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info 李梅君 游走在數位、資料、賽伯格間的後/人類學家。 2024-05-27 李梅君 社會運動 青鳥行動 青鳥行動與類佔領的多中心 從五月十七日當晚,人們自主地到青鳥東外散步開始,公民社會團體開始集結、連署、申請路權,準備在521院會表決同時於場外發出異議噪音。521,524,公民肥皂箱擺在四條大道上,更多自發行動在網路上、在街頭上遍地開花。這群「青鳥」的行動,雖然是以單日集會的方式形成,卻有著「類佔領」的型態。飛來青鳥們既遵守著大抵的遊戲規則,又創意十足。人類學者們也密切關注和親身參與這場正在發生中的運動。今天芭樂先刊出李梅君老師的觀察。 2023-07-21 李梅君 賽伯格 後人類 混種、賽伯格、後人類:從他者出發的政治倫理 當日常生活、戰爭、醫療事件等都顯示了人和自然不可二分、虛擬和現實並不對立時,進的利益與權力在當中被維護?哪些他者又被犧牲?人與機器要如何共擔責任?生命與死亡的重量又該如何估量?對後人類主義議題進行研究的李梅君老師認為國際學者提出的「賽伯格混種」、「後人類」是對父權資本主義、軍事主義、種族與性別主義所製造的危機與困境的挑戰。在反抗整齊的分類、純正的血統、不容他者的秩序和道貌岸然的正義時,政治倫理仍然重要,並敦促我們去思考在各種充斥人、生物與機器等混然而成的衝突現場,創造世界的未來。 2023-02-28 李梅君 AI 階級 環境 我和 ChatGPT 合寫了一篇 AI 警世文 當紅的 ChatGPT 來了,你跟它聊過天了嗎?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AI 大眾化的時代已經揭開序幕。但是,我們有理解過AI帶來新的產業革命之餘,對勞工、環境的剝削嗎?對網路上資料主權、被遺忘權的影響又是什麼?正是在 ChatGPT議題大發酵的這個時刻,總是要把數位文化想得複雜一點的人類學家李梅君老師,今天聯手 ChatGPT提出幾個警語,讓我們一起來面對 AI 時代的倫理政治。 2022-02-14 李梅君 民族誌 鬼故事 當民族誌鬼話連篇 《第九號民族誌》(Ethnography #9)是一本難以定義的書。又或者,它可以輕易的被套上不同的名詞:它是民族誌、是鬼故事、是小說、也是自傳——端憑你如何判斷、劃界、定義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它可以以上皆是,也可以以上皆非。更精確地說,這是一本鬧鬼的民族誌:不只故事裡的泰北農村鬧著鬼、握著筆書寫的人類學家被附身、連讀著此書的讀者也被糾纏、入侵,在一層又一層真實與虛幻交織的故事裡,與數字、關係、身體、與靈魂反覆被劃域又去域。 2021-09-13 李梅君 宅文化 數位文化 人與動物 貓迷因:宅宇宙的LOLcat文化 這個(網絡)世界的真正統治者,可能是貓。人類學近年再度掀起了人與動物關係的探討,在多物種民族誌的盛行下,數位網絡世界的人與動物關係,卻比較少被書寫。今天,李梅君老師帶我們走進數百年前貓在人類社會的處境,並認識數位世界的貓迷因(meme)出現後,模仿、生產及交流,如何影響了我們對貓的印像。當貓被高度擬人化時,在數位和實體生活之間,我們應如何處理人與貓的關係? 2021-03-08 李梅君 COVID-19 科技 照護 『這樣也很好』:照護與科技防疫的共舞 「歡迎來到台灣。」「此連結為您的旅客居家檢疫申報憑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的一個簡訊,除了防疫,也充滿關懷與照護的人與科技的協作的開始。自從 Covid-19 全球大流行開始,數位遠距成為許多國家日常生活的新常態,以「零接觸、零病毒」(contact free, virus free) 的方式中介著人與人的社交互動。研究數位的人類學家李梅君博士,分享她們一家人貓五口從美國舉家搬回台灣的經驗,從STS及照護交織的角度,塌解在關心數位人權的同時,如何看把照護的關係放回看似冷冰冰的科技中。
2024-05-27 李梅君 社會運動 青鳥行動 青鳥行動與類佔領的多中心 從五月十七日當晚,人們自主地到青鳥東外散步開始,公民社會團體開始集結、連署、申請路權,準備在521院會表決同時於場外發出異議噪音。521,524,公民肥皂箱擺在四條大道上,更多自發行動在網路上、在街頭上遍地開花。這群「青鳥」的行動,雖然是以單日集會的方式形成,卻有著「類佔領」的型態。飛來青鳥們既遵守著大抵的遊戲規則,又創意十足。人類學者們也密切關注和親身參與這場正在發生中的運動。今天芭樂先刊出李梅君老師的觀察。
2023-07-21 李梅君 賽伯格 後人類 混種、賽伯格、後人類:從他者出發的政治倫理 當日常生活、戰爭、醫療事件等都顯示了人和自然不可二分、虛擬和現實並不對立時,進的利益與權力在當中被維護?哪些他者又被犧牲?人與機器要如何共擔責任?生命與死亡的重量又該如何估量?對後人類主義議題進行研究的李梅君老師認為國際學者提出的「賽伯格混種」、「後人類」是對父權資本主義、軍事主義、種族與性別主義所製造的危機與困境的挑戰。在反抗整齊的分類、純正的血統、不容他者的秩序和道貌岸然的正義時,政治倫理仍然重要,並敦促我們去思考在各種充斥人、生物與機器等混然而成的衝突現場,創造世界的未來。
2023-02-28 李梅君 AI 階級 環境 我和 ChatGPT 合寫了一篇 AI 警世文 當紅的 ChatGPT 來了,你跟它聊過天了嗎?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AI 大眾化的時代已經揭開序幕。但是,我們有理解過AI帶來新的產業革命之餘,對勞工、環境的剝削嗎?對網路上資料主權、被遺忘權的影響又是什麼?正是在 ChatGPT議題大發酵的這個時刻,總是要把數位文化想得複雜一點的人類學家李梅君老師,今天聯手 ChatGPT提出幾個警語,讓我們一起來面對 AI 時代的倫理政治。
2022-02-14 李梅君 民族誌 鬼故事 當民族誌鬼話連篇 《第九號民族誌》(Ethnography #9)是一本難以定義的書。又或者,它可以輕易的被套上不同的名詞:它是民族誌、是鬼故事、是小說、也是自傳——端憑你如何判斷、劃界、定義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它可以以上皆是,也可以以上皆非。更精確地說,這是一本鬧鬼的民族誌:不只故事裡的泰北農村鬧著鬼、握著筆書寫的人類學家被附身、連讀著此書的讀者也被糾纏、入侵,在一層又一層真實與虛幻交織的故事裡,與數字、關係、身體、與靈魂反覆被劃域又去域。
2021-09-13 李梅君 宅文化 數位文化 人與動物 貓迷因:宅宇宙的LOLcat文化 這個(網絡)世界的真正統治者,可能是貓。人類學近年再度掀起了人與動物關係的探討,在多物種民族誌的盛行下,數位網絡世界的人與動物關係,卻比較少被書寫。今天,李梅君老師帶我們走進數百年前貓在人類社會的處境,並認識數位世界的貓迷因(meme)出現後,模仿、生產及交流,如何影響了我們對貓的印像。當貓被高度擬人化時,在數位和實體生活之間,我們應如何處理人與貓的關係?
2021-03-08 李梅君 COVID-19 科技 照護 『這樣也很好』:照護與科技防疫的共舞 「歡迎來到台灣。」「此連結為您的旅客居家檢疫申報憑證。」台灣疫情指揮中心的一個簡訊,除了防疫,也充滿關懷與照護的人與科技的協作的開始。自從 Covid-19 全球大流行開始,數位遠距成為許多國家日常生活的新常態,以「零接觸、零病毒」(contact free, virus free) 的方式中介著人與人的社交互動。研究數位的人類學家李梅君博士,分享她們一家人貓五口從美國舉家搬回台灣的經驗,從STS及照護交織的角度,塌解在關心數位人權的同時,如何看把照護的關係放回看似冷冰冰的科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