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1-12-20 趙恩潔
象徵 人類學史

自然象徵與憂鬱時代

儘管不若《純淨與危險》以及她後來關於商品與「風險文化」的著作出名,《自然象徵》反思六零年代學運、民權、反戰到嬉皮的「反儀式」世代,卻蘊藏著跨越時空的意義。到了八零年代,道格拉斯重新開展群格理論,以此分析為什麼不同的群體對於核能、終止懷孕、同性婚姻、氣候變遷、槍械管制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以及哪些團體可能在哪些議題上有共識,但在其他議題上會分道揚鑣。其中,道格拉斯也將低群高格的特色描繪成「原子化的從屬」。某種意義而言,低群高格意味著社會的價值觀深度內化到個人身心靈之中,但個人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認為,這種「原子化的從屬」,正是我們憂鬱時代的精確表述。
2021-12-13 江芝華
書評 考古 社會實踐

《敞墳之地》書評:考古學讓我們得以介入不遠的、被隱藏的過去,為遷移者說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不同於傳統的民族誌書寫,這是透過圖像及各種現場的「物」來訴說,發生在美墨邊境,無證移民所面對的暴力緣起及樣態,甚至是因這暴力而造成的傷痛及死亡。不同於傳統的考古學研究,各種深入訪談及政府文件的爬梳讓我們似乎可以找回這些「物」的擁有者、使用者、丟棄者的姓名及面孔,摻雜各種西班牙語玩笑髒話的訪談讓我們彷彿可以聽見那些已逝去無證移民的聲音。而這場發生於沙漠中的死亡暴力,則是被其中可見及不可見的人類遺骸所見證。
2021-12-08 bricoleur
運動 防護 照護

運動防護員──一份需要關懷與愛的工作

在「翻滾吧!男人」紀錄片中,有一個高高的身影,電影一開始就出現,念了調皮的黃克強一下。2016年里約奧運的前一個月,李智凱練習時受傷。鏡頭拍到他從計程車裡鑽出來,拄著拐杖走進醫院。此時第一個下車為他撐傘的,就是這位看起來很和氣的大哥。智凱開刀時他在手術房外守候。復健時他也在病房裡。他陪著阿信教練與智凱前往里約奧運。我們注意到掌鏡的導演、調皮的克強、沉默的智凱、鐵血的教練,但是卻常常忘記他的名字──他的名字真的有出現在影片中嗎?Bricoleur老師在今年8/14,趁著奧運團隊運動防護員王瑞翔返國隔離時,在線上所做的採訪,讓我們認識這位細心與專業的幕後英雄。
2021-11-29 郭佩宜
所羅門群島 大洋洲

火,與希望的光:2021所羅門群島首都失序事件

上週三(11/24)所羅門群島首都發起了示威活動,很不幸地從原本的和平抗議變調,出現為期三日的失序狀態。主流的媒體論述,將此次事件直接連結到2019年9月所羅門政府決定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在國內引起很大反彈,尤其是人口最多的Malaita島。中國因素的確扮演重要角色,但故事其實更為深遠且複雜。這篇芭樂文將試著從幾個不同於主流媒體論述的斜線,敘述事件為何爆發。
2021-11-23 馬上瘋檳榔
教育 劇本 社會階層

叫她系主任!情境劇的社會結構觀點與高等教育人類學觀察

你有追看Netflix新劇The Chair(主任)嗎?看似是由具有學術自主能力的大學教授所管理的教學及行政單位,其實都會有不同的學術、性別、族群政治,引發起的權力關係、個人情緒,都牽動著師生的學習、工作。系所早已成為參與觀察的田野,最為人詬病的除了是審計文化,也有回歸到高等教育本質的議題。今天,馬上瘋檳榔老師(不小心地?)進行The Chair的劇透(小心!),並分析當代高教體制下的各種文化現象。
2021-11-16 給牛油皮耶吼
轉型正義 社會運動

小心!兇手~住在你身邊~阿根廷的轉型正義運動一景

只要是曾經從獨裁威權統治過渡到民主的國度,幾乎都面對著轉型正義的問題。而正如台灣在轉型正義的路上充滿了掙扎拉扯,拉丁美洲諸國轉型正義的路子走起來也是數次轉折,在民選政府難以保證過往的真相被揭露,獨裁時代的劊子手得到應有的審判與懲罰時,公民社會自發的運動就成為拉丁美洲各國轉型正義路上重要的風景。今天,給牛油皮耶吼老師將要介紹的即是源自阿根廷的escrache這種轉型正義的路上,重要的社運策略。
2021-11-09 林浩立
南島 博物館 主權

南島的主權慾望,泛‧南‧島的拆解技術: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展評

從地理大發現時期開始西方各國展開了在太平洋的競逐,現今在南島語系分布的範圍中又有了對起源地詮釋的爭奪,這些行動反映了主權的慾望總是潛伏在地理、血緣、語言等框架中伺機而動。但這並非無法撼動的力量,藝術創作與展覽具有拆解這套結構的技術,並且能重新牽連出不受霸權管束的多重關係。
2021-10-25 林果葶
原住民 音樂

今晚我想來點 ...「原電音」:談創作過程的貼撕標籤行動

新世代原住民音樂人在創作時貼上「文化斷裂」標籤,就是因為理解了原住民族經歷的長久殖民歷史,也明白了這個世代在語言、文化和土地環境的斷裂,既然斷裂產生了,那麼我們就正視因為斷裂而產出的音樂。應該討論的不是夠不夠傳統,或者夠不夠現代,而是當我們活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已經是斷裂的,努力的追尋文化很美,但如果音樂中透露出斷裂,那也很美。音樂的特殊性在於能夠建構獨特的理解,因此透過音樂讓生命回到能夠抓住的根源,不論根是什麼,都是一種得以往前邁進的回頭。
2021-10-19 林老師
太平洋 印尼 嘻哈

嘻哈美拉尼西亞:印尼巴布亞的地緣政治與音樂想像

結合「美拉尼西亞」、「巴布亞」、「嘻哈」這幾個線索,本文要探索的是當代嘻哈音樂文化在印尼如何跨越邊界、聯繫上美拉尼西亞認同、產生新的地理想像。但在進行這樣的討論前,我們必須先瞭解這裡地緣政治的複雜性,也就是Jecko的故鄉「西巴布亞」依舊熾熱的獨立運動,以及印尼憑藉著美拉尼西亞的連結打入太平洋島國社群的企圖。
2021-10-11 葉秀燕
民族誌影片

久別重逢的「日常」與「非常」:記2021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之觀影歲月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TIEFF)今年20周年了。走過20年,11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已成為很多觀影人的共同記憶和每兩年連續觀影的日常。原住民族、少數族裔、性別平權、傳統工藝、觀光發展、跨文化相遇、祭儀的消逝、次文化的興起等等,反映了全球共同的處境與日常所面對的問題。
2021-10-04 邱韻芳
原住民 教育 紀錄片

在轉變中找回力量的部落與原民小學

最近常聽聞這樣的說法:「在過去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如此論述主要是為了強調傳統上部落有別於(且先於)當代政治制度的主體性。但事實上,情況遠比這句話描述得更加複雜,因為不同族群有不同的聚落組織形式與內涵,此外,所謂的「部落」也因著外在和內在的作用力,一直持續地在轉變當中。
2021-09-27 趙恩潔
芭樂

《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迷航中的靈光

正是在大量書寫都處於數位漂浮的情況下,我們堅持付梓。我們想用紙墨的方式來分享芭樂魂。分享那些稀奇古怪的,生機盎然的,積極亂入的,充滿福態的。分享最傷心,最黑暗,以及幸福的各種可能。
2021-09-20 鄭肇祺
海洋 觀光 身體感

共同完成的「潛水日誌」:身體感與海洋觀光

你有寫過潛水日誌嗎?光合菌老師在參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密集課程時,嘗試把潛水訓練及紀錄用的「潛水日誌」與田野日誌結合,透過有關身體感的書寫,在人與海洋、動物的各種有意無意的互動下,展開一場有關海洋觀光的討論。在綠島,鄭肇祺老師因學習潛水而引致的傷患,帶來了偶然的新田野想像,也成為與學生共同完成日誌的契機。牛港鰺的亂入,引起了更多思考。水肺潛水已不是純粹的休憩活動,而是我們認識人類世的移動歷程。
2021-09-13 李梅君
宅文化 數位文化 人與動物

貓迷因:宅宇宙的LOLcat文化

這個(網絡)世界的真正統治者,可能是貓。人類學近年再度掀起了人與動物關係的探討,在多物種民族誌的盛行下,數位網絡世界的人與動物關係,卻比較少被書寫。今天,李梅君老師帶我們走進數百年前貓在人類社會的處境,並認識數位世界的貓迷因(meme)出現後,模仿、生產及交流,如何影響了我們對貓的印像。當貓被高度擬人化時,在數位和實體生活之間,我們應如何處理人與貓的關係?
2021-09-10 趙恩潔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自我的多重性:民族誌影片的性別新主體

在巴黎的南韓女導演有一個家庭煮夫(her chef-husband and housemaid)與一個導演夢;在巴西Bahia地區,一位荷蘭男同志導演受到Santo Amaro年輕男性與年長女薩滿的啟發;在伊朗鄉村的摩托少女騎士,只希望她能有照駕駛;在葡萄牙有一群長輩,她們重演革命時期的青春劇本。四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與題材,卻共享廣義的性別平權關懷。它們也清晰地揭露,影像新主體勇於實驗自我的年代,仍在延續。
2021-09-09 謝一誼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不均衡發展的五十道陰影

面對著發展危機,影像能夠做些什麼?民族誌影片能否捕捉現實,同時乘載希望?「發展為了誰?」裡的影片,不迴避揭露新自由主義下以「發展」為名的政策,往往建立在反民主的程序上,更指出21世紀的掠奪式資本積累,將土地,自然,以及仰賴自然為生計/生命的社群,一起「廉價化」與邊緣化的新局面。
2021-09-08 林浩立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尋找當代的聲音

排灣吉他演奏家保卜‧巴督路有一次跟我說,他一直在尋找排灣族的聲音是什麼,我問是鼻笛嗎?不是,他說他要找的不是傳統的聲音。然而在2021民族誌影展「音樂:傳承與創新」單元中,從納瓦荷樂團「我不從眾」重金屬式嘶吼的「侵略性」、壯族山歌在微信通訊中「難以識別」的歌詞、到排灣族歌手包曉娟返鄉後嗓音中的「沙啞」,這些說不定就是保卜在尋找的聲音。
2021-09-07 藍美華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新科技可以解決當代人類的問題嗎?

在這五部影片當中,我們看到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也看到新科技帶來的可能,兩者並非對立,反而有相輔相成的可能。新科技沒有不好,但往往造成異化與疏離,無法取代傳統文化帶來的認同與意義。當然,傳統文化也有其壓迫的性質,但透過文明的演進,隨著時間步步創新,保留其積極正面的價值是愈來愈可能的。新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平衡,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加幸福,但這個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2021-09-06 林開世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文化的相遇與連結

文化的流動與採借出現在一個令人驚訝的情境,穿越國界快速地轉譯到另一個不同的脈絡,並取得新的意義,激起另類的計畫與連結。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透過紀錄片的拼湊與重建,在當前這種瘟疫災難盛行的年代,觀來特別令人鼓舞欣慰。也許瘟疫阻斷了我們許多人與人接觸的管道、切斷了許多溝通的橋樑,摧毀了許多的家庭與親情,但是不同的文化流徑會繼續被發掘,不同的意義與技術會在不同的社群中被詮釋與應用,只要人們沒有放棄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文化從來不會放棄希望。
2021-08-30 潘美玲
西藏 空間

印度的西藏地圖第22張:流亡者的房間

如果說宗教信仰是族群文化的世界觀,個人的房間就是就是個人境遇與心靈的空間具現,藏傳佛教是流亡藏人的大宇宙,他們的房間應該就是個人的小宇宙。近年來有機會拜訪流亡社會幾位知名人物的房間,近距離地觀察其人與其物的環境,以及在這個空間所開展的日常。雖然只是有限時間的停留,但在這些流亡者的房間所產生感動的片刻,也成為記憶的凝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