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星星,你的音樂?
《來自星星的你》音樂系譜
並非所有國土消解的範圍都遍布全球,也不是所有想像的生活都會升高為遍布國際的全景。但變遷中的世界卻會影響所有的小型地理和文化群體。(Appadurai 1996[2009]:86)
前言:如果我們來自不同的星球,那為什麼還要聽你的音樂呢?
誠如阿君.阿帕度萊(Arjun Appadurai)在《消失的現代性》所談到的,當代電視劇音樂也以各種文化與藝術方式表現了這些小型的失所(displace)社會。全球夢幻化的時代中,西方音樂乘著優位的經濟與宗教力量,儼然成為世上主流的情感表達方式。生活在台灣的大學校園裡,同學間的音樂族群景觀,彷彿也消解了區域與地方:例如台灣非音樂系主修的大學生,在學校社團活動、或是面對自身的音樂休閒,大多能欣賞、甚至多少彈奏一些西方音樂,不論古典與流行。大學通識課程中,也廣泛地開設涉略西方古典音樂的賞析課程。而近年流行的《來自星星的你》,雖是韓劇,但電視原聲帶中的歌曲,與一般西方流行歌曲風格差別不大。從同學們課間的音樂生活裡,談論乃至身體力行地演奏著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電視劇配樂,真的我們的現代生活已經升高成為跨文化的全景?
一、你聽歌劇、音樂劇、或電影電視劇的配樂嗎?
在西方古典音樂的經典作品中,與故事結合的音樂創作大多指「歌劇」(Opera)或是「音樂劇」(Musical)的創作。前者始於巴洛克時期(Baroque period, 1600-1750)以音樂家為主體,採用文學小說或是神話故事之歌詞本進行譜曲,但作曲者需負全部歌劇演出的成敗;後者興起於20世紀初,作曲家分為兩群:一群專門創作歌曲,另一群負責管弦樂編曲、序曲、歌曲間的聯繫,以及舞蹈部分的音樂。即使是文字部分,歌詞與對話的撰寫也非同一人所做。這樣的細密分工下的音樂劇,主導權漸漸移交給劇場導演(通常非音樂專業人員),而形成以故事敘述為主體,音樂營造情境氛圍的劇場形式。
流行文化中,電影及電視劇的配樂更深化在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雖然伴隨戲劇的音樂通常被稱為「配樂」,似乎不如劇情般重要。但奇妙的是,好的電影及電視劇配樂歌曲不但能風靡一時,隨著追劇熱潮退去後,配樂往往成為大家對於整齣戲劇最重要的情感記憶,甚至是開音樂會的熱門曲目,例如:《星際大戰》電影配樂成為世界一流樂團如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音樂會演奏曲目;久石讓與宮崎駿動畫合作過的電影配樂音樂會,每年在亞洲地區的巡迴音樂會演出,票房更是屢創佳績。
電影配樂(film music)自早期無聲電影時代,即以鋼琴、管弦樂等強調出故事的情緒與節奏,到了有聲時期,更細緻地提供故事發展轉折、情緒暗示、人物特色及具劇情張力的場景氛圍媒介,隨著故事的內容需要,也運用更為多種的音樂風格。在音樂主題的創作上,對於特定的角色(如外星人)、事件(如戰爭)、情感(如懷舊)多賦予特定的主導動機。主導動機(Leitmotifs)在樂曲中的使用如同故事角色或特定主題、事件的鋪陳敘事方式,可以追溯到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 1883)在樂劇(music drama)使用手法:每一次主題的出現伴隨著主角所身處的不同情境而有所變化,但這個可辨識的主題可以供觀眾憶起角色的性格,甚至在舞台上並未能呈現相符的角色時,提供與畫面呈現相反的情緒以作為對比。
相較於電影,電視劇因為製作成本普遍較低,配合劇情所創作的樂曲通常較少,且配器上較簡單,有些電視劇甚至於僅著重音效的搭配,稱不上有獨特風格的配樂。即使如此,少數較精緻的偶像劇如《愛情白皮書》、《步步驚心》、《蘭陵王》等劇,其成功的配樂歌曲還是能成為流行一時的歌曲或KTV熱門歌曲而為人們傳唱。足見與故事相結合的配樂即使是看似居於次要角色地位,無論是在意識或潛意識中,對於喚醒人們的情緒的感受能力卻不容小覷。
二、《來自星星的你》為何打動你?
自1997年韓國金泳三總統制定《文化願景2000計畫》,開始推動韓國在地文化走向世界化與產業化。南韓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及多次政黨輪替,都沒有中斷「連接西方文化」的文化產業方向,扎根在整個上世紀的在地科技工藝,積極地應用網路傳播媒體,進行海外目光前的展演。為達到此一目標,韓國區隔自身與西方歐美諸國,倡議韓人次世代中將以影視劇、音樂、遊戲等切入全球經濟,而影視劇的外銷更是政府主導支持的重要項目。除了政府主導協助翻譯韓文成中、日各國語言行銷各國外,對於文化距離較遠的中東地區甚至以免費播放來達到宣傳韓國文化以達到商業利益。
《來自星星的你》可說是繼《大長今》之後席捲亞洲的電視連續劇。至2014年愛奇藝和PPS公司的總點播超過13億次,日搜索量達到200萬次。《來自星星的你》在台灣、香港、美國華人地區、及日本都頻有收視率創新高,印尼更出現劇情、角色極類似的《Kau Yang Berasal Dari Bintang》(印尼語)電視劇,可見跨國受歡迎的程度。
要造成韓劇的流行,需要與非韓文化地區連結共同的審美基礎,才可能在情感的心智基礎上快捷地進行跨文化的理解。法國近代作家安東.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1900-1944)曾著有小說《小王子》,是世上最暢銷的圖書之一。自1943年發行以來被翻譯成250多種語言,而2010年小王子的故事更被製作為電視動畫,訴說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和他的夥伴狐狸跨星際間的旅行,對抗詭計多端的蛇。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角色與小王子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教授冷靜、單純、童真、富哲思的人格特質神似於《小王子》主角;其韓劇造型包括長版西裝、400歲的生活歷練,卻搭配童稚的臉龐。一場都教授(古人)向千頌伊(現代媒體明星)告白的橋段,身後場景童話般地出現小王子、蛇、與大象,看出導演積極運作文化象徵與國際對話的企圖。聖修伯里讓狐狸告訴小王子:「秘密只有用心才能看見。」
三、《來自星星的你》:聽出你到底來自哪裡?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韓語:별에서온그대 ; 英語:My Love from the Star)以《朝鮮王朝實錄》中曾記載於1609年出現的天文異相為起點,創造出外星人到達當代韓國成為都敏俊教授,與國民女神千頌伊的一段浪漫愛情喜劇。《來自星星的你》劇情涵蓋1608年到2016年,此時期在西方音樂史上涵蓋了巴洛克時期(1600-1750)、古典時期(1750-1820)、浪漫時期(1820-1900)、20世紀(包括印象樂派、現代主義),區域上甚至納入流行的拉丁風探戈與曼波舞曲。音樂與劇情搭配運用謹守各時代特色,鋪陳出古老悲劇故事、懸疑謀殺、通往現代浪漫愛情、乃至深不可測的未來預言。
在《來自星星的你》電視原聲帶中的前10首為歌曲演唱,無論在音階、曲式及節奏上都與一般西方流行歌曲風格差別不大。若只想探討配樂中的西方古典音樂創作手法,可以在此略過,配樂素材僅以第11到31首進行分析。這21首純器樂曲的創作手法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延續華格納以來主導動機(Leitmotifs)在戲劇(包括電影)音樂的主題變化;第二、貫穿西方古典音樂400多年來的風格演變,包括巴洛克(Baroque)、古典(Classic)、浪漫(Romantic)時期到二十世紀印象派(Impressionism)、探戈(Tango)、曼波(Mambo)的曲風創作。《來自星星的你》從韓國歷史事件發展而成的科幻劇情,在純音樂的配樂上擷取流行的西方古典曲目進行戲劇性的錘鍊,更能拉近不同人群間的心理距離。
四、戲劇音樂的主導動機(Leitmotifs)與衍變要鋪陳人心的甚麼?
《來自星星的你》主要的音樂提示動機有四,分別是:主題Star 1、主題Star 2、主題3穿越時空、與較短的時空轉移動機。前三者有完整的主題旋律,各自都依照劇情與角色性格調整音色、調性、節奏及速度等,加以變化而以展現符合的樣貌。最後一個時空轉移動機僅為2小節的短動機片段,但可與前三個旋律連接而產生豐富的轉調及超寫實的空間感。對看遍超連結的次世代人群來說,且讓我們穿梭於艱澀的譜例記音與影音,想像一下這些華麗動機的交織。
主題Star 1:隱晦的遙遠身世
《來自星星的你》在每一集片頭的都以Man from Star主題曲做為開頭。在笛子做為短暫的導奏之後,緊接著出現貫穿全劇的最重要主題Star 1。此主題運用小提琴及鐵琴在高八度的平行演奏,搭配豎琴的夢幻音色,描繪出都P (都敏俊教授之意)從遙遠星球而來的隱晦身世。譜例如第11首Man from Star之Star 1主題原型(G大調;0’35”-56”;四分音符=140就是需要進行的速度是每分鐘140個四分音符,以下皆同)
此Star 1主題在速度、音色、調性上皆有不同變化(variations)包括:第28首Waltz with Star;第30首Space Love;第27首Stars Comic Tension 三首樂曲。速度上的變化由四分音符=122;82;164;節奏上前兩首承續原型的三拍子華爾滋韻律,Stars Comic Tension則改寫為四拍子的輕快探戈(Tango)節奏。音色變化上,Waltz with Star加入水晶音樂音色及輕快的弦樂伴奏,彷彿置身上流社會的華爾滋舞會。Space Love則以鋼琴自訴般的獨奏,帶出寧靜與沉思性格的主題;Stars Comic Tension運用手風琴、撥弦、巴松管的音色及節奏上的重音變化增添詭異的氣氛。調性上的轉換則是從原型G大調的Man from Star旋律到Waltz with Star、Space Love移至Bb大調,Stars Comic Tension則移至原主題的平行的G小調。
主題Star 2:堅毅的文化生命節奏
主題2和主題1在旋律的走向上非常類似,除了和聲的進行都是G-C/G-D7/C-C/G外,同樣也是三拍子的韻律。不同的是主題2以重拍為起始樂句,使得音樂性格上顯得較為肯定。主題2的變化型態有二種:1. 第17首Star Comic Pizzicato將主題2從圓舞曲的3拍子改為輕快的2/2拍,速度更加快為原來的2倍;2. 第29首Stars Love Mambo將原主題改為較第17首更輕快及俏皮的拉丁曼波節奏。主題2的原型如第22首Missing You(G 大調;0’21”-40”;四分音符=80)
主題3:穿越時空主題
韓劇主角都教授有多場重要的時空穿越劇情:例如回憶朝鮮時期的從太空到達地球的古裝往事,從地球回到原本居住星球的穿越,和事隔三年後從自身星球再度前往地球。舉凡這樣遠程移動都搭配穿越時空的音樂主題3,例如歌曲中第12首Back to the Present (C大調;0’00”- 1’05”;四分音符=68)
或者如歌曲中第26首Welcome to Earth (C 大調;0’14”- 1’13”; 四分音符=72)
銜接時空動機:在音樂心靈的小宇宙裡持續五度下行
除了長距離的時空轉移外,在片中男女主角彼此的思念或回憶,也以連續大二度下行6-5和聲技巧模仿進行遠系轉調。例如歌曲第1首Man from Star即是從G大調轉至Bb大調,並停在Eb小調VI – V的半終止和絃(Bb):從1個升記號到6個降記號,總共跨越了7個調號,以不斷轉調的不穩定調性來描繪男女主角間的徬徨、失落、及對於未來的茫然。
五、音樂座標體系:朝鮮風格跨接在西方多重時代(1608-2016)
《來自星星的你》雖然能辨識出的民族音樂特徵不多,但古朝鮮的歷史脈絡卻與西方音樂交織得歷歷在目,也就是「用音樂演給觀眾看」歐洲巴洛克時期到現在主義的音樂史,導演於此用心地會通各時期的音樂風格,給予劇中時代與角色個性鮮明的定位。
巴洛克時期風格(The Baroque Period, 1600—1750)
西方的巴洛克時期大約從西元1600持續了150年,巴洛克風格的葡萄牙語義Baroque是奇異、不尋常的珍珠,延伸出皇室般高貴、富裕與權力的象徵,其中最重要作曲家莫過於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巴哈以其優異的作曲技巧發展出對位與豐富和聲並重的樂曲風格,例如兩冊《十二平均律》(Well-Tempered Clavier)曲集與《賦格的藝術》(The Art of Fugue)即系統性的演示各種西方主題發展及調性的性格。
若是以通俗的小品而言,巴哈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是G大調小步舞曲(Minuet in G major, BWV Anh 114),在台灣的童謠及音樂課本中甚至改編為《老烏鴉》。
《來自星星的你》取其前半部的旋律改為C小調的第21首Tears in Minuet,並用於世美悲傷的劇情橋段以搭配其典雅含蓄的性格。
除了借用巴哈的主題樂句外,劇中也運用巴洛克時期喜愛的對位風格創作。對位風指的是兩個或是兩個以上的旋律同時進行,各自擁有自己的性格,彼此間並沒有絕對的主從關係,但一起演奏時呈現多面向的關係,猶如兩個以上的人各自表述對於同一主題的看法。這樣的織體(texture)呈現多元力道間的關係,可以討論、反對、戲謔、追逐、爭吵、甚至模擬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關係。例如在第14首Star Bach Comic中,鋼琴的旋律與巴松管之間頗具喜感、輕巧地時而互相陪伴,時而交錯進行的對位,正可以輝映劇中主角間的關係。
在《來自星星的你》劇情中,都敏俊時常得為千頌伊(或者是她的前世)種種不幸的意外疲於奔命時,背景音樂往往搭配第31首Run Away樂曲營造氣氛,此樂曲以小提琴16分音符的多聲部織體堆疊出緊張奔跑的追逐氣氛(1’46- 2’01)。
古典時期風格(The Classical Period, 1750—1820)
西方音樂史時期中緊接著在巴洛克時期之後的是古典時期。雖然此時期只有短短的70年,但其重要作曲家例如海頓、莫札特及貝多芬的作品都為西方音樂奠定黃金比例般的形式,其中又以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音樂為古典時期集其大成者且對後世影響最鉅。《來自星星的你》運用貝多芬的廣為人知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及為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之對位旋律為主題,譜寫出第23首Beethoven Revolution,並運用在每當有不祥死亡預感時的配樂。
浪漫時期 (The Romantic Period, 1820-1900)
《來自星星的你》本身即是帶著科幻色彩的浪漫愛情故事,因此浪漫時期喜歡的各式主題—愛情、歡樂、渴望、幻想、潛意識、懷舊,甚至死亡都充滿在劇情及搭配的音樂中。在主題1及主題2也採用浪漫時期流行的三拍子華爾滋節奏為基調,其他未收入配樂專輯的電視配樂,例如在船上的婚禮、約會餐廳或是日常生活場景也時常使用華爾滋做為配樂。(你看為了寫這一篇花多少時間做田調!)
浪漫時期的另外一個特色在於運用中世紀「黑暗時期」的元素發展出遙遠的幻想風格,例如法國作家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的《鐘樓怪人》及哥德式建築的復興運動。音樂上則表現在對中世紀旋律及古老調式音樂的重新使用,例如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在《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借用中世紀葛麗果聖歌的「憤怒之日」Dies irae (Day of wrath)旋律作為死亡或是地獄的象徵。法國浪漫派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丹第(Vincent d'Indy, 1851-1931)指出奠基在教會調式上的民謠是聯繫過去與復興現代音樂的重要音樂元素,隨後,他的學生薩提(Éric Satie, 1866 –1925)所領導的法國六人組以及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受其影響,都大量使用教會調式來表達懷舊、古樸的樂思。
教會調式的音階組成包含7個音(C- D- E- F- G- A- B- C)如同大調音階,但以不同的音為起始音,即改變音與音之間的全/半音順序。例如若是從C開始的音階稱為艾奧尼安調式(Ionian Mode),其音與音之間的關係為:全-全-半-全-全-全-半;若從D開始的音階稱為多里安調式(Dorian Mode),則音與音之間的關係為:全-半-全-全-全-半-全,依此列推共有7種調式名稱。第16首Past Love旋律即是建立在Bb調上的多里安(Dorian)調式音階,並結束在非完全正格終止式的5音上造成不完全終止式 (imperfect authentic cadence),因此產生古老的懷舊思念與綿延不捨之感受。
二十世紀的音樂及當代音樂(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Beyond,1900- )
二十世紀受到交通、科技、傳播媒體快速發展,文化間的交流與各領域知識大幅的進展亦影響了人們對於自身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在音樂方面,將二千年來傳統的調性、調式、曲式逐步瓦解,各地區的民族音樂概念也進入成為西方音樂作品的部分元素。
印象樂派(Impressionism)受到印象畫派及象徵主義的影響,不以創作明確的旋律及動機發展手法為樂曲的重要架構,反而以瞬間多變的和聲色彩及模糊的調性,創造朦朧氛圍,以求突破外在形象的框架,呈現夢境與潛意識中對於事物的感受。其使用的音樂手法包括:全音階、著重色彩變化但非具功能性的和聲結構與進行、強調音樂的呼吸脈動甚於機械性的節拍。印象派特別喜愛全音階的使用,它讓旋律及和聲失去方向性而產生朦朧、如夢、曖昧的感覺,例如第13首的Cliff Tension,在千頌伊兩次墜崖時的配樂,即是以全音階的上行鋪陳出逐漸高漲的情緒,在無法得知何時會是終點的茫然與恐懼中,直到都敏俊憑空出現才無預警的乍然停止,較調性音樂有特定終止方向的慣性要更令人感到未知的緊張。
繼調性的消失、和聲的自由組合、節拍的非規律性出現後,拜科技之所賜,樂器的使用多了人工合成的電子音色選擇,使得聲音也成為非寫實的幻境之聲。在第24、25首Killing Tension I/II裡,我們可以聽得到持續的低音脈動(pulse):
但以電子合成音樂中所呈現的無論是節奏、音色與飄忽短暫的和聲進行,實在無法讓一般人捕捉到可記憶的音樂片段。或許對於模擬潛意識的幻境而言,這才是真正比真實還真實的寫實。
六、小結:失所社會規模雖小,格局卻大?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說:「音樂是世界共同的語言」,但有時候聽音樂的感受與反應可能較語言更加複雜、更難讓人無法理解。傳統民族音樂的記憶伴隨著個人與文化經驗成長,其跨文化的互動關係並非短時間感人劇情能立即共鳴。韓國電視劇的規模雖小,然而,與全球互動的知識論格局卻力求做大。為了海外消費者製作的內容,當然也不能只停留在緬懷韓國古風,而是他們勉力以「我的星星,你的音樂」創造出共同美學的對話平台來闡釋人類的共同情感。《來自星星的你》在電視配樂的製作上,除少數段落仍能聽到韓國傳統笛子的音色外,文化質感主要來自編織西方400年的曲風跨距,華麗地把自己的全球夢投射在人類文明時空,在目前全球最強勢的主流音樂語法內運用他者感受。韓劇預言2016年外星人(都教授)將回地球的不可思議,其跨文化的魅力在於國族主義架出的欲望探照燈,窺向一個想像全球夢的施力舞台。正如《小王子》第22章看到:
一列列燈火通明的高速列車飛馳而過,一陣雷鳴式的轟響把扳道工的小屋震得發顫。「他們很著急啊,」小王子問,「他們在尋找甚麼?」…扳道工回答,「他們沒有人滿意自己所在的地方啊」。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林子晴 我的星星,你的音樂? 《來自星星的你》音樂系譜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index.php/article/6542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