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原住民、南島與世界

《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推薦序

2018-12-03 回應 0
作者:

1990年代初,林強以一首向前走開啟了銜接新潮搖滾的路,朝向現代化的想像,不再需要中文的中介或翻譯。這一主體翻轉或跨越的趨勢,對台灣原住民來說,早在1987年,當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提出「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開宗明義陳述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的人群,不是炎黃子孫,便建立了一個起點。之後逐步地在原民會、藝術家與工藝家等朝向南島連結的種種努力下,才構成為一個普遍可見,嶄新的跨國網絡。

官方主導的國際接觸中,加拿大、美國(尤其是夏威夷)、紐西蘭與澳洲,一直是主要的參訪對象。這些國家從人口組成與歷史來看,均屬於墾殖社會(settler colonial society),境內的原住民族在後來的移民的人口優勢與開墾占用的歷史下,成為少數族群,同時往往成為政治與經濟資源分配上的弱勢。台灣原住民族的處境相似,原民會主導的交流,意圖從這些國家原住民族權利自覺運動與後續落實的建制中,參考相關的政策與法律。2008年,台灣政府與大洋洲多國商議共同成立了跨國的南島民族論壇,當時並決議在帛琉設立秘書處。台灣政府敏銳地由學術研究所推測的台灣是南島的原鄉,找到了台灣突破中國/華人或東亞身分歸屬的一個可能機會。藉由台灣南島語言與原住民族,台灣官方逐漸廓清一個新的視野,亦即「世界南島」將可串連起一個「南島世界」。

在南島世界的擘畫中,原住民族雖然未及主導,但比起其他領域,已經取得顯著的重要性。2008年,多年參與原住民族權利運動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牧師,成為第一位原住民駐外使節,出使當時被國際孤立與台灣友好的斐濟。呂秀蓮副總統以他對國際關係的關切與地位,要求教育部政策鼓勵世界南島研究人才的養成。這一關切落實在公費留考學門的設立與研究經費的供給。原民會則由以墾殖國家為主的交流,增加了以原住民為主要人口的南島國家的往來。斐濟以其在大洋洲區域事務的重要性,成為參訪國家之一。

南島語言為主的新興國家,如斐濟、帛琉與馬紹爾等,這些國家獨立的時間晚,曾經歷了長時間的殖民治理與獨立協商。國家憲法中往往在保留殖民時期導入的議會政治之外,也認定了傳統政治領袖的權威與權威所及的範圍,通常包括土地、親屬與廣泛的習俗等傳統事務。土地的涵義豐富,也是歷史與身分認同所依賴的基礎,大洋洲新興國家,多立意維持集體共有,以租賃提供經濟發展所需,避免私有化。這對習於私有土地制度的台灣社會而言,是一個強烈的對照與提醒,制度上、技術上並非不可行。以斐濟為例,斐濟從英國殖民時期至今,將近91%的土地保留在傳統親族團體mataqali所有。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地籍與「戶籍」的登錄與變更等。Mataqali有小孩出生,便由地方層層往上級政府申報,最後登錄在此部門的紀錄中,成為mataqali土地所有人之一。若是共有土地經由政府媒合租賃,新生嬰兒亦成為租金共享的受益人。而在租賃協商的過程中,知情同意需要取得一定比例mataqali成員的簽名同意。相較於當前台灣原住民有心人憑一己之力,挨家挨戶的探訪家族長輩以建立系譜,或是傳統活動的領域,斐濟主要的土地制度便以斐濟原住民(iTaukei)一向的習慣為國家制度,並以國家之力維護土地的繼承與移轉等。

台灣原住民族與大洋洲南島民族交流上另一個有利的條件,是彼此的基督宗教信仰。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牧師在斐濟任職期間,幾乎每個周末都拜訪不同的村莊,參與教會的禮拜,也遵循sevusevu主客會面與yaqona飲用的禮節。在基督宗教相近的信仰之外,也掌握體認文化差異的機會。即使斐濟有近40%的印度裔與華裔人口,斐濟裔(iTaukei)的觀點與利益是國家政策訂定的重要考慮。除了極少數的如紐西蘭、澳洲與新克里多尼亞之外,多數的太平洋國家都以原住民為主。重要的習慣、規範成為國家的制度,或受到保障。馬紹爾、萬那杜或庫克群島等都有傳統領袖組成的議會,看顧訂定的傳統議題。對於處身於墾殖社會的台灣原住民而言,不論是20世紀後日本深入而徹底的統治或是中華民國如山地平地化等的政策,逐步因應,以致愈來愈不易想像以本身傳統為官方制度的可能性。

台灣原住民族逐漸有更多的個人與團體參與國際活動,學習或展演等經驗交流。尤其在以南島為主的國際場合,原住民的主體性更為彰顯。但有時台灣原住民與其他南島國家原住民居多數的不同處境,對比的衝擊下形成對台灣政府的不滿。參與建構南島世界的同時,台灣原住民身為南島民族受到國家重視與身為墾殖社會的原住民的兩個身分,並非時時和諧、平衡。2016年關島主辦的四年一次的太平洋藝術節,台灣許多原住民個人與團體自行參加,包括獵人學校、都蘭團隊與台東大學南島所師生等多組人。主辦方在各國的館舍建築上方,要求放置當地的問候語,台灣幾個自主團隊對於台灣館採用nihao(你好)不以為然,要求更改為原住民語言的招呼語。從招呼語開始,原住民與國家對太平洋藝術節的不同認識與作為不斷出現,顯然原住民團體的主體性尚未為國家,即使如原民會充分認知。南島世界的連結提供台灣原住民操練想像自主的機會,但不時遭遇主流社會的限制而產生摩擦。

在國家不關注的場合、活動上,原住民積極開發,至今已有滾雪球般的連帶效應產生。法屬玻里尼西亞是近年另一個原住民團體參訪的地方。之前已有賽德克舞者經由夏威夷認識了大溪地舞蹈,進而學習、參與年度賽事Heiva,並在台灣教學與演出等。除了舞者在台灣中部、台北與大溪地之間的舞蹈教學演出,東台灣的布拉瑞揚舞團與太麻里一排灣部落青年會也參與了Moorea島的世界舞蹈節慶。而最近的聯繫則是幾個月前,排灣族的拍刺紋身藝術家與研究紋身的年輕排灣族學者共赴大溪地參與世界刺青藝術節。目前原住民則積極準備參與2020年夏威夷主辦的太平洋藝術節。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運動,從一開始就具有國際視野,也開創並維持參與國際組織。南島民族的跨國分布是另一個參與國際的角度。由於台灣國家的特別性質,原民運動與國內主流社會在利益上有合有分。

艾培立‧浩鷗法(Epeli Hau'ofa)1939-2009

台灣原住民已經經由舞蹈、刺青、歌、樹皮布、椰葉編製、文學、口述故事、航海等,在藝術、工藝與文化復振的經歷上,與大洋洲南島世界往還。《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We are the Ocean: Selected Works)由浩鷗法(Epeli Hau'ofa)個人多種風格與主題的文章,對於大洋洲島嶼提供一個較有系統的背景。浩鷗法出生是東加人,跟隨父母去巴布亞新幾內亞宣教,在澳洲念書,最後重要的思考與寫作在斐濟的南太平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outh Pacific)完成。他朝向未來,尋找大洋洲的出路。斐濟、東加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多國,雖然是獨立國家,但受困於各個前殖民宗主國或新興勢力的關愛與指導。浩鷗法的角度可以說是溫和的後殖民批判,但他要做的遠超出批判,而是尋找出具體可行的方法並且做出來。南太平洋大學的大洋洲藝術文化中心(the Oceania Centre for Arts and Culture)便是這樣的一個著重文化保存與發展的空間。我從未見過浩鷗法,但從跟隨他的雕塑家Ben Fong處,聽聞當初尋找沒有專業訓練但有藝術興趣的人加入中心時,浩鷗法僅要求他們說故事與素描,便做出判斷。他鼓勵原創創作,中心並沒有提供一套訓練辦法,彼此討論學習便是他們的養分,有學者稱為「參與式創意交換」(participatory creative exchange)。「紅浪聯盟」(Red Wave Collective)便是這樣傳奇的,在地發展出的創作過程。他所主持的中心,足以鼓勵我們當代在地原民獨特發展路徑的可能。

※《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將於十二月中旬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暨文化部出版。以下為目錄:

前言(傑佛瑞‧懷特)
自序
第一部  再思
1-1 人類學與太平洋島民
1-2 新南太平洋社會:整合與獨立
第二部  反思
2-1 我們的群島之洋
2-2 海洋長在我心
2-3 僅記過去
2-4 我們的內在之所
第三部  創造
3-1 身為局外人的寫作者
3-2 光輝的太平洋之道
3-3 圖圖
3-4 歐伊雷與巴布
3-5 蘇博拉瑪尼訪談浩鷗法
第四部  重返
4-1 汝之王國降臨:東加貴族政治的民主化
4-2 獻給圖普四世陛下的感念詞
4-3 卡瓦盆中的血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童元昭 原住民、南島與世界:《以海為身,以洋為度:浩鷗法選輯》推薦序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690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1 + 2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