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9-04-15 黃宣衛
客家 展覽

客家人展客家事:《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策展幕後獨白

2019年3月27日,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展覽終於正式推出。為什麼我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做這件事,或者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想,應該是來自於我對臺灣社會現況與發展有一點憂心吧。今天我們在臺灣,享受著自由民主,是不是也應該想一想:面對臺灣的多元族群與宗教,該怎麼樣藉著一起解讀歷史,打破族群與宗教間的刻板印象,放棄自我中心的心態,培養對其它族群以及宗教的瞭解與尊重。
2019-04-08 邱韻芳
原住民 生態 環境

山,永遠是山

山永遠是山,但對於世代生活在其中的台灣原住民,以及把山視作是征服/利用/休閒/保育/調查對象的漢人來說,山,卻有著非常不同的意義。
2019-03-25 陳玉苹
太平洋 物質文化 外交

外交場合上的物質文化:人類學家看「海洋民主之旅」第一站帛琉的儀式性物件

此文是筆者在關注小英總統訪太平洋三個邦交國之「海洋民主之旅」,看到一些儀式性物件的初步分析。從這些物的分析,可以看出帛琉在接待小英總統時,不管是在衣著、花束、禮物以及活動設計上都極具文化意涵,也代表帛琉如何認知與表達自我的文化認同。此小文暫時沒有結論,但我不禁想,台灣擁有這麼多元豐富的文化,當我們在接待外賓時,我們又會怎麼呈現自己呢?
2019-03-18 左拉
人類學 教育

如何填志願卡:選擇冷門科系的愛與勇氣

哇,芭樂電台竟然派我來出外景,真是太開心了!而且啊,還是來到這個神秘的島國—娜威夷亞特(Nawiat,以下簡稱娜國)!這是另外一個全世界只有人類學家知道在哪的地方,正如同Nacirema族人的神秘居住地一般。 說來也是個巧合,多年來我默默地長期關注娜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感受到這個島國的與眾不同,尤其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
2019-03-11 遲恒昌、林潤華
動物 消費 空間

去貓咖啡吸貓

去貓咖啡廳吸貓,這聽起來好像在形容某種可以吞雲吐霧類似吸煙室的空間。貓咖啡裡的貓對人的「毛手毛腳」反應不一,有些享受觸摸也有些貓會驚慌逃跑。「吸貓」一詞原是對岸網路論壇所發展而來的流行用語,用以形容某些人受到貓的喜愛,能夠吸引貓靠近。吸貓並不是真的把貓抱起來吸,大部份貓咖啡也不太允許這樣,吸貓更像是形容人與貓的親密接觸。如果沒有養貓又想與貓接觸,貓咖啡或許是個不錯的吸貓場所。
2019-03-04 林潤華、遲恒昌
動物 消費 情感

貓奴也瘋狂:貓咖啡歷史與空間文化

端一杯熱茶,坐在溫暖的黃光下,或許是你家、或許是溫暖的咖啡廳,伴隨著帶給你溫暖的爐火,貓咪依傍著你或熟睡在你的膝頭…。這是許多愛貓者在冬季裡最嚮往的療癒片刻,現在,你不需要養一隻貓也可以擁有此一溫馨的體驗。聽起來頗像商業廣告是嗎?然,這正是當前在全球風行的「貓咖啡 (cat café)」企圖提供給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2019-02-25 李宜澤
田野反思 田野工作 阿美族

親愛的祖先,或懲罰的祖先?

二○一八年三月起,我協助L村的社區發展協會以及部落頭目長老們,承接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的「L村船祭儀式調查研究」委託案。之所以參與這個計畫,一方面想要將曾經在L村進行過許多年研究的紀錄加以整理,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村落長輩們的期待與鼓勵,把漸漸受到現代生活影響而不被年輕人熟知的儀式記錄整理起來。為了了解船祭過程的歷史變遷,我參考許多不同年代的儀式紀錄,也看到相隔八十年的口述神話之間的連續性。
2019-02-18 官大偉
原住民 太平洋 毛利

毛利人、經濟、發展:紐西蘭Waikato大學移地研究續篇

土地經營管理的制度架構、經營管理的人才,是取得歸還土地與金錢賠償後的挑戰,這樣的經驗當然值得台灣原住民族借鏡,而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也讓我對毛利人在培育下一個世代面對社會發展之挑戰的努力,有了新的一番認識。
2019-02-11 蔡晏霖、趙恩潔
田野

反田野,返田野:給這一輪田野盛世的備忘錄

我們將本書命名為「辶反田野」,一個同時表達「反田野」與「返田野」的多義雙關詞。我們特別選取「辶」部首為字,它有「忽走忽停」與「奔走」的流動意涵,以此指出「反」與「返」之間的時間差,並標示「反」與「返」重疊交錯的可能。因而,「反田野」、「返田野」、「辶反田野」是本書的三大主軸。
2019-02-04 林靖修+布農族佳心舊社修復試作計畫和人類學團隊

人類學者亂入建築界的初體驗:布農族佳心舊社修復試作計畫紀實

是什麼樣的應用人類學故事,會讓人類學工作者亂入到建築業?花蓮縣文化局獲得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經費補助,委託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辦理「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這篇芭樂文是建立在筆者以協同主持人的身份參與並執行計畫的經驗與心得上,分享南島文化中心的人類學者們如何利用人類學的視野、關懷、和研究方法應用在修復布農族舊社的故事。
2019-01-28 官大偉
原住民 太平洋 毛利

毛利人、土地、去殖民:紐西蘭Waikato大學移地研究

Waikato是全紐西蘭第一個毛利人和紐西蘭政府針對傳統領域完成協議的地方(1995),經由協議取回的土地,以及無法取回土地而代之以賠償的金額,使得部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與土地信託,發展出成功的經濟事業,晚近也和政府形成對Waikato河的共管機制。甚至是Waikato大學的校園,都是被承認是此地毛利人的傳統領域,因此登記在其iwi名下,由政府每年繳納租金租用土地,而在大學的董事會中,也有兩席毛利人的代表,以確保學校的經營,具有對毛利文化的敏感度並符合與毛利人共同的福祉。
2019-01-21 王驥懋
市場 經濟 本體論轉向 非人

豬瘟、薊馬與經濟人類學的啟示:「市場」是怎麼被造出來的?

我們可以如何思考非洲豬瘟?近來動物疾病研究者如Steven Hinchliffe 和Nick Bingham等人的觀點,認為防疫(也就是防堵策略)的確重要,但是我們需了解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多物種的「社會」,人並非是「市場」的絕對支配者,建立和這些物種相處的靭性能力也是在思索動物疾病重要的策略。「人」之外,許多「非人」(more-than-human)都是「社會」或是「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此種多物種的觀點趨動我們重新思索這些不同行動者間的聯結(associations)。
2019-01-14 彭仁郁

你相信哪一種「真相」?: 污名、認同與無意識

在這個假新聞充斥的後事實時代,人們還在意真相嗎?真相真的有辦法破繭而出嗎?還是人們將成為極端的懷疑論者和建構論者,傾向相信所謂的「真相」永遠是被有心人製造出來的?或如極端的建構論者所推崇的,一切事實皆為建構之物,絕對真相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2019-01-07 郭佩宜、王宏仁
田野工作

不褪色的田野故事:《田野的技藝》再版序

什麼是「田野工作」?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做的田野有什麼不同?十多年前,一群學界菜鳥決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面對自己,檢視研究的歷程,勇敢地把犯錯、掙扎、焦慮、喜悅與領悟,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書寫出來。《田野的技藝》原於2006年出版,2019年重出江湖,作者群已經「長大」,但田野故事隨著時空變化仍不褪色。原先故事中的人物後來怎麼了?一齒年後重新檢視,這本書在台灣社會科學普及書寫潮流中,其實是芭樂人類學與巷仔口社會學的前浪哩!
2018-12-31 林浩立
太平洋 歷史 電影

太平洋未來主義:翻動歷史洪流的《追尋金星[感染]》

毛利藝術家Lisa Reihana的作品《追尋金星[感染]》是在重新思索太平洋的過去。這個「過去」早已不再只屬於島民,而是長久以來西方藝術再現、歷史記憶、殖民統治的一環。唯有透過未來主義式的超現實手法,才能將這個結構徹底翻動,讓島民的聲音身影從細縫角落中浮現。
2018-12-24 左拉
經濟 禮物 節慶

反反耶誕節 :為何人們需要這個借來的節日

萬家香烤肉醬之於台灣的中秋節烤肉,正如肯德基之於日本的聖誕節炸雞,正如可口可樂之於聖誕老人的標準體態及儀容。 啥米?如果有人是頭一次聽見這件事,就彷彿會聽到玻璃心碎滿地。對聖誕老人懷有神聖之情的朋友,抱歉了。已經聽過這個故事的,沒關係,這個故事很快就要進入到其他故事。
2018-12-17 潘美玲
西藏 幸福

印度的西藏地圖第十八張:流亡藏人的「幸福路上」

「幸福路」在臺灣 宋欣穎編劇導演的台灣動畫《幸福路上》,藉由住在新北市(之前的台北縣)新莊幸福路上的小琪的故事,帶領觀眾重溫台灣社會從1975年代的政治經濟發展的歷程。電影的開始,是小琪坐著一部貨卡隨著家人從高雄,來到北部小工廠林立的幸福路,這條幸福路的人們,是靠雙手勞力賺取生活溫飽,接受社會主流價值,自己縮衣節食,為的是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出人頭地。
2018-12-10 羅永清
原住民 語言 轉型正義

「流言蜚語」:記錄一場原住民族語言流失的陳述

11月份的時候受邀參加原住民族教育轉型正義圓桌論壇並且擔任語言文化流失論壇的桌長,論壇形式採用世界公民咖啡廳的方式,讓將近20個組員在不同題目之間暢所欲言,也因此我一整天聽了將近二十個故事,雖然每個人大概只有五分鐘的時間,但對於語言流失現象的原因以及之後學校該扮演的腳色是甚麼大概都有一些論述,我身為桌長,負責引導與紀錄,感覺大家願意傾聽與述說甚是感動,姑且紀錄為文如下。
2018-12-03 童元昭
原住民 南島 大洋洲

原住民、南島與世界:《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推薦序

台灣原住民已經經由舞蹈、刺青、歌、樹皮布、椰葉編製、文學、口述故事、航海等,在藝術、工藝與文化復振的經歷上,與大洋洲南島世界往還。《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We are the Ocean: Selected Works)由浩鷗法(Epeli Hau'ofa)個人多種風格與主題的文章,對於大洋洲島嶼提供一個較有系統的背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