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guavanthropology.tw 芭樂人類學
GUAVA anthropology covers things that are Grotesque, Unabashed, Apostate, Virid, and Auspicious about anthropology!
首頁
關於芭樂
芭樂小農
芭樂書
芭樂籽大賞
聯絡我們
登入
李梅君
游走在數位、資料、賽伯格間的後/人類學家。
2023.02.28
李梅君
AI、階級、環境
我和 ChatGPT 合寫了一篇 AI 警世文
當紅的 ChatGPT 來了,你跟它聊過天了嗎?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AI 大眾化的時代已經揭開序幕。但是,我們有理解過AI帶來新的產業革命之餘,對勞工、環境的剝削嗎?對網路上資料主權、被遺忘權的影響又是什麼?正是在 ChatGPT議題大發酵的這個時刻,總是要把數位文化想得複雜一點的人類學家李梅君老師,今天聯手 ChatGPT提出幾個警語,讓我們一起來面對 AI 時代的倫理政治。
2022.02.14
李梅君
民族誌
鬼故事
當民族誌鬼話連篇
《第九號民族誌》(Ethnography #9)是一本難以定義的書。又或者,它可以輕易的被套上不同的名詞:它是民族誌、是鬼故事、是小說、也是自傳——端憑你如何判斷、劃界、定義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它可以以上皆是,也可以以上皆非。更精確地說,這是一本鬧鬼的民族誌:不只故事裡的泰北農村鬧著鬼、握著筆書寫的人類學家被附身、連讀著此書的讀者也被糾纏、入侵,在一層又一層真實與虛幻交織的故事裡,與數字、關係、身體、與靈魂反覆被劃域又去域。
2021.09.13
李梅君
宅文化、數位文化、人與動物
貓迷因:宅宇宙的LOLcat文化
這個(網絡)世界的真正統治者,可能是貓。人類學近年再度掀起了人與動物關係的探討,在多物種民族誌的盛行下,數位網絡世界的人與動物關係,卻比較少被書寫。今天,李梅君老師帶我們走進數百年前貓在人類社會的處境,並認識數位世界的貓迷因(meme)出現後,模仿、生產及交流,如何影響了我們對貓的印像。當貓被高度擬人化時,在數位和實體生活之間,我們應如何處理人與貓的關係?
2021.03.08
李梅君
COVID-19
科技
照護
『這樣也很好』:照護與科技防疫的共舞
「歡迎來到台灣。」「此連結為您的旅客居家檢疫申報憑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的一個簡訊,除了防疫,也充滿關懷與照護的人與科技的協作的開始。自從 Covid-19 全球大流行開始,數位遠距成為許多國家日常生活的新常態,以「零接觸、零病毒」(contact free, virus free) 的方式中介著人與人的社交互動。研究數位的人類學家李梅君博士,分享她們一家人貓五口從美國舉家搬回台灣的經驗,從STS及照護交織的角度,塌解在關心數位人權的同時,如何看把照護的關係放回看似冷冰冰的科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