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曼德拉(1918-2013)
聆聽與說服的人道戰士
我的青年時光在川斯凱(Transkei)度過,部落耆老對我說過許多以前的事,包括那些我們的祖先為了保衛家鄉而進行的戰役。Dingane和Bambata,Hintsa和Makana,Squngthi和Dalasile,以及Moshoeshoe和Sekhukhuni這些人名都代表了整個非洲民族的榮耀。於是我希望在我的生命中能有機會服務我的人民,並盡微薄之力協助他們爭取自由。本案對我的指控中所提到我的一切作為,都是基於此動機。
<我已準備好赴死>,1964/4/20,曼德拉的法庭證詞
如果能重新聽見曼德拉的話
大部份的人無法明確告訴你,二十年前的冬天他在哪裡。然而在2013年12月5日,南非人權鬥士: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 1918-2013)的訃文發佈後,當我們讀到中研院社會所吳乃德先生的紀念文中描述他「偉大的修辭、求死的決心」時(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4/article/811),我卻浮現一幕幕非洲音樂的場景。
對某些人來說,用音樂重訪回憶,總是可以讓重要的時空瞬間一一閃現出來。曼德拉因反種族隔離運動,在受監禁27年後於1990年獲釋、得到列寧和平勳章;二十年前,也就是1993年,曼德拉與釋放他的白人總統戴克拉克共擁諾貝爾和平獎;1994他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總統府廣場前就是這樣一片嗡嗡的非洲樂聲響起。他曾說:「談判時如果你用對方瞭解的語言,對方會動腦;如果你能用對方的語言,那會打動他的心。」一種流傳非洲大地獨特的科拉琴(Kora)歌曲,也許能幫我們更明白曼德拉的奮戰生命史與道德心意。
曼德拉顛沛流離的一生飽受磨難。他本來生於南非東開普省坦布族的貴族之家,卻不屈不撓地從事民族解放革命,最後還超越了他的運動任務。他領導公民不服從(Defiance Campaign)的社會運動,壯年入獄,出來時已成71歲的華顏白首。他在《與自己對話》(Conservation with Myself) 的出版札記中,描述他喜歡玩音樂,並與孩子們聊天,在他們床上講小故事。「當人再不能夠領受這些簡單的樂趣,那表示生命中極有價值的東西自日常生活中被剝奪了」。(Mandela, 2010) 中研院民族所張藝鴻先生曾翻譯他1964年在Pretoria最高法院,Rivonia大審時的開場辯護狀(http://blog.lokhabang.org/234.html):
1960年政府為了建立這個共和國而舉辦公民投票。佔南非人口約七成的非洲人沒有投票權,甚至也沒人徵詢他們關於修憲計畫的意見。…身為人民的領導者,我們該做什麼?我們要屈服於武力的炫耀?屈服於對任何未來鎮壓行動的暗示?或者我們應該反抗?又要如何反抗?
很難想像這是50年前曼德拉演說他關於「非洲人的奮鬥:是為了他們自己的苦難和經驗,是生存權的戰鬥」。特別是當我們只看到他一任總統任滿,光榮告老、平靜退休,選擇在鄉間家裡沈澱他征戰的身心。近年常見的景象則是曼德拉靜靜地閱讀、和享受家庭甜蜜的食物氣味,雖然他一生時常遠離家人,時常不得見他的妻子和孩子。
古典科拉琴:非洲的道德溝通傳統
曼德拉一生的道德行動或許可以擺置回到非洲的歷史講述脈絡:一種透過歷史回憶而可以與自己和敵人和解的藝術溝通。當曼德拉靠的是道德字詞的銘刻鍛鍊;而在西非部落間則是靠一種當地高度發展的儀式樂器:科拉琴(Kora),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曼丁果(Mandeigo)語族內,史官音樂家紀錄歷史的傳統媒介。此一民族音樂學中的重要案例展現了:傳說口碑借由道德史詩不斷地傳唱,感召著非洲人民對於過去黑人集體意識的記憶連結,甚至對殖民過程中艱辛的事件做出道德呼喊,影響的地理範疇包括今日臺灣所熟悉的甘比亞、塞內加爾、幾內亞、馬利、以及象牙海岸等國家。
在非洲,歷史溝通本身就充滿象徵意涵,不只是再現過去,也重新定義當下,道德啟示甚至旨在萌發未來想像。和許多民族樂器一樣,科拉琴的樂器材質也連結著許多神話銘刻。科拉琴(Kora)是剖開非洲野葫蘆(Cucurbita pepo),以重要牲畜—牛皮—覆蓋成共鳴箱的豎琴類樂器。琴身葫蘆代表部落土地,木柄代表地上植物,覆蓋的皮膜代表動物生態,金屬的共鳴片象徵人的「溝通」魔力,也就是當地的字詞吟唱「魔法」。當特定的音樂響起時,當地人們可以清晰地告訴你,他們(祖先)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做了什麼事、分享著怎樣的共同風景。
而曼德拉描述上個世紀南非的人權景觀就是:
大量的非洲人死於種族衝突。1920年著名的領袖Masabala被關在伊莉莎白港監獄時,24個非洲人因為集會要求釋放Masabala而被白人殺害。1921年,超過百名非洲人死於Bulhoek事件。1924年,西南非當局面對反對實施狗口稅的團體時,武力鎮壓使超過200個非洲人被殺害。1950年五月罷工期間,18個非洲人遭警察射殺。1960年3月21日,69名沒有武裝的非洲人死於Sharpeville。…而南非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它卻是個充滿極端、顯著矛盾的地方。白人享受著也許是世界上最高的生活品質,非洲人卻活在貧窮和悲慘中。非洲人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住在無望的、過度擁擠的、飽受旱災所苦的保留區中,土壤侵蝕和過度使用使他們無法靠著土地有著合適的生活。(Mandela, 1964)
回過來看這訴說道德的科拉琴,若以民族音樂學中的Hornbostel-Sachs樂器分類序列來看,正似屬於「弦鳴」一族,但又無法歸類於西方弦鳴樂器之下的任何細項。比較接近的描述,應是「雙橋、類似豎琴的魯特琴一類」 (double-bridge-harp-lute)。科拉琴演奏者皆來自於音樂史官Griot家族,或在法文中稱部落音樂家為Jali,當地人也比較喜歡使用Jali稱之。他們Jali扮演相當於口語史學家、音樂家、祝禱歌者、詩人、說書人、系譜師、貴族發言人、外交官等角色。Jali在曼丁果語言中也有「血緣者」之意。也就是這個音樂家階層彼此通婚,男性演奏樂器,女性通常擔任歌者,讓她得以評論公眾人物之道德,並常將諺語放在歌詞裏形成新的隱喻連結,以世代相傳族中的歷史新意。
圖:科拉琴(Kora,左)與其發出嗡嗡共振的金屬片(Nyenyemo,右),在戶外演出時用來擴大聲音。
科拉琴主要關連於西非的曼丁果人群(the Mande of West Africa),是撒哈拉沙漠以南最重要的語族,自視為13世紀非洲馬利帝國的後代。根據民族音樂學者Roderic Knight的說法,曼丁果人的Kora音樂映照著細膩以階層與專業分工的社會結構。隨著過去奴隸制度的逝去,近代的曼丁果人社會主要區分為平民Sula及銘刻者Nyamalo兩個階層。平民Sula包括:農夫、商人、城市的各種新興職業類別以及貴族;而銘刻者Nyamalo則特指「專於雕刻」為職業的人,包括金屬鐵匠、木頭及皮雕雕刻師及音樂家。原來在傳統非洲農業酋邦與征戰時期的階級社會裡,受尊重的雕刻師是帝王及一般民眾的「專業服務提供者」;而近現代的銘刻者Nyamalo則是音樂家,所雕刻的不只是鐵、木、皮等「材料」,而是吟唱或是頌讚的字詞力量。音樂史官Jali因通曉特殊的歷史知識,而被視為能接觸到抽象的集體生命力量,因其「溝通」魔力而獲得特定的權力。音樂史官因具有雕琢字詞的藝術能力,而成為王國中最有權力的人。
當代科拉琴曲中的道德:解開綑綁、也解殖民枷鎖?
非洲音樂向來以節奏的複雜聞名,往往相續或同時進行的二拍子及三拍子節奏,產生出並存的緊張及模糊情緒,而由聽者決定專注在哪一種節奏上互動、詮釋、與再對話。科拉琴的樂曲包含有四大類的段落形式,這教科書中著名的KBDS曲式有點複雜,還請讀者諸君明察:
- Kumbengo: 前奏及伴奏聲樂時的樂段(K)
- Birimintingo: 即興的樂器間奏(B)
- Donkilo:基本聲樂旋律(D, basic vocal melody)
- Sataro:慷慨激昂的即興歌唱(S)
特別的是科拉琴在聲樂伴奏Kumbengo的部分,其形式有如西方音樂中的頑固低音,但更充滿細微節奏變化的複旋律。實作技術面上來說,這是由於科拉琴共有21條弦,分成10條及11條兩組,若分別以兩手食指及大拇指交替撥弦,能同時發出兩個旋律,所以科拉琴可清晰地拆解開來非洲音樂中兩個聲部以上的連鎖交錯旋律(Interlocking)。
非洲音樂史官在此曲Ala L‘a Ke(「神已經成就了他的美好差事」)的演唱中,主要強調出溝通魔法師的論述能力-包括歌詞的即興,俚語的插入及對故事的恰當說明。科拉琴曲之聲樂伴奏Kumbengo與8個左右手各自變奏,都是在節奏或音高上做微調,特別是兩聲部互相交疊演奏,讓演奏製造出緊張的氣勢。在這首樂曲中,我們可以聽到柯拉琴不斷變化主題所帶出來豐富流暢的色彩,也可以不時聽到一些金屬撞擊共鳴的背景聲。這是因為綁在樂器上的金屬片Nyenyemo,於撥弦時所共振發出的聲響。這也是一般在非洲音樂崇尚的嗡鳴(buzzing)聲學美感,對照出歐洲古典音樂往往對於過於要求「乾淨」、「純潔」的音色,是不同區域間的文化反差。
每當我聆聽這首著名的當代科拉歌曲,思索著神所成就的非洲大地,其實很能想像曼德拉動機強烈、作法堅毅、心胸寬宏的戰士性格。Ala L‘a Ke此一經典詠歎英國殖民初期,部落酋長Fuladu去世時兩兄弟王位相爭的和解典範情節。王子弟弟Kemonding篡奪了王位,流放了儲君哥哥Mamadi不得進入國土。但哥哥持續轉變憤怒為原諒,認為只要能當面勸說,王國就能重返和平。但當他說服其弟談妥之後,弟弟又非常恐懼、反覆其行,還侮辱與監禁了他哥哥,遂造成事態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殖民長官怕人民力量擴大了事端,只得依循傳統避免在法庭上訴訟,宣布哥哥繼承王位,要懲罰弟弟的罪。但哥哥選擇原諒了弟弟,只要求一聲道歉,這和解誓詞成為了這首Ala L‘a Ke(God has done it,神已經成就了)。樂曲曲式與歌詞翻譯請大家參見附錄。
代結論:
曼德拉是道德行動者,他知道「如果不擺脫痛苦仇恨,人將永遠身陷籠牢」。他先行的一輩子很像非洲音樂中典型的應啟形式(call-and-response),讓人性中的道德力拉起領唱者與合唱者間的跨種族呼應,就像是科拉樂曲中的連鎖交錯旋律。科拉音樂的概念是基礎的頑固低音,包含曲式KBDS中特定的和聲、節奏、旋律特色,加上字詞的唱誦展演。那些重疊的織體,有時二拍子、有時三拍子,看來像是在對抗,互相卻由多元厚實的音色組織成一個嗡鳴聲響整體。好比人性的節奏看來雖然複雜,但在曼德拉而言,卻是成就了「要與敵人謀和:必須先跟敵人合作,然後敵人變成伙伴」。引自曼德拉語錄《與自己對話》(Mandela, 2010)。安息吧,這位世界級的道德溝通家,神已經成就了他的美好差事。
「當我發現,攀過一座高山後,還有更多山脈等著我…而我們許多人必須一再地行經死蔭幽谷,才能抵達心中自由的山巔」。
譜例:科拉琴曲之記譜首頁:Ala L‘a Ke(「神已經成就了他」),包含著名聲樂伴奏Kumbengo原主題動機與8個左右手各自變奏,可參見youtube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qJ-H7bTxQ)。由於柯拉琴音量較小,不易聽出,這一段是由演奏者在非洲的木琴(mandebala)上示範柯拉。
附錄:科拉琴曲Ala L‘a Ke之曲式與文本表列(「神已經成就了他」),此一演唱版本可參見youtube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704uFn_kE
科拉琴 | 人聲 | 曼丁果語歌詞 | 英譯 |
K | (樂器的前奏) |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A, Ala l’a ke, silan jon m’ake | Ah,God has done it, now it was not a man.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Kuo bee kari bai, | all things can be delayed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Kunfai kuno te baila. | but not the wishes of God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Ala men ke te baila. | what God has done can’t be delayed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Kori bali ku la manso le | the omnipotent king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Kun fara kina ngana nin tabisi nani. | head-splitting celebrity and … |
K 頑固低音 | S即興 | N’ali be nganalu lala, nganalu man kanyan. | If you are calling great people, they’re not all equal |
K 頑固低音 | S | Damansa Wulandin nin Damansa Wulamba | Damansa Wulan the small, and Damansa Wulanthe the big |
K 頑固低音 | S | Moke Musa nin Moke Dantuma | Moke Musa and Moke Dantuma |
K 頑固低音 | S | Tarokoto Bulai bangeta. | Tarokoto Bulai was born |
B即興的樂器間奏 | (樂器間奏,加上人聲唱誦) |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Ala ye men ke te baila… | What God has done can't be delayed.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Dula be ngana juma fanan kilila | This song is calling other celebrities too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Somani Tamba, a Bajo bane. | Somani Tamba, ah, only child. |
K 頑固低音 | S即興 | N’ali be nganalu lala, nganalu man kanyan. | If you are calling great people, they’re not all equal |
K 頑固低音 | S | E, nafa a barika. Sidi nuku makoto nin | Eh, thanks for profit. Sidi the greedy one and |
K 頑固低音 | S | Sanu men sanna, a, mansa silan. | buyer of gold, ah, king now.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Dua le jabita | Prayers have been answered,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ba nin fa dua le jabita. | mother's and father's prayers have been answered.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Lun min na nte lota julo da la | On the day I stood at the trader's door |
K 頑固低音 | D旋律 | Wori jula nin sanu jula. | Trader of silver and gold. |
B即興的樂器間奏 | (樂器間奏,加上人聲唱誦) |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玉兔 紀念曼德拉(1918-2013):聆聽與說服的人道戰士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5553 )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