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guavanthropology.tw 芭樂人類學
GUAVA anthropology covers things that are Grotesque, Unabashed, Apostate, Virid, and Auspicious about anthropology!
首頁
關於芭樂
芭樂小農
芭樂書
芭樂籽大賞
聯絡我們
登入
小林尊
2016.10.31
林徐達
翻譯
James Clifford
失譯招領 Lost and Found in Translation:詹姆斯.克里弗德《復返》出版序
從《書寫文化》、《文化的困境》、《路徑》到《復返》,克里弗德提出以一種「綜合宏觀與微觀的方法,一種總和葛茲的『深描』和詹明信為世界歷史『繪製認知地圖』的方法」,一項稱之為「民族誌-歷史學現實主義」的研究,主張「任何單線發展的假設都應該被懸擱,以給交錯的歷史騰出概念空間」;「我們面對的挑戰乃是去發現部分重疊但又互相參差的諸歷史,它們彼此掙扎,要在既系統又混亂的當代世界找出操作空間」。
2014.02.24
小林尊
徐冰的〈天書〉和〈背後的故事〉作為主體的自我覺察
北美館徐冰策展2014/01/25 - 2014/04/20 當代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國藝術作品總多少帶有一些特色:結合令人瞠目的人物力的大型裝置藝術、自中國元素為出發點又以現代人類普遍經驗為訴求的成長經驗,或是中國式反諷卻能博得西方思維支持理解的反思題材。
2012.10.15
小林尊
日常生活
網路
「鄉民懂得怎麼笑,那是他們唯一的專長」之〈台北.郝郝幹〉篇
很大程度上,〈台北.郝郝幹〉簡直重現了18世紀法國「屠貓」詭計的特徵元素:針對特定人物的不滿情緒,卻反向表達刻意膚淺的良善關心,以一種集體狂歡的惡整方式,滿足性暴力的戲謔想像。郝市長在這波冷嘲熱諷的網路文宣中,自然無法正式回應任何玷辱的文案,因為他愈是認真看待自身受到的傷害,便愈是突顯並且證明這些侮辱性文案的正當性,而使得自己在鄉民社會的「當真你就輸了!」基調中再次出醜。
2012.04.09
小林尊
jumble is with us late and soon...
我總喜歡在課堂裡與學生們分享這段想法:「在如此不確定的追求下,在這樣不同的人群裡,在這麼分歧多樣的時代中,並沒有太多的確信或是封閉的感受,甚至連到底在追求什麼都不是很清楚。但這是一種度過人生的絕佳方式。」葛茲如是說(中譯本《後事實追尋》2009:227)。
2010.12.06
D咖小林尊之素描筆記
全球化
反思人類學
文化研究
網路
世界的虛擬。網路的真實
御宅男SAL9000或是前往虛擬歌手演唱會的粉絲,並非盲目的追求者;當今的評論也不是「自卑、缺乏自信心」或是「現實跟虛擬已經傻傻分不清楚」等不屑語彙。用人類學概念說明的話,不了解一個人所處的文化,便無法理解他的行為舉止何以如此。當數以千計的一群人為了同一興趣而具備相似的生活模式時,在過去也許可以稱為「盲從」,但在今日的世界裡,這叫做「意義的豐富性」。這不是因為現代比起古代情境來得更為複雜,而是當代的發聲以及集結方式比起以往更容易推翻權威的論斷。
2010.01.04
小林尊
反思人類學
學術政治
一位很低調人類學家之2010年新展望
就我看來,台灣人類學正面臨空前巨大的挑戰與危機:後殖民或全球化現象的論述回擊、原住民自決意識下的入境(研究)許可證、在地人類學觀點帶來的衝擊、流動社群的離散回應、學術書寫修辭的刻板堅持、全球都會城市的描繪、混雜主體的不確定性位置和模糊邊界、網路社群的變裝身份。這些挑戰都具備一項相似的性質:所有的主題都圍繞在我們周遭,以一種「流動」的性質表達當前正在改變的「不確定性」。「文化」何時停止改變過?明明文化人類學不正處理「變遷」的過程?何時這類議題卻交由比較文學、歐美研究、哲學等取得發表的先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