Hina)消失了。希娜在不同區域可以是毛伊的妻子、姐姐、或母親,毛伊在電影中吹噓的豐功偉業,其實多是在希娜的伴隨下進行的。她與毛伊是一個對稱的關係,例如之前提到毛伊與太陽的連結,在夏威夷神話中希娜則居住在月亮(嫦娥,是妳?)。Hina在南島語區中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同源字,例如阿美語就有ina一詞,代表母親、阿姨。Sina也是Hina的一個變形,而莫娜在「海洋奇緣」中母親的名字正是Sina,但她在電影中卻沒有什麼存在感。這顯示迪士尼確實知道這個神話邏輯,卻選擇將之邊緣化。Kaʻili認為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反映了號稱尊重太平洋文化的迪士尼,到頭來卻還是在說著自己西方白人中心的故事。

毛伊與希娜(https://aboutmauinui.com

說到性別的議題,我對結尾岩漿怪物提卡轉化成大地之母塔菲提的安排倒是頗為讚賞。火山在玻里尼西亞地區一向不是令人畏懼的毀滅力量,而是帶來新的土地與肥沃火山土壤的創造者,這也反映在火山女神Pele的神話中。在索羅門群島做田野且長期關注太平洋文化議題的郭佩宜老師則指出另一個「海洋奇緣」做對的事情,那就是莫娜祖母塔拉的形象。在部分太平洋島嶼社會中,女性作為長嗣是得以繼承酋長的位置,但在權力與禁忌體系中仍備受控制。然而,當女性邁入老年之時,卻可以不受習俗所規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還可以取鬧領袖階級的男性,這在一位島民學者導演、同時也是顧問團之一的Vilsoni Hereniko的電影「土地之眼」(The Land Has Eyes)中可以清楚看到。因此,鼓勵莫娜打破航海禁忌出海探險的祖母,對瞭解太平洋社會運作的人來說是十分親切的角色。

白人的故事,太平洋文化道具

上頭提到迪士尼到頭來其實還是在「海洋奇緣」中複製那套在商業上無往不利的「公主成長」故事,只是這次用上了太平洋文化元素罷了。這樣的批判,可以在來自關島的島民學者Vicente M. Diaz的評論中充分看到。他表示「海洋奇緣」只不過是萬惡的迪士尼公司再次地將爪牙伸向原住民文化,並將之柔捏成無害、快樂、可以被大眾接受的模樣,使大家忘卻真實世界中太平洋島民所受到的殖民壓迫與文化環境的破壞。他更質疑那名為「大洋洲故事信託」(Oceanic Story Trust)的文化顧問團隊,只是為了洗白而存在,之中文化智慧財產權的問題是怎麼協調、有沒有任何對島民實質的補償或幫助,都沒有清楚的說明。

舉一個也許很少人知道的例子吧,紐西蘭毛利裔鬼才導演與劇作家Taika Waititi在創作出幾部叫好又叫座的獨立作品後,很快地被好萊塢發掘,並找來執導「雷神索爾3」,而迪士尼在「海洋奇緣」製作之初也找他來撰寫劇本。熟悉島嶼文化的他,在第一版劇本中寫了莫娜有五、六個兄弟,這樣大家庭的設定不但貼近太平洋的社會現實,且更能凸顯性別的面向,結果這個劇本被迪士尼打槍,莫娜遂成為了獨生女。在另外一個版本中,主動打破航海禁忌的被寫成是莫娜的父親,但由於不符合迪士尼「公主成長」的邏輯,又被打槍,到後來其他劇作家接手完成,而Waititi直接從編劇群中被除名。這個故事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海洋奇緣」只是想利用太平洋元素與形象,但並沒有真正尊重這個文化本身的創意的批判。

Taika Waititi(https://alchetron.com

在爭議中重生

說了這麼多「海洋奇緣」的爭議,那麼是不是根本就不要拍攝會比較好?上個週末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舉辦了一場『南島・迪士尼・公主:從太平洋研究看「海洋奇緣」』的大眾論壇,成員們彼此交換觀影心得,大多對裡面幾個刻畫太平洋聚落與航海文化的鏡頭表示感動,也同意即便有這些爭議與批評,「海洋奇緣」能提供這樣討論的契機是功不可沒的。我很喜歡即將率領研究團隊前往密克羅尼西亞的官大偉老師的一個比喻,他認為「海洋奇緣」就像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一樣,雖然是一場戴上微笑面具的觀光表演,但也提供了在園區中表演的島民學生攻讀高等教育的獎學金。同樣地,「海洋奇緣」也讓各地島民社群與地方學者專家有了一個與彼此以及迪士尼製作團隊互動的大平台,以及以創意重新打造自己文化面貌的機會。上一次這樣匯集太平洋各地知識與經驗的交流活動,使得復振傳統航海技術的Hōkūleʻa號計畫得以成真,而這追根究柢,倚賴的是來自密克羅尼西亞小環礁Satawal的航海大師Mau Piailug無私、打破禁忌的跨界分享。也許「海洋奇緣」真的只是一個太平洋文化的大拼盤,但文化本來就有不斷流動創新的能量。太平洋文化更是如此,就像Hōkūleʻa號的建造也不完全都是島嶼的傳統材料、就像薩摩亞的傳統紋身師傅也開始願意接納非薩摩亞但懷著尊重、有心學習的外人學徒、就像Iz那首反向操弄西方經典樂曲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一樣。或許假以時日,太平洋島民自己也能製作出真正反映自己多元面貌的動畫(電影方面則早已在發生,如Three Wise CousinsThe Dead Lands),但在這天來到之前,就讓我們持續保持批判卻又不失包容的視野,在大海中航行下去吧。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林浩立 是尊重還是剝削?:「海洋奇緣」中太平洋文化的爭議與重生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73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1

感謝分享

2

謝謝分享

3

神經病 這些人未免想太多

4

當然可以說那些原住民學者「想太多」,但若考慮到他們長期受到的政治經濟文化壓迫與環境破壞,不難理解他們對迪士尼的敵意。事實上,裡面提到的Teresia Teaiwa(R.I.P.)其實是視野和胸襟十分寬廣、相當願意接納非大洋洲原民觀點的學者。

5

想得很多,總比沒腦袋想好,感謝分享!

6

對文中的 【不符合迪士尼「公主成長」的邏輯】這段我覺得很偏頗,想知道編者這段的資料來源。

因為我找到了原文的採訪片段,編劇John Musker說的是父親和莫阿娜都想出航,但是覺得會讓主角被削弱,所以最後選擇讓主角一個人主張出航。
我覺得這部分跟這篇文有點本意上的出入,編劇群並不是【只是想利用太平洋元素與形象,但並沒有真正尊重這個文化本身的創意】而是為了故事整體安排上的考量。

來源: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behind-screen/moana-directors-reveal-…

7

謝謝樓上讀者的意見。如果說身為作者的我有何立場的話,我認為《海洋奇緣》帶來大洋洲文化「重生」的契機是值得嘉許的,這也是我文章最後一段想講的。文章中提到諸多對《海洋奇緣》的批判,則是整理自各方島民學者的論點。沒錯,編劇群在訪談中的確是這樣講,但我完全能理解島民學者讀了這個訪談為何會有他們【只是想利用太平洋元素與形象,但並沒有真正尊重這個文化本身的創意】的想法。

為什麼如果安排父親和莫娜都想出航,主角就一定會被「削弱」?而且是「削弱」了什麼?當然可以說是【故事整體安排上的考量】,但島民學者會認為被「削弱」的是迪士尼一貫公式化的「公主獨立成長」敘事邏輯,因此編劇才會放棄這樣更貼近現實太平洋社會文化的安排,此論點在Tēvita ʻŌ. Kaʻili的文章中有以「消失的Hina」為例明確點出。妳當然可以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偏頗,但是這些島民學者有他們自己的出發點和生命經驗。

不過我在妳引用的這段的確表達錯了一件事,那就是一開始的編劇、毛利導演Waititi並非被【直接從編劇群中被除名】,而是他自願放棄的,這我在最近談《雷神索爾3》的文章(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627)有提到。

8

謝謝你的分享!剛好“海洋奇緣”這部影片在我心中有很深的迴響。

9

作者功課做了很多,我覺得很棒了啦!給你拍拍!
整篇也不是只踩著單面相的"學者觀點"
(更何況都知道要做到政治那麼正確的動畫...小孩子大概都睡到翻過去
小小講個故事開頭 有興趣的自己就會去深入了嘛)
事情要做到不同位置的人人都滿意不太可能啦 但我至少看到動畫和這篇文的成因都是善的
那就夠了 讚啦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9 + 3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