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陳瑩今質詢時爆料,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林恩真,去年在晚宴上竟當著紐西蘭外賓的面,直稱當地原住民毛利人國王「沒有用」,相當失禮。外交部長李大維回應表示,這非常不恰當。立法院外委會最後通過臨時提案,要求外交部在一週內提出調查報告,若確有失職,依相關法規處置。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邀請外交部與僑委會就「新南向政策之成果及挑戰」報告並備詢。陳瑩質詢時爆料指出,去年12月12日,立法院長蘇嘉全宴請毛利國王幕僚長朗基希羅亞(Rangihiroa Whakaruru),在場的還有國王辦公室禮賓司人員、紐西蘭台商與國內政要等等。陳瑩說,林恩真當時說起自己曾外派紐西蘭6年,蘇嘉全便問林有沒有見過毛利國王?林恩真不但回答沒有,更直言「毛利國王沒有用,沒有受到大部分毛利人的支持,而且新總理也沒有膽識,也不支持國王」。
陳瑩說林恩真不曉得國王幕僚長學過中文,聽得懂部分內容,而林身為從來沒有接觸過國王、5月還要外派澳洲公使的人,竟然說出如此無理的言論,要求外交部予以懲處,撤回外派令並向外賓道歉。
自由時報報導
我在斐濟做研究的時候,也曾與駐派當地的台灣外交部職員互動過,很自然地聽多了他們對於地方民情風俗的評論。坦白說,上述亞太司副司長林恩真的言論與之相比,真的不算什麼。甚至某種程度而言,她的觀察倒是有幾分真切。錯的地方在於她不應把私下閒聊的話在外賓面前說出來,而這或許的確反映了一絲對大洋洲社會文化的輕視。但不管之後會有什麼相關懲處,我倒是很高興陳瑩委員將此事爆料出來,因為相信有不少人應該不知道紐西蘭毛利族竟然有「國王」存在。事實上,大洋洲社會,特別是玻里尼西亞地區,曾有為數不少的皇室組織,現在還持續在運作的有東加的Tupou王朝(其已故國王Tupou四世曾多次訪台),以及法屬瓦利斯和富圖納的三個王國(其中之一的Uvea現正面臨王位繼承紛爭中)。被廢止的皇室中較著名的則包括被美國推翻的夏威夷王國、接受法國統治的大溪地Pōmare王朝與鄰近Raiatea的Tamatoa王朝(海洋奇緣中的螃蟹怪就是以此為名)、以及曇花一現的斐濟王國。
必須強調的是,這些王國的皇室雖然可以追溯到過往的偉大酋長,但他們的興起多為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與西方人互動的結果。當時一些掌握資源的區域酋邦趁勢而起,藉由得來的槍砲、洋人顧問、基督宗教逐漸拓展勢力,成立了一個個的大洋洲王國。然而這些王國的擴張幾乎沒有穩固的根基,例如斐濟歷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的國王Seru Epenisa Cakobou甚至不曾控制整個斐濟群島。因此,雖然創建的本意在於希望能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討論外交、貿易、土地等問題,但最後往往落得成為傀儡政權、然後一步步地被吞噬。東加是唯一能夠保持王權穩固,不受侵犯的例子。話說回來,若說大洋洲王國的興起完全是依賴西方的幫助也不盡正確。許多考古與歷史研究已經指出在與西方接觸之前,大洋洲大酋邦的納貢交易體系可以包含大範圍的島嶼。但若指「國王」、「女王」等頭銜的出現,「皇室」、「朝代」等概念的建立,則真的是與西方密集互動之後的事情。
毛利國王的興起也是有類似的背景。「毛利族」做為一種單一族群的概念在英國殖民勢力來到之前是不存在的,他們也從來沒有一個中央領導政權。在此之前,南北島上散佈著大小不同的部落(iwi)與部落聯盟,各有各的領導者與傳統領域。1840年英國首任紐西蘭總督集滿了五百多位酋長的簽名,完成了懷唐伊條約的簽訂,昭示了殖民時代的開始。至此之後,傳統領域土地大規模地流失到外人手裡。有鑑於此,一些部落開始籌劃成立一個一統各部落的組織來對抗英國殖民政府,並停止土地買賣。1858年,來自擁有豐沛資源的Waikato部落的酋長Pōtatau Te Wherowhero被拱上成為第一任的「毛利國王」,他也是少數沒有在懷唐伊條約上簽名的酋長。然而如同林副司長所說的,這個毛利國王「沒有受到大部分毛利人的支持」,其勢力範圍僅集中在Waikato流域。而且在1860年毛利土地戰爭爆發後,他的根據地還被英軍攻陷,大部分肥沃的土地落入殖民政府手裡,其他部落聯盟也不願搭救。這使得之後幾任的毛利國王的主要任務變得是在向政府討還土地,一個政府設立的Waikato地區信託董事會還因此成立來辦理相關補償事宜,大大地削弱了國王的實際政治能量。雖然在上一任已故毛利女王Te Ātairangikaahu(沒錯,女兒也能繼承王位)的努力下,「毛利國王」的名號還是維持了相當程度的威信,但其地位僅在Waikato附近地區被承認,其他地區部落聯盟如Ngāti Tūwharetoa的大酋長在全國與國際上的威望甚至不會在毛利國王之下。
話雖如此,說毛利國王「沒有用」也真的是太超過了。這種沒有實權但至少被認可的頭銜可是被推翻的大洋洲皇室後代所十分嚮往的。例如大溪地Pōmare王朝的後裔,自稱Pōmare十一世的Joinville Pomare,便積極地想要以「毛利國王」模式為藍圖來恢復皇室地位。在夏威夷,情況跟明朝滅亡後的南明有幾分類似,各路人馬各自成立不同版本的地下夏威夷王國政權來與美國政府相抗衡,據報導指出這樣的團體有十來個之多,有些如自稱女王的Mahealani Kahau領導的「夏威夷王國政府」(Aupuni o ko Hawaii Pae Aina)甚至還企圖佔領夏威夷王國的Iolani皇宮。反倒是系譜能清楚追溯到以前夏威夷皇室成員的「正統」後代子孫如Quentin Kawānanakoa或Owana Salazar則沒有實際參與這些獨立運動。他們選擇以其他的管道來延續夏威夷王國的生命力:前者成為共和黨黨員,並曾參選州眾議員,後者致力於Hula舞蹈與傳統歌謠吟唱。有意思的是,若看兩人的照片,簡直與haole白人無異,這當然是前人不斷與外人通婚的結果,但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索到底大洋洲「原住民」的本質是什麼?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林浩立 「毛利國王沒有用」?:談不為人知的大洋洲皇室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87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看圖說故事,像不像夏威夷原住民真的沒關係啦!我倒是很好奇像夏威夷的例子,傳統酋長與領導人的後代成為現代國家的政治人物,跟在美國本土原住民土地與採礦權之間的關係,有沒有什麼討論?
很可以談喔,關鍵在於夏威夷原住民和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對「主權」的認知有些不同。後者是美國國家認可的「國中國」,但前者卻有聲音對這樣的地位感到排拒,他們認為夏威夷王國應該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與國關係,只是被非法推翻。據我所知,「夏威夷王子」Quentin Kawānanakoa的路線是認為夏威夷原住民應該與印地安人一樣得到「國中國」的認可,並在這基礎之上帶來經濟發展(共和黨員不意外),因此他從來沒有打「王子」血統牌。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