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悠遊卡購買的小確幸?

2014-08-18 回應 3
作者:

最近台北市長選舉出現一則花絮,網路上流傳一片競選微電影,拍攝小資女上班族的一日,勾勒悠遊卡與其生活的緊密連結,片尾將悠遊卡的妙用歸功於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的連勝文的「努力」。星巴克110元咖啡的小確幸早餐在許多網民眼中過於不食人間煙火,負面批評不斷,連陣營否認為他們授權廣告,網路鄉民秉持一貫創意,推出「配音完整版」、「台北市民真實的一天」等改編作,甚至有人「認真了」,計算這樣的小確幸生活所需的月薪要4.5萬到8萬不等。

先不論其消費財力是否天龍,影片傳達的訊息主要有兩點:一、悠遊卡能應用於日常生活許多層面是一種「進步」;二、「促成此進步」的是連勝文,因此連勝文會是好的市長。

第二點跳躍得很明顯:為何台北市政府持股占40%的悠遊卡公司要聘用商業資歷普普、當時也看不出能立足擔大任的連勝文當董事長?此任命曾遭受許多批評。而連勝文在公司內的貢獻有多少,對悠遊卡的應用延伸能不能概括攬功,也需要檢證,和擔任台北市長的能力的關連性更是跳躍。總之,親連的人認為悠遊卡公司的經歷是連勝文的亮點,而反連的人則認為那恰是他靠爸的證明。

這篇芭樂主要討論第一點:為何悠遊卡取代了小額現金是一種「進步」?小資女悠遊卡一日生活包括搭公車、捷運、Ubike、星巴克早餐與小七午餐、以及深夜計程車資,以「明天再儲值1000元」收尾。連勝文顯然對悠遊卡情有獨鍾,不久前曾發表「推動夜市設置悠遊卡」的政見,也是著眼於此。為何刷卡而非付現會被視為一種進步?

一般的答案多半是刷卡(信用卡、儲值卡)很方便,不必攜帶零錢、節省交易時間。也有人認為刷卡比較「衛生」,零錢紙鈔到處轉手,細菌很多。與貨幣流動有關,塑膠貨幣的特色是個人性,悠遊卡一人一卡,即便多數沒有記名,但不會與陌生人共用,有些人會在卡片上貼貼紙裝飾、或購買特殊設計的圖樣版本,展現個人喜好。這種對「效率」、「衛生」、「個人性」的在意是當代台灣都市生活的主流,無怪乎廣告中雖然一開始轉角的早餐店煎的菜頭粿香噴噴,小資女卻沒有消費而跑去星巴克──因為早餐店不能使用悠遊卡阿!拿出零錢來,還經過老闆油膩的手找零,就不夠優雅了。

110

貨幣的演化論及迷思

「悠遊卡進步論述」其實是一種貨幣的單線演化論。根據經濟學教科書,貨幣的發明是一種進步,脫離以物易物的無效率;人們先使用貝殼、金屬等物作為貨幣,而後才發明紙鈔。百花齊放的各種貨幣在交易時造成轉換的困擾,如美國一直到在十九世紀各州(及許多民間機構)發行自己的貨幣,聯邦花了很大力氣才統一為現在的美金;近年發展的歐元大幅降低歐洲大陸的貨幣數量;而最新的比特幣(Bitcoin)更脫離國家或地域結盟,而是全球性的貨幣(雖然還沒有成功)。新時代出現的塑膠貨幣、電子貨幣、虛擬貨幣逐步取代現金,未來世界的交易將朝向原本科幻小說想像的場景邁進。

請留意:以上演化序列僅為簡述一般看法,人類學研究對此多所批判。例如 David Graeber的《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一書即徵引諸多民族誌研究,指出「因為以物易物不便而發明貨幣」是想像出來的,沒有證據支持。許多地方的原住民並非「原本沒有貨幣」,只是其交易媒介不是國家貨幣,或其交易媒介不被殖民政府當成貨幣。貨幣進入帶來「現代化」或「毀滅性後果」的「大轉變」(great transformation)論述也過於簡單。許多學者如Viviana Zelizer也早就發現,乍看貨幣朝向單一化、全球化的方向「演化」,但同時間也出現許多新興的小規模的地方貨幣,例如時間貨幣、或各式限制性儲值卡、僅在特定線上遊戲流通的點數「幣」、甚至宜蘭的「小間書菜以書換小農作物。芭樂人類學家繼續觀察:這些是否只是微弱的逆流,還是更普遍的律動?

貨幣的物質性

在主流貨幣演化論中,一方面是貨幣的「物質性」的改變:從商品對商品的交換、改以有價值的金屬作媒介、再來出現紙鈔,進入數位時代後則出現塑膠貨幣(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最新的發展則是虛擬貨幣。悠遊卡是一種儲值卡型態的塑膠貨幣,在上述演化位階上高於現金;如果貨幣是原始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機制,那麼刷卡而非付現則是進入後現代的象徵階梯。

不同的貨幣物質性,「錢」的感覺不一樣。不同的物質性,「花錢」的感覺也不一樣。在後現代的社會中,貴婦去精品店刷白金信用卡不必經手紙鈔,小資女吃飯不必掏錢,生活中的銅臭味隱形了,感覺比較不俗氣。 當現金在儲值機轉為悠遊卡──甚至直接以金融卡轉帳入悠遊卡、或信用卡自動儲值,完全跳過現金──花起錢來更為輕鬆寫意而無痛感。這正是消費社會的基調。

現金相對不受管控的特性,使其成為傳統犯罪者的選擇,例如元大和吳淑珍的水果盒獻金、林益世家燒美金、葉世文用行李箱運送賄款。但看不見的五鬼搬運才是最高明的,拿虛擬的錢買空賣空才是大戶,最近幸福人壽由金管會接管,該公司以「繳國民黨費買保險」聞名,等於納稅人買單其債務240億,因為沒有實體重量的鈔票擺出來,經常斤斤計較做什麼等於多少營養午餐和牛奶的人民卻感到不痛不癢。用現金來犯罪顯然已經落伍了,跟得上時代演變、錢不沾手才是王道。

錢有兩面:國家與市場

貨幣演化論的另一個面向則是國家與市場關係的改變:人類學家Keith Hart精闢的指出貨幣的兩面性──套用英語中錢幣兩面heads and tails的比喻,女王頭像那面是國家的許可命令,反面則是市場價值。從地方社會的多元貨幣到國家統一發行的法定貨幣,國家的掌控力提高、也扮演對貨幣價值背書的重要角色;貨幣成為國族的象徵符碼,各國央行作為掌控國家經濟調控的龍頭。然而從尼克森為了支付越戰負債而將美元與黃金脫勾開始,國家比重開始走下坡,Chris Gregory稱此種天平的傾斜為「野蠻貨幣」(savage money)時代。爾後跨國聯盟(如歐盟)以及資本集團(如信用卡公司)興起,國家的角色更形退縮,取而代之的是跨國資本,某些地方則是黨國資本。

信用卡的全球性無庸贅述,原本從地方縣市開始的悠遊卡等也開始擴大連結版圖,不但可以跨縣市使用,最近還在金管會鬆綁後,將可在新加坡與香港跨國連線。這是新自由主義發展的明顯例證:面對貨幣與金融的新型態,國家有時試圖透過法律來控管,但基本方向還是在資本壓力下朝向「開放」、鬆綁、或根本追不上(如比特幣)。掌控貨幣與金融的不再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其實是一群國際政治經濟菁英的手勾手。

悠遊卡這類智慧卡片和信用卡,賺的是手續費和資料價值,亦即每筆消費不但抽成,消費本身也成為巨量資料(big data)的一部分,可供分析,英文的data mining一詞用得巧妙,巨量資料就像金礦一樣,有門路有技術就可以大發一筆。根據悠遊卡公司的規定,申請安裝悠遊卡作為商店消費選項需要公司有一定規模(基本上是連鎖等級),安裝成本先不論,重點是悠遊卡公司會在每筆消費抽取一定百分比,這對利潤微薄的小店來說根本難以負擔,更別說收入全都露也有稅金的問題。這些條件形成了門檻效應,這是為何煎蘿蔔粿的早餐店不會想安裝 ,也因此能使用悠遊卡的地方具有某種中產特質,與悠遊卡相互包裝成「進步」的生活意象。

前述惡搞加上「真實旁白」的影片最後講了一句「悠遊卡早就壟斷台北市」,被悠遊卡公司要求下架。悠遊卡始於台北市,原本用於公車、捷運等交通工具,不斷擴張版圖,其他縣市(如台灣通、一卡通)的類似交通卡雖仍有地方市場並開始跨縣市,但遠不及其普及,連小七的i-cash都敗下陣來。悠遊卡可以說是台北版的電子貨幣,市府官股占四成,被塑造成一種生活方式和品味後,其擴張就隱含了「天龍國」勢力(該公司收入多是台北市在賺)及其品味擴張的意涵,這也是本文討論的那則廣告為何讓有些人覺得「刺刺的」原因之一。

悠遊卡的悠遊生活?

除了國家與市場,智慧卡如何被接受、運用和賦予意義,有其文化背景。Intel的研究團隊與人類學者Bill Maurer曾合作分析為何日本採用Sony FeliCa技術的卡片是同類型中最早、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他們觀察到這與日本文化中避免造成他人困擾或不便的meiwaku(迷惑)道德美學有關。使用儲值卡進出大眾運輸可以快速、流暢,非常符合日本文化,也因此 一推出很快就被大眾接受。

台北捷運文化略有不同,但也逐漸發展出某種「禮儀」(如搭手扶梯靠邊),與悠遊卡的效率功能異曲同工。走到閘門前才開始掏找卡片或代幣,或上了公車才翻找零錢卡片,可能會被後面的旅客白眼的,但當事人並不會有太多內疚,因此與日本的meiwaku文化不盡相同。然而悠遊卡等智慧卡片在台灣與哪些價值連結(如本文開頭猜測的效率、衛生與個人性),會是很有趣的觀察題目。捷運公司最近正推動所謂「捷客」文化:關懷禮讓、便捷幸福,背後蘊含的價值觀很顯明,就不必贅述了。

b_Bebe

想像悠遊在充滿悠遊卡機的夜市,是否充滿小確幸──咦,腦中出現的圖像和美食街似乎差不多耶。讓人不禁連想起建成圓環夜市,改建成美食街後味道全失的案例,有點不祥的預感。或許,生活不要那麼全面的被悠遊卡統一比較好吧?這篇芭樂文不是要反悠遊卡,只是透過人類學的貨幣研究,看見另外的層次:當我們刷悠遊卡時,不只是付錢而已。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郭佩宜 悠遊卡購買的小確幸?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075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1

實在看不出來想表示什麼。

2

做為美拉尼西亞的研究者,深知最好的回應就是無視。

做為誠實的作者,不會寫個「謝謝指教」之類的虛詞。

做為芭樂寫手,還是有誠意的回應一下:芭樂口味很多,希望這位讀者能發現還有很多可口的文章可以嘗試。:)

3

獲益良多!!!

貨幣也許不是進步,是人們分裂與切割的開端。到頭來,所有生命都只是循環,種種進步也只是再度早到開端(?)。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7 + 6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