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2-05-28 回應 3
作者:

剛坐定。把要讀的書,要喝的水,安置好。人在回家的火車上。這班車從新竹到花蓮要4小時又25分,不算快車,但我搶不到3小時又12分的太魯閣號。那樣速度的火車,從新竹上車,一天只有1班。另外兩班不到4個小時車程的,網上訂票碰到連續假期,也是秒殺。住在天龍國的人請不要儍儍地問我:「為什麼不坐高鐡?」花蓮,高鐡不到的地方。不適合快速鐵路或公路,一個適合慢慢生活,好好度假的地方。

 

 

 

火車行進,初夏薄幕中的東海岸景觀,是慢遊的迷濛美。我坐的車廂,大多是到花蓮觀光的遊客,吱吱喳喳的,相機也按不停。我一頁頁的讀書,累了,就觀察這群來自中國的「陸客」。這群「客人」努力用影像記錄他們的台灣行旅經驗,他們對於花蓮的印象是七星潭、鯉魚潭、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市區、原住民的樂舞表演,還有麻糬名產店和他們住的五星飯店。

 

 

 

 而花蓮,我家的所在。我的花蓮印象和地方經驗,以住家為中心,連結一條志學街和那一片片屋外的好山水。

新世紀

2004年因為工作,來到花蓮,成了壽豐的新住民。2004年九月到2007年的十月,我租了同事的二層樓半的公寓,新世紀成了我花蓮的家。壽豐當地人和計程車司機把「新世紀」叫做「五百戶」。是不是有五百戶,現在我還是弄不清。只知道英文字母把八棟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公寓,如軍隊操兵整齊排列,自成一社區。新世紀每一棟樓梯,共有四戶。1、2樓一戶,3、4樓另一戶,左右對稱。地面底層有蓄水塔和各戶的停車庫。一戶通常有4個房間,除了一般住家外,大半租給東華大學的學生和教職員。因此有人稱新世紀「東華校外宿舍」。有警衛和社區清潔及花草管理人員,由住户繳交的管理費所支付。這樣以大學為主的社區,和台灣其他城市大學所形塑的「大學城文化」生活風貌很像,附近各式的餐飲店,即使老板換來換去,永遠是常青事業,一攤攤的飲料攤和便利商店,也成了台灣特殊的城巿景觀。而學生住的社區,陽台上總是曬著各式衣物或堆著雜物,學期中充滿各式學生上下課、出門進門摩托車的引擎聲和學生交談的笑鬧聲,寒暑假,學生回鄉,社區就恢復原有的寧靜。

 

 

 

新世紀的空間設計也展演了典型的台灣空間設計考量。完全沒有儲藏空間的設計,浴室也是小小的空間,沒有多餘地方放換洗衣物。有挑高的房間和客廳,唯獨兩間衛浴的天花板非常低。樓下的,除了上廁所外,我把它當儲藏室,淋浴泡澡上樓用。180身高以上的朋友來訪,覺得洗澡真辛苦。不免要問:「難道台灣人都如此矮小嗎?」我也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每個人每日都需要的空間,在設計上常常被疏忽,不受重視?就像城巿裡行人道,也常常在都更計畫中,完全被漠視。我們的城巿和街道,不是給人散步用的。

我住在新世紀的A棟,社區最裡面,靠近左邊農地的最外一間,早晨是被竹雞的「Gi Go Guai」和其它的鳥叫聲叫醒的,右邊靠近鐵軌,有防音牆,但嘟嘟的火車,是我飯後散步熟悉的音景。我的公寓在3、4樓外加頂樓。我很幸運,不像一般公寓小小的廚房,房東把廚房和同一層的所謂「孝親房」的牆打通,成了開放式明亮的大廚房,空氣對流,煎炒煮炸,也不會汗流浹背,讓喜歡做飯的我,心情總是愉悅,又滿足。有時,我把手提電腦搬到餐桌讀書寫字,大大空間,正好可以讓我把書、文獻及田野資料,從桌上到地下,攤了一堆又一堆,做個可以同時寫論文又做飯的「女學者」!

我的家客廳、主臥室及樓上浴室的窗外是山景藍天,其它的窗便是對面的公寓陽台。躺在床上可以從窗戶看山賞鳥,是住在新世紀最幸福美好的事。2005年兩次颱風把頂樓的玻璃屋全打壞,房東把空架拆下,視野沒遮欄,頂樓成了我吃早餐,午後小憇及夜間觀星的最佳場所。我的家居生活,就像渡假。這也是許多西部人對花蓮的浪漫想像,我住在許多人的夢境 (wonderland)。

而這樣的美好生活,除了好山好水外,新世紀社區附近的一片無毒有機農田,愈來愈有組織,吸引了一些新農人,移居到吉安、壽豐、志學、豐田或附近的平和村,他們用種植和農藝,適地適種,支持永續農耕,逐步在創造新的美好生活方式,和在地社區的幸福經濟。所以花蓮有大王菜鋪子,也有好市集,他們推好菜、賣蔬果,玩木工,還有他們的理念、夢想和跟土地緊緊相依的生活方式。

新世紀外的田園景觀

 

志學街

從志學火車站,過紅綠燈後,有全家便利商店,警察局在對面,沿著那條街到東華後門,我們叫它志學街。志學街上提供東華師生日常生活的飲食及各種消費服務。志學街連結我在東華的學術和家居生活。

剛來東華任教,覺得志學街是台灣最醜的街。會有如此負面的評語,是因為除了飲食外,在大學附近,卻沒有像樣的書店,咖啡店,完全沒有人文藝術氛圍,空間設計也缺乏巧思與美感。志學街醜,醜在沒有風格,更談不上品味與特色。

用餐時間,志學街上車水馬龍,摩托車為患,沒有行人道,大車小車行人相互爭道,先搶先贏,好擠的交通,令人火冒三丈,食慾大减。

 

 

 

我想志學街上的居民,一定更辛苦。除了要忍受躁音與污染,半夜找宵夜喧閙的學生外,還要應付因不同課程需求,一群群要交作業的學生,從口述歷史、生命經驗,到文化書寫、社區營造,他們是最好的報導人與受訪者。我每回剪髮,彷彿上地方誌,熟知在地人文和東華創校歷史的剪髮師傳,像說書的,一章章說給我明白。

開學後,避開人潮,選擇大清早到志學街買菜。沒有擁擠的交通,志學街展現另一風景,生氣勃勃又有朝氣。路旁的阿嬤和阿桑,聊天比做生意認真,自己種的青菜隨便賣。賣豬肉的阿伯,上回買肉時,聊過天,不再陌生,每回騎車經過,總要揮手打招呼,有時他還要加句「老師,勇哦!」,以示鼓勵。

剪髮的夫婦,也是朋友。不用再多解釋交代,夫婦倆都記得,「乾淨俐落」的原則,連剪代洗,100元。這是小鎮的人情價。二月剪完髮,老婆還帶我到菜園剪地瓜葉和蘆荀。離開前還特別交待,「要吃自己來剪,不要客氣」。這是當地人的豪氣與熱情。2012年四月,即使水、電雙漲,我還是用100元剪完髮,又抱了一堆野百合回家。老板娘還允諾下次還要挖球莖讓我帶回家自己種。親愛的朋友,知道為什麼我的頭髮總是短短的原因了吧?!

我最喜歡吃的海鮮粥,解決我不做飯時的苦惱。老板的名字很武俠,我告訴他留馬尾的髮型很酷,他說我的短髮也不錯。他有三個小孩,我說「地球太擠了,不能再生了!」他點頭笑說知道了,他努力打拼就是在存小孩教育費,然後對我說「像妳這樣,不生就賺到了」。照他的說法,一個小孩八百萬,我賺了二千四百萬。

當然,水果先生也是志學街的人物。整條街只有他一個流動水菓攤,他的載卡多是我的維他命。每回問他「鳳梨好吃嗎?」他的制式回答「當然好吃!」我是他的大戶,有時,他也會多塞些水果到我的車袋裡,給我帶回家試吃。他喜歡跟我說英文。「Okay」「Thank you」和 「Bye-Bye」。

 

 

 

來東華第八年,我搬離新世紀住進學校的學人宿舍,志學街擴寬了,有了行人道,但還是一樣的塞,上下學尖峰時刻,交通一樣令人火大。書店有了,可是不像大學書店的格局,原住民風味餐廳和海鮮粥的店結束營業了,扁食和豆漿店搬了家,換地方營業,有家大大的生活百貨用品店開張了,也開了一家很多東西都沒有的運動用品店,有單車店,可以修車、打氣和老板聊天抬槓。每周也開始定期有夜市來擺攤,有些飯還是太油,便宜卻不美味可口,用餐時候,仍要傷腦筋。但我注意到在火鍋店裡,也能吃到越式河粉了,蕃茄咖哩又開張了,水果先生有個福建來的水果嫂,他們生的水果妹,開始上學了。冬天,我知道哪裡可以吃到不膩的麻油雞麵線,而台九線上的運動用品店也可以修改太長的褲管和隨著年齡增長也需要放大的腰圍。

在每日來來回回的往返中,是工作也是生活,因為許多有意思的人和美麗的山水我把心留在志學街上,即使它仍是一條醜醜的街,卻讓我繼續在夢境之地,用心工作,好好生活。

「各位旅客,終點站,花蓮快到了,請別忘了收拾您隨身的行李,準備下車。祝您旅途愉快!」在這個移動的世界。家是複數。我不是過客旅人,我家住花蓮。回家了,真好!

 

 

 

註:改寫自作者個人部落格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葉秀燕 家住花蓮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947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1

懷念這些熟悉的地方,好想好想家住花蓮

2

哇,我彷彿看到妳騎著鐵馬短髮飛揚地穿梭在東華大學,志學街,妳很適合在這樣的風景裏.
花蓮的好山好水好人情,計畫這個暑假就去拜訪喔.

3

聽起來好像是最好命的學術工作環境。[五百戶]暑假有沒有短期出租阿?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19 + 0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