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劉子愷
結合文化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的田野研究方法,關注於文化、語言和階序化間的多重而對立的互動關係,人對階序化關係和語言意識型態的文化實踐過程。研究興趣包含:數位人類學、語言人類學、手機溝通、中國少數民族的遷徙與打工、宗教變遷、南傳佛教的跨國網絡、文化遺產、全球化與在地化、中國研究、緬甸研究。
2019-04-22 劉子愷
演算法 手機 優步

智慧手機App連結的「優步景觀」:人類學、演算法與工作觀

不論是美國、臺灣或允許優步服務的其它國家,優步司機總是擺盪在彈性工作和枷鎖工作的勞動結構關係中,也需面對優步司機不是優步員工的挑戰,優步app所帶動的服務模式和意識型態,看來似乎沒有文化霸權式的影響和壓迫,但呈現出優步景觀以共享經濟的語彙作為手段、演算科技為運作邏輯,優步演算法對人所帶來的影響是碎裂化、邊緣化和不確定性。
2017-12-11 劉子愷

從大學教科書探尋「語言人類學」的軌跡

我將以語言人類學的教科書為主題,從1993年問世的第一本語言人類學的教科書談起,簡要地說明不同作者在更新語言人類學教科書的版本時,會修正哪些舊版本的說法,或加入哪些新議題。也嘗試說明1993年和2017年出版的語言人類學的教科書的基本差異之處,以探尋語言人類學自1960年代「溝通民族誌」(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1980年代的「語言社會化」(language socialization)和「展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y)、1990年代的「語言意識型態」(language ideology)和「語言復振」(language revitalization)的研究取向興起之後,發展出不同於1960年代以前的語言人類學的歷史背景,此發展也與當代語言學的研究趨勢有其不同的關注焦點。
2016-08-15 劉子愷
音樂 邊境

邊境地下搖滾樂團的音聲吶喊與跨界

今年七月底,中緬邊境的民族青年利用網路社群傳來當地即將舉辦的佤族音樂節的訊息,這也是佤族青年創辦的滄源搖滾社所主辦的第十九屆滄源搖滾音樂節。在邊境地下搖滾樂團的吶喊中,我們可以聽到從搖滾樂團的地下性到在地性的塑造,再到二零後所喜愛流行樂風的搖滾風格,如同一幕幕一明一暗的故事情節。當旅遊論述出現在佤搖滾音樂的場合,搖滾音樂的地下性消逝、舞台燈光熄燈之後,留下來的會是什麼?而不變的又會是什麼?嘶吼聲、吶喊聲、壓抑情節的出口… 佤族搖滾歌手們正大聲地吶喊想留下曾經走過的痕跡與音聲記憶。
2015-11-23 劉子愷
家屋 語言

豪宅的語言想像:台中七期的城市意象與廣告語彙

當溫暖的家屋成為商品時,房屋建商廣告上的語言是如何彰顯其價值,並掩蓋建案背後不平等發展的狀況?本文以台中七期重劃區為例,分析此空間形象是怎麼透過「家庭」、「名宅」、「歐風」等詞彙被建構起來,而在此過程中,當地的歷史是怎麼地被消抹、遺忘。
2014-12-22 劉子愷
台中 地景 手機 空間 語言

城中城:走入台中火車站前的老社區和第一廣場大樓

2000年代初期之後,第一廣場大樓和附近商店在週末期間已成為中部地區東南亞移工購物和聚會最主要的地點。它的特色是本地居民與東南亞移工並存的老商業區,東南亞移工往往只利用假日造訪第一廣場,他們並不住在這裡,住在老社區裡的多數是年紀較長的老台中人。這裡的空間意象就彷彿一座城中城,一個由本地老居民與外來年輕移工並存而拼湊出的都市空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