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5-04-06 施永德 (DJ Hatfield)

我們可以盼望什麼?:鋼筋水泥平房,和阿美族老船員的「激進盼望」(radical hope)

樓梯,通往未來的第二層,是盼望的標誌符號 往哪裡這個樓梯 我在'Etolan(都蘭)的家附近有一棟鋼筋水泥平房,跟其他的solafu(外來語,是水泥平房的意思)沒有兩樣,但一進門,就看到一座樓梯──矗立在客廳後面。 而樓梯通往哪裡呢? 它期待著未來的第二層樓...
2015-03-30 林老師
社會運動 伊斯蘭

饒舌、革命與伊斯蘭

每一場革命都有它專屬的原聲帶。美國60年代的民權運動有以Bob Dylan、Peter Seeger為首的空心吉他與口琴吟唱,同時期拉丁美洲的左翼運動有智利Violeta Parra一家人帶領的新民謠運動,英國70年代無所不反的青年反叛浪潮則有龐克音樂文化助焰,而當我們回想起318太陽花學運時,〈島嶼天光〉這首歌一定會不自覺在耳邊響起。但若提到2010年底攪動阿拉伯世界專制政權一池春水的「阿拉伯之春」,你大概不會知道饒舌音樂和一場場在北非、中東發動的草根民主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2015-03-23 邱韻芳

原住民專班和我親愛的原住民孩子們

去年九月,我接下暨南大學甫成立的「原鄉發展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主任一職。到底什麼是「原住民專班」?絕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清楚,常誤以為我們是提供進修機會的在職專班,聽/看到專班這麼長的名字更是霧煞煞。到底原住民專班是提供給原住民學生進入大學的一個獨立招生管道,用以提高原住民的大學就讀率,或者這個專班是「民族教育」的一環,應該要特別針對「原住民族」的特性去設計呢?
2015-03-20 李宜澤
社會運動 原住民

太陽花園裡的原住民野草 (318週年5之5)

太陽花意外綻放一年後,網路上紀念反思的文字或是內部質疑的訊息,像是正午日影在放大鏡下聚焦,點燃已經沉寂一時公民戰火的煙硝。彷彿這些運動能量在一年當中從來都不曾碰頭,卻在週年的時刻從沈睡中又被喚醒。不過即使是這樣,有一群當初也參與太陽花學運的人,卻默默地被多數人所忽略──原住民在公民運動裡面「常見」的「被缺席」。
2015-03-19 鄭瑋寧
經濟 社會運動

民族國家之於新自由資本主義,有如愛情之於貨幣?: 我所知太陽花的二、三事(318週年系列5之4)

太陽花運動,是標記了台灣社會意識到未來將何去何從的歷史轉折過程,而我關心的是:在這此運動之後,台灣社會是否真的已經擺脫、超越現存經濟思維或資本主義邏輯,從而能對未來經濟生活及其體制進行基進(radical)想像?我將從幾個例子來呈現(後太陽花的經濟想像中)有關民族國家與新自由資本主義的關係。這篇文章唯一能做的事,是點出問題的複雜性,而不是提出最終解方,因為這是比單論資本主義體制的運作與後果更加艱難的課題。
2015-03-18 林秀幸
政治 社會運動

一首台灣進行曲 (318週年系列5之3)

回想一年前,全台灣的大學幾乎都捲入了這場運動。但是和印象中學運的桀傲不馴不同的是,這個運動似乎更像是一部令人心動的「台灣進行曲」,一個啟動台灣老、中、青不同世代協力的進行曲。就像聆聽郭芝苑老師的台灣頌或是古樂幻想曲一般,台灣的樂素,在西方音樂的結構裡展現,比傳統的鼓樂更令人心弛。
2015-03-17 郭佩宜
政治 社會運動

318的未完成式 (318週年系列5之2)

318是未完成式(imperfect tense)。源自拉丁文的perfectus(完成),imperfect指的是過去未完成的行動;然而imperfect也有不完美的意思。人類學家不善運動策略分析,也不善論述政治機會,這篇芭樂文是片段民族誌的嘗試,讓我們先回到一年前環繞318的時空,才能重新思考並創造其意義。
2015-03-16 趙恩潔
政治 社會運動

抗爭之心 (318週年系列5之1)

太陽花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的發生,與Web3.0的關係匪淺。抗爭的升級,是因為科技的「升級」。升級到了最後,或許發現自己最需要的,其實不是升級,而是回歸到最低的人的社會向度與需求。抗爭之心在鞏固communitas期間,其實是不分你我,拆掉階級隔閡,展現互助的經驗。
我們追求的,其實是真真實實的「互惠」經驗,而我們抗爭的,則是那些加高階級藩籬、凡事以利益優先、沒有溫暖人情、也想像不出社群面貌的生活經驗。因為我們在抗爭的升級中創造了新的自我,我們也才找回了我們自己。
2015-03-09 林靖修

賀歲文:豬的人類學啟示

應景豬 每次面臨交稿的緊張時刻,就幻想著接下來身形會變瘦,卻總是事與願違,現實畢竟是殘酷的。一團肥肉堆在電腦前,看著芭樂人類學的部落格,對照篇篇精彩絕倫的芭樂文,感覺自己思想空洞、不知長進、生命貧乏、(還有什麼….請各位填寫)。在無助的氣氛籠罩下,不知怎麼著,在搜尋空白處打了一個「豬」字。剎那間,Google大神顯示有74筆芭樂文有出現「豬」這個字。
2015-03-02 林益仁

舉目望山: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的二、三事

舊曆年前,去了一趟司馬庫斯。見到了部落長老Masay、Yuraw、Amin、Batu與Ikwang,還有在靜宜指導的研究生Lahwy,在咖啡屋後院的爐火旁烤肉敘舊,部落族人們的溫暖熱情與堅定信仰依舊。所不同的是,司馬庫斯的發展與建設不斷推陳出新,像是當天烤火的旁邊就有NCC官員一行人,煞有介事地上山洽談架設光纖的事宜。
2015-02-23 malaita

過年如何應付白目問題?

親愛的芭樂人類學家,

每次過年都要應付家人親戚一堆白目問題,考上了沒、交女朋友了沒、在那裡工作、薪水有幾K、什麼時候結婚、為什麼不再生一個之類的,哪壺不開提哪壺。網路上雖然有很多交戰守則,但大都是kuso,很難派上用場耶,這次春節我再次感到很痛苦。人類學家有解方嗎?

患了恐年獸症的阿偉
2015-02-18 芭樂合作社

2014/甲午芭樂ㄓˋ:芭樂人類學賀歲專刊 3-3「芭樂炙」

我們準備告別甲午,迎接乙未,從2014的餘韻真正跨入2015。家家戶戶換上春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回想過去一年多災多難如火「炙」身的台灣,這兩聯雖是陳腔,卻是衷心的共願,但又怕只是奢求。電視裡明星載歌載舞,以他們的專業帶給人民歡樂;芭樂人類學歲末推出這系列的「芭樂ㄓˋ」萬言書,也是盡學術人的專業責任,我們相信唯有更深層的自我檢視,匯聚行動的能量與方向,才能改變成真。
2015-02-17 芭樂合作社
動物 網路

2014/甲午芭樂ㄓˋ:芭樂人類學賀歲專刊 3-2「芭樂痣/痔」

「芭樂ㄓˋ」第二集推出「芭樂痣」&「芭樂痔」,顧名思義,就是揭露臉上的汙點(痣)還有卡艙又痛又羞於啟齒的硬塊(痔)、社會上不為人道之(但大家都很愛八卦)的一面。社會亂象提供我們窺視社會性質與變遷的窗口,人類學家的雷達自是不能放過。無論是婉君、藏頭詩、勝文不開心,或是圓仔阿河金城武樹,還是披腿襲胸嘴對嘴服務粉絲的五十道陰影,人類學家全面網羅。
2015-02-16 芭樂合作社
政治

2014/甲午芭樂ㄓˋ:芭樂人類學賀歲專刊 3-1「芭樂ㄓˋ國篇」

每年年終,總是免不了百家爭鳴的「XX 年十大」名單。芭樂人類學不落人後,但又不甘為人後,因此特別在春節前推出「2014/甲午芭樂ㄓˋ」,與讀者共同回顧精采的一年。既然排在農曆年前,當然免不了天干地支;甲午一輪六十年,據說總會有大事發生──2014熱熱鬧鬧,的確是台灣歷史上值得咀嚼的一年。

「2014/甲午芭樂ㄓˋ」的深奧,可不是泛泛的「十大事件」的等級而已,芭樂農友們以人類學專業,從過去一年的諸多現象中抽絲剝繭,解讀其背後的意義。
從今天到除夕,分三天刊出。首先登場的是「芭樂ㄓˋ國篇」。
2015-02-09 張雯勤

當陽的流轉:一段輝煌的跨境貿易歷史

「要下當陽壩,先把老婆嫁」。二十年前,當我初初開始在泰北邊區進行雲南移民的歷史與生活文化研究時,就不斷聽到緬北當陽、萊結山與萊莫山這些地名,許多人都說他們在這些地方待過,或從那裏遷移過來;吸引我的是他們對這些地方的敘述交織著從1950到80年代期間複雜的經濟、移民與政治軍事活動。
2015-02-02 莊雅仲

「第12顆行星」:星際人類學

當C君遞給我Zecharia Sitchin的《第12顆行星》(The 12th Planet: Book I of the Earth Chronicles)這本書時,我對這個在美國以及全球各地曾經且仍然風行的地球起源理論(或傳說)一無所知。雖然大部分的介紹都稱Sitchin的這套介紹我們的外星祖先的書為「偽科學」, 但Sitchin的理論仍然吸引了眾多的忠實讀者與跟隨者,當Sitchin在2010過世後,他的官方網站仍然持續運作,就在2014年底,七冊的地球編年史 (The Earth Chronicles)以套書方式結集再版。從2009年起,中國的重慶出版社也陸續發行這套書各冊的簡體中文版,算是Sitchin學說首次和華語讀者見面。
2015-01-26 呂欣怡
海洋 環境 能源

誰能擁有海洋?

台灣的風能發展先以陸上風機為主,2004年至今十年之間,中部以北的西海岸沿線已是風車林立,新增空間有限,廣大無涯的海洋,成了再生能源開發的下一個疆域,而且就像過往對於航權與漁權的爭奪,海洋做為能源工廠,正快速成為各國展現國力與進步性的新競賽項目。
台灣從2001年提出《海洋白皮書》,自我定位為「海洋國家」,當然得努力跟進這一波的海上能源競賽,於是,2012年7月經濟部能源局頒布「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除了提高離岸風電的躉購電價,並以經費補助方式鼓勵民間企業投資風場。
2015-01-19 何撒娜

泡菜戰爭: 從韓國影劇作品看韓國的食物與認同

幾乎是一想到韓國,我們就會聯想到泡菜。我記得在美國教書時,拿了幾張東亞國家食物的照片給美國學生們看,要他們辨識是哪些國家的食物。我問其中一個學生,怎麼知道照片裡的一桌子菜餚是韓國菜? 她回答說,只要看到那一碟 “紅紅”的,就是韓國菜。而她口中那碟 “紅紅”的菜,正是韓國的辣泡菜。無疑地,紅紅辣辣的泡菜,正是被大家公認為的韓國代表性食物。
2015-01-12 趙綺芳

身體的文化銘刻:記人類學者的舞蹈課(I)

幾年下來原住民傳統舞蹈看了不少,但真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實踐,總是有個節點讓我覺得不對。有一天我突然理解了,我沒有和社群一起跳舞長出來的那種身體。我有身體,也會跳舞,但是我的跳舞身體沒有社群的集體銘刻: 「在都市裡,我沒有可以一起牽手跳舞的人[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