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info 謝ㄧ誼 陽明交大文化研究中心/客家學院人社系 2023-10-10 謝ㄧ誼 藝術 勞動 小島晚上水很冷 你有看過一個活生生、不停變化的藝術生物嗎?當森林水滴落到雕塑作品之上,會與石膏中的化學物質發生變化,藝術品一直在展期產生變化。以上是謝一誼老師遠赴芬蘭進行潮濕宇宙政治及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經驗。觀展時,她也觀察到另一種政治:藝術勞動與報酬不對等的全球社會問題。當藝術、策展專業者為社會帶來創新意念及作品,他們卻沒辦法利用勞動本身掌握收入,要依賴難以控制的名聲。從非人到人,展覽到勞動,謝老師讓我們思考藝術展示中觀眾視而不見的藝術勞動。 2022-08-29 謝ㄧ誼 水體 人類世 藝術 吃冰 夏天就是要吃冰。 你有否想過,吃冰原來和身體、微生物、細胞有關,水也以蒸汽、液體、冰的形式出現在城市、淨水設施,河溪、大海和空氣之間?陽明交通大學的謝一誼老師,以水體與世界的種種親密關係作為主題,從學術、藝術、生活中出發進行創作,讓我們知道,如可走出人類中心與自我中心的困局,或許有更多的靈光一現的思考。 2021-09-09 謝一誼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不均衡發展的五十道陰影 面對著發展危機,影像能夠做些什麼?民族誌影片能否捕捉現實,同時乘載希望?「發展為了誰?」裡的影片,不迴避揭露新自由主義下以「發展」為名的政策,往往建立在反民主的程序上,更指出21世紀的掠奪式資本積累,將土地,自然,以及仰賴自然為生計/生命的社群,一起「廉價化」與邊緣化的新局面。 2020-02-17 謝ㄧ誼 醫療人類學 中國 公共衛生 非戰之戰與幽靈手臂 當「戰爭」這樣的疾病隱喻,再度被放置到公衛政策的核心; 當地方政府,城市,或是國家,這些疆界的守門員,無視碎裂化的「移動」作為當代中國,以至於是當代世界基本生存與勞動現實,這樣的狀態,卻汲汲營營於發動一場「防疫戰爭」; 此一致命的錯估,是在這個相互連結的全球網絡上,展開一場「非戰之戰」。本週,謝一誼老師帶領我們了解在市場經濟當頭的中國生病,是怎樣一回事;人類學家正在重新思索這一場新冠狀病毒防疫的非戰之戰,你呢? 2018-04-30 謝一誼 多物種 民族誌 多物種民族誌與資本的五十道陰影 松茸、昆蟲、蝸牛、思考的森林、還有鴿子,這些乍看之下迥異於經典人類學的主題,怎麼幫助我們理解都市環境,科技與技術,以及人類和非人物種(nonhuman beings) 的交往呢?人作為一個物種,與其他物種之間,存在著什麼樣錯縱複雜,愛恨情仇的關係,進而形塑了「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過程呢?人類學界近年來,在多物種民族誌(multi-species ethnography)書寫上的興趣,心心念念地就是希望能回應這些問題。
2023-10-10 謝ㄧ誼 藝術 勞動 小島晚上水很冷 你有看過一個活生生、不停變化的藝術生物嗎?當森林水滴落到雕塑作品之上,會與石膏中的化學物質發生變化,藝術品一直在展期產生變化。以上是謝一誼老師遠赴芬蘭進行潮濕宇宙政治及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經驗。觀展時,她也觀察到另一種政治:藝術勞動與報酬不對等的全球社會問題。當藝術、策展專業者為社會帶來創新意念及作品,他們卻沒辦法利用勞動本身掌握收入,要依賴難以控制的名聲。從非人到人,展覽到勞動,謝老師讓我們思考藝術展示中觀眾視而不見的藝術勞動。
2022-08-29 謝ㄧ誼 水體 人類世 藝術 吃冰 夏天就是要吃冰。 你有否想過,吃冰原來和身體、微生物、細胞有關,水也以蒸汽、液體、冰的形式出現在城市、淨水設施,河溪、大海和空氣之間?陽明交通大學的謝一誼老師,以水體與世界的種種親密關係作為主題,從學術、藝術、生活中出發進行創作,讓我們知道,如可走出人類中心與自我中心的困局,或許有更多的靈光一現的思考。
2021-09-09 謝一誼 民族誌影片 [2021民族誌影展]不均衡發展的五十道陰影 面對著發展危機,影像能夠做些什麼?民族誌影片能否捕捉現實,同時乘載希望?「發展為了誰?」裡的影片,不迴避揭露新自由主義下以「發展」為名的政策,往往建立在反民主的程序上,更指出21世紀的掠奪式資本積累,將土地,自然,以及仰賴自然為生計/生命的社群,一起「廉價化」與邊緣化的新局面。
2020-02-17 謝ㄧ誼 醫療人類學 中國 公共衛生 非戰之戰與幽靈手臂 當「戰爭」這樣的疾病隱喻,再度被放置到公衛政策的核心; 當地方政府,城市,或是國家,這些疆界的守門員,無視碎裂化的「移動」作為當代中國,以至於是當代世界基本生存與勞動現實,這樣的狀態,卻汲汲營營於發動一場「防疫戰爭」; 此一致命的錯估,是在這個相互連結的全球網絡上,展開一場「非戰之戰」。本週,謝一誼老師帶領我們了解在市場經濟當頭的中國生病,是怎樣一回事;人類學家正在重新思索這一場新冠狀病毒防疫的非戰之戰,你呢?
2018-04-30 謝一誼 多物種 民族誌 多物種民族誌與資本的五十道陰影 松茸、昆蟲、蝸牛、思考的森林、還有鴿子,這些乍看之下迥異於經典人類學的主題,怎麼幫助我們理解都市環境,科技與技術,以及人類和非人物種(nonhuman beings) 的交往呢?人作為一個物種,與其他物種之間,存在著什麼樣錯縱複雜,愛恨情仇的關係,進而形塑了「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過程呢?人類學界近年來,在多物種民族誌(multi-species ethnography)書寫上的興趣,心心念念地就是希望能回應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