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匹茲堡的風水與風水師

2015-11-16 回應 2
作者:

認識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風水」是我從碩士階段就開始發展的研究興趣,博士論文處理的是水晶這樣一個全球化的風水商品如何變成台灣風水物?但是在每年唸書期間,我特別注意到風水在美國的流行。因為在去美國唸書前就透過朋友聽說風水在美國也很流行,而且流行的範圍早已超越華人社群,成為美國的大眾文化之一。所以我在去美國進修之前就許了心願,想要了解美國人到底怎麼使用風水?

美國書店裡的風水書

儘管至今我們已經很難說明風水在何時成為美國的大眾文化之一,但其實想要理解「風水」在現金美國的文化位置,可以從許多好萊塢電影中看到大致的輪廓。湯姆漢克演的《愛情速可達》、卡麥蓉狄亞主演的《婦仇者聯盟》、李奧納多迪卡皮歐的《華爾街之狼》等都可以看到,風水在這些電影裡雖然不是關鍵的劇情元素,但都反映出了風水已經成為美國大眾文化的一部份,為美國民眾普遍知曉。

美國常見的風水物

另外,風水相關的商品其實在美國也很常見,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景觀(materialscape)之一。除了在書店的宗教類櫃上可以看到很多風水相關的入門書之外,在許多販賣「新世紀運動」(New Age Movement)相關商品的商店,甚至是像Whole Foods Market這樣的有機飲食超市,其實也都有賣風水物。在這些商業空間裡,有賣佛像、印度薰香、基督教的天使卡、靈氣水晶、瑜伽教科書等。而美國所流行的風水商品也不如台灣多樣,多半是具有八卦或太極圖樣的掛牌,另外則是有「流水」動態的小型擺飾等。但從這些商品擺在同一家店裡其實就可以知道,風水在美國文化的商品分類體系裡,其實就是基督宗教以外的民間信仰,是民眾在基督教系統之外的信仰選擇之一。

然而,要了解美國人到底怎麼去操作或實踐風水,可以從「風水師」這個面向切入。因為風水師作為一個在地方上的「執業者」,不僅代表著他們帶著系統性的知識與技術在一個地方服務,另一方面也代表著這個區域其實已經開始有「市場」出現,需要這領域的專家來滿足風水消費者的需求。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於2009-2011年之間運用幾次寫作業的機會,針對匹茲堡地區的風水實踐做了一些小調查,希望能從風水師的面向切入來看匹茲堡地區的風水實踐,並希望從這例子中能對美國非華人社群的風水實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首先,讓我們簡單認識匹茲堡在美國的位置,因為這能幫助我們理解後面的資料。匹茲堡位於美東與美中的交界,2013年的統計指出目前約有30萬的人口。在20世紀上半葉,這裡因為是重要的鋼鐵工業城,所以也曾經是美國重要的移民之城,許多來自東歐的移民來到這城市變成鋼鐵工人,希望能夠實現他們的美國夢。但隨著鋼鐵工業在1980年代從匹茲堡移出,這個區域的經濟頓時失去重心,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整個城市的產業才逐漸發展成為以資訊、醫學、環境工程等為主,並且多次被美國雜誌選為全國「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the most liviable city)。在這樣的經濟轉變下,這個城市主要人口結構裡華人佔的比例並不高,所以在我離開匹茲堡之前,並沒有聽說過有任何的華人風水師在匹茲堡服務。相對地,在鄰近的克里夫蘭則因為過去有唐人街的緣故,還聽說有華人命理師在提供風水與算命服務。

Journeys of Life

除了在Central Avenue上的Whole Foods Market能偶爾看到風水相關的商品跟著印度瑜伽薰香一起賣之外,販賣新世紀運動相關商品的商店是在匹茲堡最容易接觸到風水相關資訊的地方。例如,在Shaydyside的Journeys of Life與匹茲堡北邊Sewickley的The Open Mind,那裡賣了很多風水相關的圖書,也有一些風水相關的商品。其中在匹茲堡最為流行的風水商品是一種水滴狀的水晶球,據店員說這不需要風水師的幫助就可以直接掛在窗上,能夠處理屋外的風水問題,幫助使用的人得到幸運。

The Open Mind

有趣的是,在匹茲堡市與周圍地區共有六位風水師,分別是五位女性一位男性,而且他們都不是華人,這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華人以外的風水服務的市場有多大。在這六位之中,我和其中三位訪談過。Phil Janetta,當中唯一的男性,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年輕時在日本跟著日本老師學習漢醫、易經與風水,然後在1996年成為匹茲堡的第一位風水師。Donna Rosa在匹茲堡開了一個風水補習班,主要教室內設計師風水原理,她在1994年在芝加哥完成了「認證」。Fawn Chang,則是在2002年於聖地牙哥完成了風水的學習,拿到了認證,並且在同年回到了匹茲堡開始她的風水服務生涯。

Fawn Chang

其中最有趣的是Fawn Chang。Fawn是一位白人女性,Chang是她前夫的姓,她年輕時嫁給了一位華人第二代移民張先生,所以冠了夫姓,還生了一個兒子。但是,這位張先生其實是位工程師,從小受美國教育長大,對於風水完全不信。反倒是Fawn後來對風水產生了興趣,在離婚後自己跑去聖地牙哥學習,最後成為一位風水師,還回到匹茲堡提供風水、命理與靈氣的服務。

這三位風水師都表示,匹茲堡居民開始注意到風水,大概是1995年以後的事情。在那之前,匹茲堡連風水相關的書都還沒有,所以對於風水根本無所知悉。但是,在那之後的二十年裡,隨著跟風水有關的電視媒體節目、圖書、新聞等,開始出現在匹茲堡地區,風水這個詞彙與概念也逐漸為當地人所熟悉。現在,除了圖書很方便就能取得之外,因為網路便利的緣故,更多的人透過網路來找到這些風水師們。事實上,在匹茲堡的風水師都有自己的網路聯絡方式,如個人服務的網頁或是部落格,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很容易就聯絡上他們。以Fawn Chang為例,她便經營了一個自己的部落格,上面也介紹一些風水撇步之外,也分享一些她對於風水實踐的一些想法。

Phil Janetta

和這些風水師們聊到各自的技術系統時,發現到他們所操作的皆不是我在台灣所聽到的門派。他們雖然都說自己用的是「羅盤」,但實際上就只是一個指南針,並不像台灣的風水師一定要拿一個羅盤在手,在顧客面前不停轉來轉去用以顯示出自己的權威。伴隨著這個,許多在華人之中所流行的風水派別,比方說「九宮飛星」、「三河派」、「三元派」或是「乾坤國寶」這類與羅盤上細節密切相關的技術系統,這些匹茲堡的風水師們自然皆不知曉。然而,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權威,各自仍然有自己的追隨者,幫他們介紹自己的朋友成為客戶,依賴口耳相傳的口碑這一點則是和台灣很相似。

另外,兩位女風水師都提到自己拿到了風水學校或是課程的「認證」,這跟我在台灣所收集到的風水師養成過程很不一樣。這兩位女風水師提到了各自在芝加哥與聖地牙哥的風水學校學習風水相關知識,並且還要經過「考試」的過程,才能拿到教學單位所發的「認證」。事實上,上網搜尋一下皆可發現,美國各大城市大概都有一所風水學校,用上課或是「函授」的方式來教授。但至於這樣的「認證」僅提供了這兩位風水師一個儀式性的認證過程,對於之後的執業並沒有太大幫助,畢竟風水師在美國跟在台灣都一樣,並沒有一個全國性(或是一整個州)的專業組職或是公會,來替認證證書進行背書(註一)。

在2009年四月的兩個下午,Fawn受邀到了卡內基美隆大學(沒錯,就是在同一個城市卻比匹茲堡大學還有名的那間!)的長青學苑(沒錯,就是老人大學)演講關於風水的基本常識。演講的時間約是兩個小時,現場來了約二十位長輩,幾乎都是女性,我則坐在教室的後方進行田野觀察,一來是想知道她要怎麼去解釋複雜的風水知識,二來也觀察現場觀眾的反應,想對於一般匹茲堡民眾的風水認知有些掌握。

在這個兩個小時的課堂上,Fawn簡單介紹起風水的起源,但很快地就切入到居家風水的分析層面。她並沒有提到太多台灣人熟悉的宗教性符號,例如八卦的各個卦象,或是太極之類的,而是將一個家的平面圖用九宮格來區分,然後將每一個方位連結到真實生活中的某一個部份,例如東南方是財富與健康、西南方代表親密關係、南方代表名聲等等,然後告訴聽眾這些位置上分別應該注意哪些細節,或是應該要擺放哪些器物等。Fawn也提到,如果家裡覺得這一陣子運氣不太好,或是要搬進去新屋,可以考慮在屋裡點燃北美印地安人或是印度人的薰香,幫房子做簡單的「淨化」(purification)小儀式。

Fawn Chang的風水課1

現場白髮蒼蒼的長輩們多半都已經過了七十歲,但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也分享說他們認為風水其實很有道理,有些房子真的住進去不舒服,也真的感覺到自己住在裡面時運氣好像真的變差了些。但是,這樣的一門課能否真的讓他們願意變成風水的使用者卻很難說。我試著和當中的長輩們聊天,問問他們為什麼想來聽這一次的演講,一位長輩回答我這其實這個長青學苑安排的演講,但是他自己也很有興趣,畢竟現在「風水」這辭彙已經很容易接觸到,卻還是搞不懂這到底是什麼?另外也有些長輩聊到了聽完演講後的感想,他們說一些原則很容易理解,像是把家裡整理乾淨,把不要的東西丟掉等等,但是一些比較麻煩的事,尤其是要額外消費的項目,對他們來說就很難接受了。

我另外一個好奇的項目是風水技術如何適應美國的建築環境?美國的風水實踐發展出了什麼樣的物質文化系統?這個系統所呈現出的物質文化又和台灣或是其他華人社群有何不一樣?舉例來說,因為美國的建築形式和台灣或是其他華人地區有很大差異,許多一層樓的房子多半都有「車庫」,而且還常常就是和房屋連結在一起,車庫門甚至往往比房子的門還大。這在台灣的風水師來講就形成了「雙門」,象徵著「哭」的意象,算是煞氣的一種類型;比房門還大且連結在房屋上的車庫門,在台灣風水師眼裡,其實也有「喧賓奪主」、「主客不分」的意象,也算是一種煞氣,象徵著社交關係容易發生不和睦的問題。但是對於這幾位美國風水師來說,他們似乎直接不管車庫的部分,只管居住的範圍本身,車庫只要清潔就好。觀察到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神像」的位置,台灣風水師常建議擺放「神像」或是「祖先牌位」的地方,這幾位風水師則建議可以擺放十字架,或是天主教的聖像。

在風水師之外,我也試著和一些使用風水的匹茲堡民眾聊他們用風水的過程。有些是風水師的客戶、有些是透過朋友介紹而認識,也有些是我受邀做風水相關演講時所認識到的。和台灣的狀況一樣,這些一般民眾對於風水的認識自然沒有風水師來得深入,但是他們都普遍認為「風水」提供了一套佈置家裡的原則,並且告訴他們家裡什麼東西該整理,或是提供了佈置家裡過程中一些方向。

上面這個態度和台灣人比較不一樣。台灣人已經在日常生活之中接觸過太多風水的資訊,所以在態度上也就把其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但是匹茲堡人用風水還帶了一種對於東方神秘的嚮往與好奇,他們雖然未必能把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像台灣人一樣跟風水連結在一起,但卻還是願意做個嘗試。

Fawn Chang的風水課2

儘管從比較正式嚴謹的角度來評判,這個小研究可能並沒有什麼效度,但還是可以看出「風水」在美國社會裡的一些特徵。首先,風水是美國「大眾文化」的一部份。相較於台灣、華人社會或是東亞社會裡,風水早已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份,並且已經形成一套獨特的宇宙觀(cosmology)或是與命運觀念相綁的「世界觀」(worldview),成為面對生活難題的一套解釋原則或解決策略之一。而對於一般美國民眾而言,風水僅是大眾文化的一部份,有點像是一種流行,使用者比較像是嘗試一種新鮮的事物,抱持著「試看看」的心態來使用風水。他們的話語中的口氣,頗像是美國社會裡喜歡日本動漫的年輕人,覺得很有趣所以嘗試看看。

其次,美國風水師就像台灣風水師一直在適應新的建築型態一樣,也努力運用個人所學習到的風水技術原理原則,來適應美國的建築形式與地景。每個區域往往因為天候與地理條件發展出了不同的建築型態,四處移動的風水師,也得讓這套源自於華人地區的技術,能夠適應美國各種類型的建築,甚至在自己的經驗上,去修正優化所使用的風水技術,讓自己更有市場上的競爭力。

另外,儘管這個研究因為自己在匹茲堡的時間並沒有很長,也並沒有做得很深入,但是從這些已經收集到的資料上來看,似乎能發展出更多的人類學問題出來,也可以對於人類學在「風水研究」的課題上有一些反思。

人類學家不太去問「為何風水有用?」,那是風水師要去回答的問題,而是比較傾向去問「風水為何被『認為』有用?」、「風水用在哪些『社會』或是『文化』問題之上?」,也就是說人類學者對於風水的研究不光只看到物質面或信仰面,而是進一步地去探討背後的文化原則與社會運作邏輯。例如漢人的親屬原則,國家與地方社會之間的空間政治等,但是在這樣一個接觸風水只有20年的西方社會,我們能夠用風水講出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或是風水到底反映出來了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運作邏輯?

從風水的分佈地理來看,我們必須要先接受的是風水已經並非僅是華人文化圈裡所獨有的文化現象。事實上,我們所熟悉的鄰國像是中國、日本、韓國與越南,其實都可以看到風水的使用,並且也都因為各自的人文環境、地理條件、建築傳統發展出了不同的風水實踐方式與物質文化體系。而當我們看到了風水在匹茲堡這樣一個西方城市裡竟然慢慢地發展起來,我們更應該要意識到風水在這全球化的時代裡早已跨越了族群與地域。只是,這些西方實踐風水者的動機背後又有什麼樣社會或是文化性的因素在推動著?長久實踐風水之後,對於這套符號與物質文化體系又發展出什麼樣的理解或是新的技術?這是值得人類學家需要長期觀察的,也是等待人類學家去進一步詮釋的。

The Open Mind內部

而在人類學探討文化交流傳播的研究中,多半可以看到在這樣的過程裡,複雜的在地知識與技術系統往往其實很難直接傳播,但是在這之外簡單的原則、容易理解的觀念、簡化過後的符號系統則容易被模仿、引用或是傳遞。在觀念或是行為原則之外,器物的模仿與挪用更是常見,這些跨族群或是地域的物質文化,被不同的族群以自己的方式使用或是理解,更成為文化交流的先河。傳播到美國的風水自然也是這樣,很多需要文化知識來理解的複雜技術,其實(還)無法完全被轉譯成為英文。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美國風水師在學到了基本道理之後,開始因應環境需求,正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水技術。只是,這樣的實踐還能被稱之為「風水」嗎?亦或是「風水」本身根本就沒辦法有清楚的技術型定義?

研究中國風水的歐洲人類學家Ole Bruun (2008)曾在An Introduction to Fengshui 一書中提醒讀者,風水正在西方世紀開始流行,是值得注意的文化現象。但是Bruun其實並沒有進一步指出該從哪個角度切入,又或是該從哪個理論觀點來看待這些現象。在這文末,我想或許匹茲堡的風水可能可以帶給我們對於「全球化」理論的反思。在理論上,全球化往往容易跟「西化」或是「資本主義化」連結在一起。但是匹茲堡的風水實踐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東方文化系統如何在這個時代、這個區域裡慢慢地紮根下來。這個紮根的過程其實跟其他美國社會的其他東方經驗,如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漫畫與靈氣等等,可能都有類似的進程,是一個從大眾文化逐漸發展起,然後於地方上慢慢蓬勃起來的文化。這挑戰了「全球化」理論中的「西化」假設,更帶著我們有機會看到一個不同的全球化方向(註二)。

另外Ole Bruun (2003)在Fengshui in China:Geomantic Divination Between State Orthodoxy and Popular Religion這本民族誌中,曾以中國風水師在文革期間與改革開放之後的遭遇為軸線,介紹風水在中國於過去五十年之間所遭遇的狀況。這個從風水師切入的角度其實也很適合來研究美國的風水文化,因為這些「執業人」成為風水這個文化最重要的傳播者,也是整套知識與技術的上游。透過對於這些風水師的掌握,除了生命史之外,不管是他們技術養成的過程(風水學校的訓練)、技術內容的轉變(地方建築的適應),或是服務成績的變化,其實都能幫助更有脈絡地去梳理美國的風水文化現象。

註一:根據自己諸多風水師的訪談經驗,台灣的風水師除非是有能增加神秘色彩的家學淵源,不然多半不會講太多自己是跟誰學習風水,或是僅點到為止,不然就是說自己其實拜過很多老師,然後聲稱自己整理出了一套真正有用的風水技術。

註二:相關的研究其實很多,例如美國社會裡瑜伽的盛行,近年日本動漫的流行等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尋相關文獻。

本文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授權。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
咖啡海 匹茲堡的風水與風水師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479 )

回應

* 請注意:留言者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1

大約2001還是2002年的時候,
老媽獲得了一個到緬因州公費短期留學的機會
於是那年暑假,老爸帶我和弟弟去看老媽
那時也在波士頓的機場,看到很多桌面流水
或寫著「Fong Shui」,「風水」之類的風水小物
當時或許正處於這股潮流開始的時刻
所以一家人還為了這個發現驚奇了好一陣子

後來弟弟從密西根留學回來的時候
某天忽然說:「總覺得這世界比我出門時又更了解彼此了一點」
照這樣看來,似乎真的是這樣,世界一點一點每天都在改變呢

2

剛好最近看了一個Vera Wang 的訪問,身為全球婚紗知名設計師,他也相信風水。時尚大師和風水的互動,滿有趣的,和各位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Y3FQ5zPzs
(2:06處有相關)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basic comment

  • 自動斷行和分段。
  • 網頁和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轉換為連結。
CAPTCHA
回答以下問題幫我們減少機器人的擾亂....
1 + 0 =
計算出這道簡單的算術題並鍵入答案。例如、1+3,就輸入 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