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與希望的光
2021所羅門群島首都失序事件
上週三(11/24)所羅門群島首都發起了示威活動,很不幸地從原本的和平抗議變調,出現為期三日的失序狀態。之後情勢很快平靜下來,主要是許多國內意見領袖的冷靜呼籲、地方社群自發的維和努力、以及在所羅門政府請求下,澳洲迅速派遣數十澳洲軍警支援(之後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也出手幫忙)。許多社團、教會、青年、公司在週末自發清理街區,首都Honiara迅速啟動了復原的工作。
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段破題的敘述與多數媒體的語調及重點大相逕庭。那是因為我是一個長期研究所羅門群島的人類學家。
情勢緊張的那幾天,我無法專心工作,只能一直掛在臉書上,平日追蹤的多個討論群組、當地媒體以及所羅門朋友貼文整個洗版。除了文字與照片,還有不少手機直播、街頭訪談。由於群眾沒有組織,事件會突然出現在不同地點,有如無法預測的打地鼠,讓人整顆心都懸在那裡。前陣子讀到,318運動時人在海外的台灣留學生、反送中運動時身在海外的香港人,都無可自拔地黏著在電腦前看著全天的live轉播,此時我完全理解那種焦慮以及無力。
主流的媒體論述,將此次事件直接連結到2019年9月所羅門政府決定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在國內引起很大反彈,尤其是人口最多的Malaita島,以及其反中親台的省長Daniel Suidani。所羅門群島的總理Sogavare也將事件歸咎於此,並暗示有外國勢力介入。中國因素的確扮演重要角色,但故事其實更為深遠且複雜。這篇芭樂文將試著從幾個不同於主流媒體論述的斜線,敘述事件為何爆發。
都是運動會惹的禍?
所羅門的島民很重視運動競賽,反映在兩大報Solomon Star與Island Sun。這兩大報的版面與摺疊編排方式與台灣報紙不太一樣,可以從整絡的正、反兩面讀起。報紙頭版多半是國內外大事,但背面頭版(以及接下來的兩三版)都是體育新聞,報導國內、國際的賽事新聞。足球尤其是最受歡迎的運動。
所羅門群島從20世紀末的內戰中重新站起後,希望能再次建立在區域內的地位以及國家光榮感,2012年成功地舉辦太平洋藝術節即是很好的例子,我曾寫過一篇芭樂文記錄。因此2016年所羅門取得了2023 Pacific Games的主辦權時,成為國內備受重視的大事。Pacific Games是國際奧會下的分區運動賽事,以大洋洲島國為會員,相當於亞運,四年舉辦一次。然而就像奧運已然被批評是過度燒錢的活動,Pacific Game也有類似問題,許多大洋洲國家原就財政困難,舉辦這麼大型的賽事除了活動經費,更要建造多種體育設施,很可能造成鉅額負債。最清楚的例子就是2019年本來是東加取得主辦權,卻發現無法承擔,後來由不久前曾舉辦過、已經蓋好體育設施的薩摩亞臨時接手。近年舉辦Pacific Games的薩摩亞(2007、2019)、巴布亞新幾內亞(2015)都靠中國資貸建造體育場──中國很熱衷在大洋洲邦交國蓋各種體育館,有人稱為stadium diplomacy。
所羅門於2016取得主辦權後,就開始找經費。台灣當然想幫忙,但這麼大筆的經費需要斟酌,立法院也不會沒意見;即使資助建造場館,之後會不會變成蚊子館?後續維運也要考量。總之台灣外交部盡了很大努力,設法跟所羅門政府討論、好擬出一個財政上可行的方案,2019年已經規劃準備開始建造。然而台灣的出手或許不似中國那麼豪氣,似乎也是不得不壓縮到某些項目援助的金額(尤其是政治人物可以動支的部份...),這,很可能也是Sogavare政府2019年9月決定改與中國建交的一項重要變數。
唉,都是Pacific Games惹的禍?
中國建交後,最大的工作就是蓋體育館。 2020年COVID-19疫情之後,所羅門群島快速關閉邊境,航班幾乎都停擺。在國境封鎖期間,曾特別准許建造體育館的中國工程師及工作人員入境(有施打還在實驗階段的中國疫苗),以免進度來不及,當時引發國內很大批評,有不少人擔憂會從中國帶入病毒。 整體而言還是延宕了,因此2023年7月的運動會延到11月。
前陣子終於舉行了體育場動工典禮。新聞照片相當有趣,雖然是在所羅門群島,但活動看板印上非常多中文,而且中文先於英文,字體也比較大,好像中文才是主體一樣,或許是要作為大內宣之用。此外中英文也不一致,例如大標題中文是「中國援所羅門群島....」,但英文就只有'Ground-breaking ceremony...'。
10-11月在所羅門政壇有幾項重要政治爭議,其中一項是媒體揭露外流的內閣文件,指出(總理)提案要將本屆國會議員任期延為五年,理由是2023年主辦Pacific Games,如果同年也進行國會大選(以及之後改選總理、改組執政團隊),會有衝突。然而國會議員四年一任寫在憲法中,要延任就要修憲!為了一次性運動會修憲,是否合理?這當然是有自肥嫌疑的條款,對現任、執政聯盟有利。反對陣營當然嚴詞批評總理獨斷,沒有足夠徵詢社會意見,更何況選舉是4月,11月才要辦運動會,拿Pacific Games當理由實在說不過去。
由於執政聯盟在國會有近二十年來少見的絕對多數,甚至超過修憲需要的三分之二,此議並非沒有通過可能。雖然此案還沒有正式提出,但已經引發民間極大的批評與疑慮,也是此次群眾會上街抗議,要求總理下台的一項重要原因。
失序事件開始時,有不少所羅門鄉民留言說:'Pacific Games bye~’,可見太平洋運動會在大家心中的重量。我也曾嘆一聲:唉,都是Pacific Games惹的禍阿~不然台灣說不定也不會斷交,Malaita與中央關係也不會那麼對立(詳下),或許中國資本跟人員以及影響力也不會擴張到人民越來越難忍受、很不幸的以焚搶部分中國城商店的方式來發洩。我們當然無法把失序事件歸咎於一場還沒舉辦的運動會,然而Pacific Games恰巧串連了外交更迭、國內爭議以及擴權疑慮,成為事件的前景。
群眾要求總理step down,得到的答案是lock down
所羅門群島是一個內閣制的民主國家,然而政治之路有許多顛簸。1998年起幾年內戰,主要是首都所在的Guadalcanal島與人口最多的Malaita島民之間的衝突,Guadalcanal有些年輕人不滿島上有許多搶工作與資源、甚至土地的外來人口,尤其是人數眾多的Malaita人;然而Malaita人則認為首都設立在Guandalcanal島的Honiara,讓資源與工作多半集中在那邊,導致Malaita人離鄉背井,反而自己的島嶼缺乏建設。雙方各有小群的武裝游擊隊,衝突到2003年和談後才完全平靜下來,區域內以澳洲為首、多國組成的維和部隊RAMSI派駐超過10年,於2017年才功成身退。
內戰期間的2000年,Malaita游擊隊劫持也是Malaita人的總理Ulufa’alu,逼他下台,改由Manasseh Sogavare擔任總理,那是他首度擔任這個職位,維持了一年半。
2006年大選後,民意求變,大批民眾聚集在國會外等候總理選舉,然而結果居然換湯不換藥,群眾詫異轉憤怒,連RAMSI都擋不住,發生的嚴重的失序,多家商店、賭場被燒毀,China Town尤其嚴重,與人們懷疑伐木業華商背後操弄選舉有關。甫當選的Snyder Rini只當了短短幾天就在壓力下辭職下台,Sogavare第二度接任總理,這回當了快兩年。
所羅門的政治以個人之間的合縱連橫為主,政黨數量多、規模都不大、跳黨稀鬆平常,倒閣也不時發生。Sogavare在2014年再度當選總理,快滿三年任期後被倒閣,但立刻在重新洗牌中轉任副總理。2019年大選後,他再度當選總理,當時也有大批群眾感到不滿而上街抗議,當時大家都在揣測是否會重演2006的戲碼,然而群眾很快被鎮暴警察的催淚彈驅散。(我當時觀察臉書上的直播,覺得有一半的群眾是去看戲、拍照的)
他這次當選後,很快地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引發民間非常多的批評與擔心。兩年多來爭議不斷,在社群媒體上對執政的DCGA聯盟更是批評連連,導致內閣會議一度決定要禁臉書。所羅門鄉民當然非常不爽,直指跟中國建交後,現在跟中國一樣了嗎?(畢竟全世界只有四個國家禁臉書:中國、北韓、敘利亞跟伊朗)反對黨則批評這是侵犯憲法明定的freedom of expression。傳播部長解釋,因為總理跟部長們一直在臉書「被罷凌」,教壞囡仔大小,不能不管教阿,跟言論自由無關。Malaita的省長Sudani則反酸:「內閣不需要去月球還是冥王星,才知道為何人們會在臉書(對政府)說東說西。」由於抗議聲浪太大,禁臉書也會影響商業活動,此事後來不了了之。但已然可見手機與網路普及、降價後,社群媒體的政治diss影響力大增,已經難以倒車了。
執政與反對陣營政治口水不斷,近期受到矚目的是一項首都近郊的建案(俗稱Mamara Project)。此案是Guadalcanal大規模新市鎮計畫的一部分,被批評造價不菲但設計與品質不佳,政府財政困難卻編列高額預算要購置為公務員宿舍,被懷疑中間是否有圖利或貪腐的情事;此外大批建材與工人來自中國,也引發中國政府是否為幕後金主的疑慮,雖然新加坡開發商宣稱資金來自印尼新馬以及香港及中國,而非中國政府,然而華商在所羅門一直與伐木等暴利貪腐形象連結,其澄清似乎也沒有幫助。此案被揭露質疑後沉寂了幾個月,最近傳出在利益團體施壓下,政府支付了一期款項,合法合理與否再度隔空交戰,Mamara也成為民眾對DCGA以及Sogavare政府更不信任的一樁「(準)弊案」。
這些疊加的歷史以及不滿,召喚了群眾上街,要求總理下台。此次抗議活動雖有預告,但背後沒有什麼組織、沒有大台,看不到領導人,甚至連布條或標語都很少見。週三上午國會開議期間,群眾漸次聚集到了國會山丘下,看轉播約有數百人。有人拿了一個大聲公,輪流演說,群眾情緒還算平穩,只是人數越來越多,駐守的鎮暴警察開始緊張。從照片看來,群眾都在山丘下,距離國會主建築有一段距離,隔著柵欄,並沒有攻入,然而不知怎麼地,國會旁的小草屋忽然起火燃燒,濃煙遠處即可見,有在地記者指出是催淚彈擊發時的彈筒與火花掉落到草屋引發(但也有人說是三個少年所為,目前均無法證實)。
鎮暴與警察人數遠遠不足,在國會山丘下使用催淚瓦斯與橡皮子彈對付當時還算和平的群眾,似乎反而催化了後續的失序。感覺是一種自我證成──反正被預測、被說會脫序,那就這樣吧?趁火打劫也是剛好。群眾與警察對峙,幾度石塊與催淚瓦斯及橡膠子彈齊飛,混亂的情勢下,週三有一些建築被放火、少數民眾趁火打劫、一家分局被燒毀。然而週三夜間一所高中莫名起火,週四China Town更是大規模的火災與打劫,群眾也攻擊了另一家分局、甚至也燒毀了工業區的一家銀行、一些商店,之後汽油彈也焚毀了總理官邸區的一間草屋(非主建築)。
群眾要求總理step down,得到的答案是lock down 36小時。但警力無法真的lock down,首都有太多小路(甚至也不需要路),警察根本不可能封鎖。群眾沒有組織,讓人連想起香港反送中的be water,就如水一般可以隨時在另一個點集結──或者應該說,是像火一般,只要有一點點薪柴,可以隨時在另一個地方點燃?
Malaita Eagle
雖然有一些人想要帶風向,將事件導向族群衝突,然而不少政治領袖都很有智慧的出來踩煞車、闢謠、節制支持者,他們指出參與群眾背景殊異,與1998年的情況大相逕庭,這是全國的政治問題,不是Malaita單獨對抗中央政府的問題。然而Malaita島民是本次街頭抗議的主力,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何Malaita人會特別不滿?
自從與中國建交後,中央與Malaita省關係一直很緊張。所羅門跟台灣斷交時,Malaita的省會曾舉辦遊行支持台灣。之後也持續反中,甚至Malaita省政府、議員聯合發表了Auki Communique,拒絕與中國有涉的投資發展案。當中央政府派了副總理等於當年11月率團來訪施壓時,大批民眾高舉反中標語包圍會場、硬是讓他們當場承諾尊重Malaita的拒中原則。
這過程中,Malaita的省長Daniel Suidani扮演了鷹派角色,他也成為中央政府的眼中釘。
Suidani極力尋求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發展援助,尤其與美國簽訂開發Bina港區。今年還把華人伐木公司趕出Malaita(因為一直積欠權利金),且掃蕩非法採海參的華人,頗有魄力。例如Malaita北部兩個隸屬執政陣營的國會議員,曾偷偷帶了中國駐所羅門官員去視察,評估修馬路的工程。這完全違背了Auki Communique宣示的排中原則,省長高分貝抗議中央政府不尊重Malaita人,要求未來不可再犯。
「你們中央政府是我們土地上的客人。這塊土地及其自然資源是我們部落land holding groups的,不是中央政府的。中央政府透過部長管道來作客,不應把不受歡迎的人帶來。這違反傳統,強烈提醒中央政府未來不要再犯。」
這麼強硬的態度,自然與中央政府關係惡劣,雙方隔空叫陣外,更有多次預算、人事的衝突。疫情爆發後,Malaita曾透過管道向台灣求援,之後高調展示台灣贈送的口罩及米的防疫物資,被中央政府及中國大使館批評為「違反外交以及一中原則」。今年Suidani需要醫療協助,難以負擔到澳洲就醫的費用,後來台灣提供了醫療協助。他病假數個月後回到所羅門、於10月完成隔離返回Malaita,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那天我的臉書被洗版了,看照片令人震驚,從來沒有在malaita街上看過那麼多人!前所未見,可見其人氣支持度之高。
他強調,希望Malaita人能夠繼續享有自由民主,可以「有批評任何政府的自由」,而這是跟中國交往所不行的。因此他的Malaita省政府選擇跟傳統夥伴(如美日紐澳)合作,而非中國共產黨政府。
我一直覺得Suidani是政治展演的高手。例如他從首都返鄉,選擇搭船而非搭機,這很聰明,因為機場距離省府有段距離,交通較不便;港口則是省府的核心,開闊而且腹地大,可以直接到旁邊的市場做演說。大批群眾自發擠在省府的精華地段,場面浩大,是所羅門政治人物從未有的待遇。
而big man從海上搭船歸來,完全符合傳統image!
登陸時有穿著傳統服飾的女性迎接不意外,但居然還有轎子!Suidani手上拿著傳統戰士的subi,背景是我們Malaita的代表符號老鷹──獨立、反叛的精神。光榮返鄉後,他到Malaita多處做政策說明會,也都受到盛大歡迎,南部地區的歡迎會不是轎子而是船,還出動了一隻活的老鷹!在這人人都有手機、社群媒體的時代,洗板效應讓其影響力更能擴散。
我寫這段不是要造神,而是要呈現為何Suidani能有那麼高的人氣,以及為何中央政府與他的關係不斷對衝。他返鄉後,很快就面對了不信任投票(任期內的第二次),當日大批群眾湧入Malaita的省會Auki,要求議員撤回提案。群眾人數更勝此次首都抗議,當時也讓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在議員決定撤案、Suidani發表演說之後,群眾和平散去(有些人津津樂道,認為此役展現了Malaita人的力量與自制)。他一直強調要與群眾對話,也身體力行,全省走透透。在多場鄉民手機的臉書實況轉播中,我觀察到他是個非常草根的政治人物。與Malaita的另一位政治明星Peter Kenilorea Jr.具國際教育與外交經驗的菁英氣質與風格不同,Suidani經常穿著夾腳拖與花襯衫,跟路邊的阿伯差不多,這也讓他的形象十分親民;另一方面他口才亦佳,尤其能在論述時緊扣核心概念與基本價值,打動人心。然而他的個人領袖魅力(charisma)以及鷹派的態度,也使得中央政府無法等而視之,雙方不斷叫陣、交手。
由於不信任投票案是一種社會分裂,有些人發起了一場和解大會,透過基督宗教以及傳統和解儀式(如殺豬、貝珠錢交換)來重建社會關係。這是「非常Malaita」的模式,且一如前述的活動,運用了傳統文化的元素,符合文化的規則。很可惜地,加入執政陣營的幾位Malaita國會議員沒有出席,和解只做了一半。之後省議會進行明年度預算審查,仍有一些省議員刻意缺席抵制。這些事情有多重原因,Malaita內聲音也不只一種,但不少Malaita人都歸納為中央政府的持續打壓,也對Sogavare政府大為不滿。
於是有一群人到首都去抗議,據說那隻老鷹也去了。
Never Give Up
街頭的群眾如火。如果不去探究火的根源,只是見一個點處理一個點,並不是辦法。許多所羅門的島民都評論道,澳洲來協助維和,只是治標不治本,不是solution。
所羅門學者Transform Aquorau也有類似觀察,近期這幾件疊起來的事件:企圖延任、拒絕和解、貪腐疑雲,都是事件爆發的原因。不少人民不滿政府傲慢又擴權,但執政聯盟在國會很穩,只能上街抗議來施壓;和平的示威擦槍走火,從歷史經驗來看,也不算意外。
更長遠來看,所羅門群島的諸多島嶼,語言文化分殊,是因為殖民才任意被湊在一起,成為一個國家。目前的政治制度過於中央集權,造成資源分配與發展不均的問題、以及中央與地方島嶼省份的權力拉鋸。國內有不少人主張,應該修憲改採聯邦制,讓各省有更大的自治發展,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事情平靜下來後,許多所羅門鄉民、之後連國際媒體都轉載一張照片──在受損嚴重的China Town中有棟建築懸掛了台灣ROC國旗,安然無恙,顯然「很聰明」。(其實China Town其實並沒有整個燒毀,波及十幾間左右;另外有人說旗子是後來才掛上的)2006年China Town燒毀事件後,Clive Moore教授教授事後研究,發現並非任意,而是選擇性的target;有些平日熱心公益的老廣東人開的店鋪都沒事。所羅門的人非常熟悉台灣與中國旗幟的差異,懸掛台灣旗幟的確有區隔、自保的可能。
不過如果細看此次事件攻擊的目標,顯然與2006不太一樣。除了China Town是明顯的target之外,出現了許多無差別、任意的受害者,例如歷史悠久的高中、BSP Bank、以及Islands Enterprise的一家分店。後者的經營者Phil Bradford是一個在所羅門超過30年的白人,相當在地化,聘僱超過150名在地員工,也熱心公益,形象不差。Island Enterprise成為受害者,損失達千萬台幣,令許多人不解。
我推測一部分原因是:這次有許多青少年參與其中,他們更任意、隨機。
不久前所羅門國立大學的畢業典禮,我才驚喜發現女性畢業生人數多於男性,這是很不容易的翻轉。然而很不幸的是,青年高失業率,(家庭花了很多資源栽培)拿到學位又如何?而跟女性相較,男性在求學考試上drop out的比例較高,他們從鄉村湧入首都尋找工作機會,但機會少得可憐,只能晃來晃去,無所事事,被親友當成負擔嫌棄。在此同時,首都開張了第一家有手扶梯的百貨,那些傳言中的政商賄賂金額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
那些walk about in Chinatown的青少年,有一些參與了這次的失序。他們人生看不到希望,只看到不平等。而政治人物往往看不到他們。
發生這次事件,所羅門的朋友們都很傷心,好不容易才站起來,這下經濟倒退是無法避免的了,在COVID-19疫情下更是雪上加霜。多數民眾譴責暴力,但很多人也不想因發生失序而讓原本的抗議訴求被轉移──他們希望總理下台,如果他不願意自己辭職,則希望能施加壓力給選區國會議員,要求他們離開執政陣營,好透過不信任投票來換政府。目前已經有5位國會議員回應了這樣的聲音,雖然距離倒閣所需票數還有一段距離,不信任投票大概很難通過,但民眾的不滿至少有些人接住了。
事件發生時,Naha社區的居民團結守護了他們的警察分局;White River社區也自組巡守隊來確保安全。週末有許多人站出來,自發清理首都,展現國家與人民光明的一面,他們相信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只能靠自己。今天最讓人振奮的新聞,是Islands Enterprise的老闆決定要重新把店開回來,即使財產損失嚴重,也不想解僱員工。他在牆上寫了幾個字:
NEVER GIVE UP
在火中,我們也看見了希望的光。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郭佩宜 火,與希望的光:2021所羅門群島首都失序事件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index.php/article/6903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一週之內已經出現創作 'Honiara will rise'
https://youtu.be/VA3tEIppfpg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