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The endgame?
上個月(2022/02/12)亞泥新城山礦場土地續開發案進行諮商同意權投票,超過半數居民同意繼續開發[1]。當晚幾家線上報紙也開始報導這項決議,一間新聞網將文章下標為:「亞泥礦場爭議塵埃落定—經濟部:部落同意繼續開發」(我的強調)。這個「塵埃」是那樣的輕,「落定」卻是那樣地重,它的重來自界線的劃清:
- 「所以環保根本是P,假議題」
- 「錢給的夠不夠多而已」
- 「錢可使任何鬼都推磨環保只不過是敲詐勒索騙選票的口號吧!?」
以上是網友/鄉民/輿論在這則新聞下面的幾個留言,這些留言聚焦在一個點,就是將金錢與環保/原住民議題對立起來,用簡單的話來說:喔,原來抗爭了這麼久,就是(要)錢的問題而已!這就是落定,這就是它的重,一個宣判。
亞泥新城山礦場並不只是一個案!從1980年代開始,澳洲採礦公司BHP(Broken Hill Proprietary)在巴布亞紐幾內亞(PNG)的西部省(Western Province)的Ok Tedi礦區開採金與銅,山巔移除採礦所造成的礦渣與萃取黃金所使用的化學物質(例如,氰化物)造成中、下游居民的生計受影響與環境污染。1990年開始,當地Yonggom人與國際環保組織合作對BHP公司在澳洲進行法律訴訟,取得了大勝利,BHP公司在國際名聲掃地,採礦公司需增修合約,被迫與居民進行法庭外的合解,需對居民進行賠償與建立攔沙壩[2],Yonggom人的故事振奮了環保運動圈。
然而,最弔詭的地方是,Yonggom人希望BHP對於所造成的生計與環境污染負責,並進行賠償與修補的時同,他們也希望採礦可以繼續進行。也就是居民希望環境免於污染,又想要得到經濟上的發展。而Yonggom人在法庭上的勝利,為事件後續埋下了陰影。澳洲媒體開於對於Yonggom描繪成「經濟的投機主義者」(economic opportunists),他們被再現成以環保做為手段,達到金錢與賠償的目的。這樣的「落定」消弱了輿論對PNG當地居民的支持。
Déjà vu!
有人需要對環境污染負責,且持續有經濟發展,從Yonggom人對於環境與社會關係的理論而言是非常合理的。「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對立不是Yonggom人的,而是他人(西方?)的。如Michel-Rolph Trouillot提醒我們(無論是否為人類學家)必須認真(seriously)看待原住民或是當地居民的理論(Bonilla, Beckett, and Fernando 2021),我認為那樣方能脫離在Ok Tedi發生的窘境與政治效應。
我沒有研究過亞泥新城山採礦議題,不解當地社會、政治與歷史,但從我對於PNG採礦經驗的所看、所聽、所讀,我會如此下標:
「經濟部:部落同意繼續開發—亞泥礦場爭議揚起塵埃」。
如同,Pijpers與Eriksen(2019)將“mining encounters”視為一個空間與時間的過程,不同參與者(agents或stakeholders)在不同時間點參與其中,催生新的政治、權力、經濟與社會樣貌,這過程是不安定的(destabilized)—塵埃沸揚!
2022年2月12日投票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段落的開始。
The END 落定 ~
參考資料:
聯合新聞網. 2022. “亞泥礦場爭議塵埃落定 經濟部:部落同意繼續開發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2022年2月12日.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094015.
Bonilla, Yarimar, Greg Beckett, and Mayanthi L. Fernando. 2021. “Overture: Trouillot Remixed.” In Trouillot Remixed: The Michel-Rolph Trouillot Reader, edited by Yarimar Bonilla, Greg Beckett, and Mayanthi L. Fernando, 14–46.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Halvaksz, Jamon. 2008. “Whose Closure? Appearances, Temporality, and Mineral Extraction in Papua New Guinea.”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14: 21–37.
Kirsch, Stuart. 2007. “Indigenous Movements and the Risks of Counterglobalization: Tracking the Campaign against Papua New Guinea’s Ok Tedi Mine.” American Ethnologist 34 (2): 303–21.
Pijpers, Robert Jan, and Thomas Hylland Eriksen. 2019. “Introduction: Negotiating the Multiple Edges of Mining Encounters.” In Mining Encounters: Extractive Industries in an Overheated World, edited by Robert Jan Pijpers and Thomas Hylland Eriksen, 1–20. London: Pluto Press.
Skrzypek, Emilia. 2020. Revealing the Invisible Mine: Social Complexities of an Undeveloped Mining Project.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madi 「塵埃落定」The endgame?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index.php/article/6923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