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5-06-28 芭樂合作社

悼我們親愛的夥伴「芭樂貓」

芭樂人類學創始群、芭樂小編之一,筆名「芭樂貓」的陳伯楨,在今天離我們而去。千言萬語,無法言語。謹讓我們回顧芭樂貓寫過的14篇芭樂文,並分別寫下我們的回憶,感謝他帶給我們的美好。
2015-06-22 趙綺芳

「鐵的風暴」:沖繩戰後七十年紀念

對沖繩人民而言,6月23日是個沈痛的日子。但是這個日子只是個象徵,它代表的是一個充滿傷痛的心之洞穴,裡面貯存的是將近三個月盟軍和日軍在沖繩島上如暴雨般的砲彈交擊,以及無法理解的集團自殺,所造成的人身財產傷亡,還有至今仍未褪散的戰爭陰影。

關於戰爭,身為民族誌工作者的我實在無法多言,畢竟再怎麼高明的學理與敘事,也無法取代血淚交織的戰爭經歷,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吧。
2015-06-15 徐雨村
六房媽過爐 儀式

風雨故人來:104年六房媽過爐點點滴滴

關鍵字:六房媽過爐、儀式、雲林 今年的六房媽過爐是在5月31日(農曆4月14)舉行。為了這一天的各項活動,新任爐主早在一年前就展開籌備。若要說爐主跟信眾最擔心過爐當天發生什麼事情,應該就是下大雨。今年上半年台灣適逢大旱,終於等到梅雨來解渴,然而過爐當天卻來了一陣暴雨,這將成為過爐參與者恆久的記憶。
2015-06-08 傅可恩(Kerim Friedman)

黑格爾談面相學與顱相學

(本文譯自筆者在 Savage Minds部落格 的英文文章。) May 7, 2015 Kerim 凡熟悉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讀者想必都知道,書中有一章專論面相學與顱相學。倘若您與我一樣,初讀《精神現象學》時撐不到那一章,那麼日後第一次接觸黑格爾對此類偽科學的批評時,想必亦會與我一樣,大開眼界。
2015-06-03 容邵武

死刑存廢戰爭能否走出死巷?:來自法律人類學的觀察

人類學有甚麼不同的話語可以參與關於死刑的辯論呢?在這涉及文化中對於生命與正義的公共討論中,人類學有沒有可能清楚陳述出當代台灣人文化信仰體系對生命價值的態度?如果我們認為「廢除死刑」與否、以及它是否成功,只是法律、政治問題,主要依靠著法律理論的辯論或是國際、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那麼文化信仰體系便永遠只像是個難解的激情,甚至是容易被操弄的對象。
2015-06-01 羅永清

想像老年與經歷年老:我與我的失智父親與躁鬱症母親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人口狀態下,「先進」國家的人們首先進入一種窘境。老人沒有人照顧,小孩沒有什麼伴,中年夫妻倆人往往身肩重擔,或者不婚不子。想像老化與經歷老化都很難再有浪漫。

如何設計一個制度,在親情倫理與照顧商品化或照顧社會制度化之間求得一個人性尊嚴或家庭價值,真是這個世紀的重要課題,而我的故事,僅僅是百萬家庭的其中一本。
2015-05-25 田邊 控韓幾

空心文化?重點是,我們正在創造文化⋯⋯

「別讓勝文不開心」成就了一項「暗通款曲」的文學技藝—透過隱藏予以發現、藉由反轉作為表達—使得創作在悲傷世局中偷渡著殘忍的竊喜,並且在憐憫的背影後夾帶著貶低訕笑。於是,「別讓勝文不開心」反轉為一場喜劇版的《哈姆雷特》,受到鄉民化身鬼魂幽靈,不斷揶揄調侃使之瘋狂。原先王子復仇記裡的悲劇角色,如今成了一位戲劇裡四處遭人訕笑的小丑,悲劇性權貴人物最終遭受復仇般霸凌而走向失敗之途。
2015-05-18 蔬粒王

菁英會議與殖民遺緒: 荷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專家會議會外篇

不久前(5月7、8日),荷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會議(Expert meeting on Evidence based heritage policies for inclusive societies)在萊登大學考古學院舉行,有幸跟著「老闆」出席,藉此文分享在會議期間的觀察心得。這個會議舉辦的目的,是透過學術界的討論與溝通,以期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荷蘭分會(Netherlands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的政策規劃產生實質性的建議。不過我感觸最深的卻發生在議場之外。
2015-05-11 malaita
網路

這不是打臉文──人類學的「鄉民」研究(1)

如果有個外星人採取遙研──沒來台灣實地做田野,而是透過接收台灣媒體文字訊息來研究台灣──可能會以為台灣最近流行一種運動:打臉。為何打臉會流行?首先,是其清楚、聳動,有畫面。其次,打臉有血脈噴張的效果,彷彿「正義」得以伸張而大快人心。然而這無疑是兩面刃。
2015-05-04 林秀幸
食物

從菜市場到廚房的另一種生命政治

煮食涉及龐雜和勞時勞力,採買、洗菜、煮、收拾、剩菜的處理… 但如果天天出去吃呢?不僅是吃膩的問題,還有一種沒來由的阻斷和空虛感──一種你和食物的關係被控制,被限定在某一種相位和階段,只得到其中一個片段:「進食」,或許加上「哇,好好吃」或「好難吃」的驚嘆號。而這或許就是「消費者」的含義吧!也就是和物的接觸限定在某一「片段的愛」,如此沒有連續性的片段激情。相反的,自己煮食的每一步都涉及外部的社會關係和內部的意義體系的互相協商和創造,而「自我」也在每一步的衡量和行動中被以手工鍛造(crafting the self)。
2015-04-27 彭仁郁

妳/你的乳頭解放了沒? - 新一波性/別平權與身體情慾除罪化運動

在這忽冷忽熱的四月天,為了響應自美國開啟的「解放乳頭」(Free the Nipple)運動,測試臉書對裸露女體的審禁機制,獨立記者王立柔為眉角雜誌編輯及朋友們(四位生理女性),拍下光著上身聊天嬉戲的生活照,並po上臉書。此舉導致王立柔臉書上照片被刪除、被多次停權的風波。
2015-04-20 馬上瘋檳榔

什麼情緒,如何勞動:從女僕咖啡店到慈濟志工的課堂討論

女僕咖啡的消費過程,與教師在課堂上教書有什麼類似?李宜澤指出,他們都是表演、也是情緒勞動。而這樣的模型在照顧活動中也可看見,情緒勞動在資本主義型態下,以進行自我規訓的方式重新被分派在照顧行動的生產裡,另一方面,情緒勞動的議題從情緒種類的理解進入到勞動「品質」的監控與要求。甚至慈濟的志工模式也是一種情緒勞動:但與前者不同,在志工過程中,「情緒勞務化的公眾」被招喚,並且教導勞務不需要工資,而且應該由個人道德感受來生產與形成意義。
2015-04-06 施永德 (DJ Hatfield)

我們可以盼望什麼?:鋼筋水泥平房,和阿美族老船員的「激進盼望」(radical hope)

樓梯,通往未來的第二層,是盼望的標誌符號 往哪裡這個樓梯 我在'Etolan(都蘭)的家附近有一棟鋼筋水泥平房,跟其他的solafu(外來語,是水泥平房的意思)沒有兩樣,但一進門,就看到一座樓梯──矗立在客廳後面。 而樓梯通往哪裡呢? 它期待著未來的第二層樓...
2015-03-30 林老師
社會運動 伊斯蘭

饒舌、革命與伊斯蘭

每一場革命都有它專屬的原聲帶。美國60年代的民權運動有以Bob Dylan、Peter Seeger為首的空心吉他與口琴吟唱,同時期拉丁美洲的左翼運動有智利Violeta Parra一家人帶領的新民謠運動,英國70年代無所不反的青年反叛浪潮則有龐克音樂文化助焰,而當我們回想起318太陽花學運時,〈島嶼天光〉這首歌一定會不自覺在耳邊響起。但若提到2010年底攪動阿拉伯世界專制政權一池春水的「阿拉伯之春」,你大概不會知道饒舌音樂和一場場在北非、中東發動的草根民主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2015-03-23 邱韻芳

原住民專班和我親愛的原住民孩子們

去年九月,我接下暨南大學甫成立的「原鄉發展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主任一職。到底什麼是「原住民專班」?絕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清楚,常誤以為我們是提供進修機會的在職專班,聽/看到專班這麼長的名字更是霧煞煞。到底原住民專班是提供給原住民學生進入大學的一個獨立招生管道,用以提高原住民的大學就讀率,或者這個專班是「民族教育」的一環,應該要特別針對「原住民族」的特性去設計呢?
2015-03-20 李宜澤
社會運動 原住民

太陽花園裡的原住民野草 (318週年5之5)

太陽花意外綻放一年後,網路上紀念反思的文字或是內部質疑的訊息,像是正午日影在放大鏡下聚焦,點燃已經沉寂一時公民戰火的煙硝。彷彿這些運動能量在一年當中從來都不曾碰頭,卻在週年的時刻從沈睡中又被喚醒。不過即使是這樣,有一群當初也參與太陽花學運的人,卻默默地被多數人所忽略──原住民在公民運動裡面「常見」的「被缺席」。
2015-03-19 鄭瑋寧
經濟 社會運動

民族國家之於新自由資本主義,有如愛情之於貨幣?: 我所知太陽花的二、三事(318週年系列5之4)

太陽花運動,是標記了台灣社會意識到未來將何去何從的歷史轉折過程,而我關心的是:在這此運動之後,台灣社會是否真的已經擺脫、超越現存經濟思維或資本主義邏輯,從而能對未來經濟生活及其體制進行基進(radical)想像?我將從幾個例子來呈現(後太陽花的經濟想像中)有關民族國家與新自由資本主義的關係。這篇文章唯一能做的事,是點出問題的複雜性,而不是提出最終解方,因為這是比單論資本主義體制的運作與後果更加艱難的課題。
2015-03-18 林秀幸
政治 社會運動

一首台灣進行曲 (318週年系列5之3)

回想一年前,全台灣的大學幾乎都捲入了這場運動。但是和印象中學運的桀傲不馴不同的是,這個運動似乎更像是一部令人心動的「台灣進行曲」,一個啟動台灣老、中、青不同世代協力的進行曲。就像聆聽郭芝苑老師的台灣頌或是古樂幻想曲一般,台灣的樂素,在西方音樂的結構裡展現,比傳統的鼓樂更令人心弛。
2015-03-17 郭佩宜
政治 社會運動

318的未完成式 (318週年系列5之2)

318是未完成式(imperfect tense)。源自拉丁文的perfectus(完成),imperfect指的是過去未完成的行動;然而imperfect也有不完美的意思。人類學家不善運動策略分析,也不善論述政治機會,這篇芭樂文是片段民族誌的嘗試,讓我們先回到一年前環繞318的時空,才能重新思考並創造其意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