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教育

2023-03-28 鄭肇祺
教育 社會實踐

學生如何動起來?社會實踐的練習曲

楊弘任在《社區如何動起來》一書中利用很大篇幅來描繪不同單位、人群如何利用傳統與創新能量,讓社區居民動員起來時,大學進行社會責任實踐,如何提供誘因讓學生參與?學生參與課程,代表他們動起來,還是但求作業過關、拿到學分?當社會實踐是大學對地方的承諾,師生該如何信守社會承諾,而非為拿到計畫KPI、學分而做計畫?學生動起來了,教師就全動而退了嗎?在課程結構與學習動能之間,師生如何一起完成社會實踐的練習曲?今天,臺東大學的鄭肇祺老師跟讀者分享他的經驗。
2021-11-23 馬上瘋檳榔
教育 劇本 社會階層

叫她系主任!情境劇的社會結構觀點與高等教育人類學觀察

你有追看Netflix新劇The Chair(主任)嗎?看似是由具有學術自主能力的大學教授所管理的教學及行政單位,其實都會有不同的學術、性別、族群政治,引發起的權力關係、個人情緒,都牽動著師生的學習、工作。系所早已成為參與觀察的田野,最為人詬病的除了是審計文化,也有回歸到高等教育本質的議題。今天,馬上瘋檳榔老師(不小心地?)進行The Chair的劇透(小心!),並分析當代高教體制下的各種文化現象。
2021-10-04 邱韻芳
原住民 教育 紀錄片

在轉變中找回力量的部落與原民小學

最近常聽聞這樣的說法:「在過去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如此論述主要是為了強調傳統上部落有別於(且先於)當代政治制度的主體性。但事實上,情況遠比這句話描述得更加複雜,因為不同族群有不同的聚落組織形式與內涵,此外,所謂的「部落」也因著外在和內在的作用力,一直持續地在轉變當中。
2021-06-21 江芝華
考古 社會實踐 教育

水源校區考古記

考古發掘是考古學給社會大眾的第一印象,也是考古家自我認同的基礎,即便很多當代研究者漸漸走向實驗室裡物的研究,但是考古發掘仍是進入考古的起手式,考古家們聚會時,談論的往往也是發掘的大小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田野故事。田野讓一群不甚熟悉,甚至不認識的個體長時間聚集在一個空間裡「貼身」相處,田野結束後,原先充滿差異的個體可能會漸漸形成某種群體認同,也有可能會演完一場灑狗血的八點檔,甚至會有刀光血影,畢竟考古田野裡,每個人都是帶傢伙的。
2020-05-19 陳如珍
教學 教育 數位

Zoom! 飛速教室裡的人類學你慢慢來

視訊教學可以是另一種田野嗎?在田野裡,人類學家因為不停地要求自己五感全開的去聽,去看,去聞,去品嚐,去感受,因而會有通過不同感官體驗而收穫的頓悟。而視訊會議裡的我們,因為某些感官經驗被屏蔽或放棄,只能(或選擇)透過聽覺去溝通時,反而更敏感的感受了在一呼一吸,屏氣和凝神間細微的變化。講者沒有透過言語說出來的情緒與感受,聽者清清楚楚,心領神會。
2019-04-25 馬上瘋檳榔
考試 教育

深描自我,或是反思規則?關於推甄面試與論文寫作的場邊觀察與建議

這幾個禮拜是大學推甄口試的時間,各地方的大學都有甄試考生出沒。這段期間,我也身處在甄試考生的另一邊,扮演「觀看表演」以及出題評分的角色,一次是本校的獨立招生場合,另一次是校外辦理的人文社會營隊口試。本週芭樂原來要寫修改研究生論文寫作的經驗與建議,但是這一個月的經驗,讓我發現論文寫作與推甄面試,其實是同類問題的不同情境。所以在這裡打成混合芭樂汁,供各位參考。
2019-03-18 左拉
人類學 教育

如何填志願卡:選擇冷門科系的愛與勇氣

哇,芭樂電台竟然派我來出外景,真是太開心了!而且啊,還是來到這個神秘的島國—娜威夷亞特(Nawiat,以下簡稱娜國)!這是另外一個全世界只有人類學家知道在哪的地方,正如同Nacirema族人的神秘居住地一般。 說來也是個巧合,多年來我默默地長期關注娜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感受到這個島國的與眾不同,尤其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
2018-07-09 江芝華
考古 公眾考古 公共人類學 教育

公園裡的考古計畫

讓考古家的田野變成大眾的田野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考古現場有許多實際的問題需要考慮。然而在這樣的田野裡,考古家就像是田野報導人,社會大眾就像是人類學者,報導人常常得忍受人類學者一些太過基本的提問及不間斷的打擾,但也在這過程中,我們才可能看到自身文化(考古學)本身的盲點,而人類學者(社會大眾)也可以更了解這個田野地,與田野地產生理性與感性連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