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iGuava主題專號

[2021民族誌影展]新科技可以解決當代人類的問題嗎?

2021-09-07 回應 0
作者:

「療癒與教育的技藝」這個系列包括五部影片,分別是《礱之旅》、《masan caucau成為真正的人》、《生命的抽搐:妥瑞日常》(TICS)、《嗨,AI》(Hi, AI)與《松樹嶺上的熊孩子》(The Bears on Pine Ridge)。這幾部影片探討了傳統技術的轉變與傳承、新科技的應用、傳統文化的復振、傳統與現代技術在醫療與教育上的角色,但更顯示了當今人類的孤獨、失去文化根源、渴望認同的種種困境。

自古以來,方法與技術的發明幾乎都是為了解決人類遇到的各種問題,知識也因此累積,沒有任何知識是沒有用的。被許多人視為狡辯的哲學,試圖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三大問題,是和生死相關的終極知識,有用極了。近年來科技發展真的是日新月異,進步神速,但人類的問題也日益複雜,新科技是為了解決人類生活的問題、增進人類生命的福祉而存在,但新科技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嗎?

《礱之旅》一片探討臺灣近百年來碾米產業的發展圖像,從不需電力的土礱出發,到利用電力操作的木造碾米廠,最後再到由科技和資本堆疊而成的現代碾米廠。從祖父學習土礱的年輕人有著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是否要繼承碾米家業的第二代有其困惑,現代碾米廠使得常用米食的我們幾乎完全和米的生產疏離了。

 

近幾年來原住民族實驗小學紛紛成立,《masan caucau成為真正的人》紀錄了屏東縣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率先採行的排灣族本位教學。該校昔稱三地國民小學,民國104年百年校慶時,回歸排灣族的部落名稱,正名為地磨兒國民小學。105學年度成為民族實驗小學,實施課程教材自編,其中最大轉變是每週增加8至10節文化課,各領域課程都轉化為民族教育課程。學校邀請部落裡的耆老與文化教師們共同參與課程,讓學生學習部落的傳統狩獵文化、農耕技術、婚慶習俗等,希望讓地磨兒的孩子們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認同。

 

妥瑞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的腦部神經疾病,症狀包含聲音型和運動型抽動綜合症,患者會不受自主控制地發出清喉嚨的聲音或聳肩、搖頭晃腦等。《生命的抽搐:妥瑞日常》一片描述三位患有妥瑞氏症的青年透過諮詢多位專家,試圖進一步瞭解本身所患的疾病,並且尋求治療方法。他們多年來被此疾病與隨之而來的污名化所苦,但並未放棄自己,努力想得到身心的自由。他們在芬蘭北部的薩米人地區,藉著當地的生活與薩滿教儀式,似乎找到了新的可能。

《嗨,AI》一片記錄的是當前很熱門的人形機器人,透過美國人查克和他的機器人女伴Harmony、日本的櫻井奶奶和陪伴他的可愛機器人Pepper的經驗,探討機器人在私人生活中的可能角色。查克和Harmony相處愉快,但Pepper似乎無法滿足奶奶的需求,反而替她帶來些許失落。

美國南達科他州松樹嶺印第安人保留地,當其青年自殺率達到全國最高水準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一位受人尊敬的女長者領導著部落唯一的自殺預防小組,同時指導一群自殺倖存者找到自己的聲音,鼓勵他們讓保留地的人更關注青年自殺問題,並替當地帶來希望;但是相關的經濟支持卻往往難以持續。《松樹嶺上的熊孩子》就是描述這段過程。

不成比例的高自殺率一直影響美國的印第安人口。研究指出,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自殺比率比美國其他族裔高350%,15至34歲的自殺率比一般人群高150%。其中,15至24歲印第安青年的自殺完成率甚至是印第安男性的兩倍,印第安女性的三倍,可見青年的自殺率最高。研究也發現,有能力保持與其歷史的文化聯繫以及擁有較高自治的部落社區,其青年的自殺率較低。此外,增加保護因素比減少傷害因素更為有效,充滿希望的想法會激發一個人的正向情緒和幸福感,進而降低其自殺企圖,是一個潛在的保護因素。從《松樹嶺上的熊孩子》的內容,可以連結到地磨兒國小推動民族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只是有了好的開頭,還需將民族本位教學延續到國、高中才夠,因為這段時期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

 

民族教育課程有益於原住民學童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認同,是一個正向積極的作法。由此可轉到《礱之旅》中從祖父學習土礱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與使命感也替他帶來希望。找到目標與實現目標的方法總令人感到興奮與喜悅,而和傳統的連結讓人有根的感覺,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妥瑞氏症的青年患者也在找尋認同與意義,他們不僅在自己的社會中尋找,也在其他保留有傳統文化的社區尋覓;從《生命的抽搐:妥瑞日常》一片中可以看到全球化和跨領域的可能。在《嗨,AI》一片中,我們看到地球上不同地區的人有著同樣陪伴的需求,只是這種陪伴好像不是靠人形機器人就可以,還得加上文化的調適才行。

無論年紀大小,陪伴都是需要的;除了家人外,地磨兒國小的學童需要老師和耆老的陪伴,學習土礱的年輕人需要祖父的陪伴,妥瑞氏症患者需要治療者的陪伴,櫻井奶奶需要姐妹的陪伴,松樹嶺印第安青年需要自殺預防小組帶領者的陪伴。查克雖然有Harmony陪伴,聊勝於無,但相信他更需要的是一位不用按鈕選擇就可了解他的伴侶。

在這五部影片當中,我們看到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也看到新科技帶來的可能,兩者並非對立,反而有相輔相成的可能。新科技沒有不好,但往往造成異化與疏離,無法取代傳統文化帶來的認同與意義。當然,傳統文化也有其壓迫的性質,但透過文明的演進,隨著時間步步創新,保留其積極正面的價值是愈來愈可能的。新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平衡,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加幸福,但這個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藍美華 [2021民族誌影展]新科技可以解決當代人類的問題嗎?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88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1 + 9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