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4-11-28 林秀幸
國家 政治 選舉

勝文的隱喻

讓我們跳過選戰的熱門話題,回到被選舉熱情衝刷掉的「初始勝文現象」。換句話說,不管勝文選不選得上或開不開心,勝文的出現本身在社會科學上就是一件很重要的現象。
不管選舉結果如何,勝文開不開心,戰局不只在柯、連和馮(我沒有忘記光遠)。戰局還在全球、國家、人民之間的戰線上拉鋸,才正要開始!
2014-11-28 陳文德
基隆 政治 選舉

從基隆看九合一選舉:華麗支票的背後

星期六即將投票的九合一選舉,範圍涵蓋六都、縣市到最基層的村里,雖是「地方選舉」,說是「權力保衛戰」,也不為過,畢竟對於執政黨而言,一旦這次選舉重挫,屆時任期一年多的總統也就只能困在「中央」發令。
在選戰中開支票的計畫中,基隆市是如何被定位的,尤其當原來的臺北縣與桃園縣先後升格為直轄市後,基隆更形同是緊鄰臺灣海峽的一座邊城?這樣的定位又透露出政府怎樣的區域發展視野?
2014-11-24 洪廣冀

真理公車亭

在東經零度九分、北緯五十二度十二分的地方,有個小小的公車亭。如以行政區劃來描述的話,這公車亭位於英國英格蘭劍橋郡新市場路540號前。這公車亭是我每天等車上班的地方。前幾天我發現有人在亭旁立了個小看版,上有Veritas一字、房子圖樣一個與箭頭一枚 (圖一)。自從有了這個小看版後,等公車便成為我一天最愉悅的時光。
2014-11-19 咖啡海
宗教 選舉

選舉的「民意」與「天意」?:台灣選舉時期風水新聞的人類學觀察

今年正逢市長大選,到底連勝文與柯文哲兩位當中誰比較有「市長命」呢? 每當台灣遇上大選,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除了報導藍綠鬥爭之外,另外一個有趣且值得觀察的現象便是媒體如何報導每一位候選人的「風水」如何?這篇文章偏重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分析這些相關的新聞報導內容,作為未來相關研究的一個初探,也試著從民俗的角度來試著詮釋連柯兩位所代表的符號意義。
2014-11-17 清華學子

向死之生:一封給老師帶走的信

當死亡突然降臨,我們被甩入無底悲地。時間滴滴答答,人來人往,一如平常。心慌的是沒有儀式,沒有嚎泣,沒有聯繫,甚至連到哪裡去見最後一面,都像網絡上的訊息飄渺無依,荒謬有如一場騙局。時間依舊滴答,大家照樣忙來忙去。只是陣陣傷感卻一直加劇。我們不是家人,個資法阻我們第一時間前去。但我們精神的家,崩解的傷痛,竟然無從療癒。就是看不到、見不到、聽不到、觸不到、摸不到,您去得那麼快,我們有想要跟您說的話,該得從哪裡說起?向哪裡說去?
2014-11-13 Runningnoseky

關於小白的兩三事(下)

[作者的話:本人絕不太監,下面不但有,而且還頗長,但就是需要點時間醞釀一下…] 故事發展到這裡,好像裡頭盡是一些刻劃人心險惡、描繪社會黑暗面的情節。但我在此必須特別強調的是,蘭嶼人其實並不喜歡佔人便宜,而且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他們往往是主動釋出善意的那一方。與其說他們會想盡辦法讓你吃虧,不如說他們的所作所為,大抵都是在捍衛自己的正當利益。
2014-11-10 咖啡海
人類學反思 田野 社會企業

在芭樂園裡的人類學家:社會企業野火下的一些人類學想法

大家好,我是「芭樂人類學」的菜鳥,還不太能掌握這裡的調性,這篇文章比較接近最近的一些工作隨想,還請大家耐著性子看ㄧ下。 10月初的時候,我和所屬的團隊帶著一批中山大學企管系「管理名著選讀」的學生到甲仙跟著當地的愛鄉協會、農民與外籍配偶做農事體驗。
2014-11-03 邱韻芳
原住民 日本

餘生:賽德克巴萊之後

上星期六早上,我坐在西門町的真善美戲院中觀看《餘生》,環顧整場不到二十位的觀眾,想起三年前《賽德克‧巴萊》一片引發的空前盛況,心中不免有許多的感慨。魏德聖導演對於霧社事件這個題材長期的投入與付出以及個人的魅力光環,讓許許多多的觀眾得以認識霧社事件與賽德克;然而,也因為魏導如此巨大的光環,某個程度讓一些不同的聲音自願或不自願地在公領域降聲或噤聲,以致無法讓不同觀點做更深入的對話與討論。我相信後者絕非魏導的本意,也非其所樂見,否則他又何需如此大力地鼓勵與支持《真相‧巴萊》與《餘生》的出版,這三個不同的媒介(電影、書與紀錄片)加總起來,應該才能拼出魏導心目中更完整的霧社事件圖像。
2014-10-29 左拉與芭樂農工們

小確幸是一桶餿水

不是林鳳營牛奶的黃麴毒素好香好濃,也不是頂新味全的餿水廢油也好香好濃,而是甘甜啊甘甜的本土芭樂。食安事件頻繁,人心惶惶,「沒有證據說明會致癌,但也沒有證據說明不會致癌」是什麼可悲的邏輯?我們的社會文化出了什麼問題,搞得人民要當二等機器人,只喝低劣的工業廢油過活?原來小確幸不是只是吃好吃的忘掉憂愁,而是讓大財團把毒品當成食品餵,人民還說「再來一碗」。這其中牽涉的政治經濟圖像是什麼?根本的解決之道又是什麼?請看芭樂農工與人類學者,共同討論大廠商的「黑心文化」。
2014-10-27 傅可恩(Kerim Friedman)

泡沫紅茶的符號學

看到McCafé也做起珍珠奶茶的廣告,其內容對我而言很震撼甚至有點不舒服,但是這凸顯了台灣式奶茶的全球擴散。我想這也反映出飲料與異國情調的亞洲(後)現代性之間的連結。然而,在此我意圖聚焦在台灣脈絡下的奶茶符號學;運用奶茶來觀看,嘗試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台灣式現代性。
2014-10-20 建芭樂
中國 觀光

透視熊貓們的海外旅行

「撒尿熊貓」是中國中央衛視(CCTV)製播的一部宣導短片,短片裡把中國觀光客在雪梨的脫序行為,描述成一群不守規矩的熊貓(misbehaving pandas),希望提醒中國觀光客在海外觀光時能夠更文明。隨著「陸客走向全球」,「陸客」相關議題在觀光研究裡,不僅構成John Urry所提出「觀光客凝視」的討論,「被凝視的觀光客」本身更成為值得討論的有趣議題,作為國家考試受訓的合格導遊的「建芭樂」就來聊聊這幾年田野裡的觀察。
2014-10-13 羅素玫 Alik Nikar

啥米呀,墓仔埔也敢去?—人類學田野奇遇記

每次輪到芭樂排班的時候,我的焦慮症候群就要發作一次,慨歎自己隨著年紀的增長,幽默感和與眾不同的氣勢都已隨著體脂肪的增加而消散,日復一日的規律工作和生活,似乎也沒有甚麼好多說的。
2014-10-06 蔬粒王
原住民 文化遺產

全球原住民運動與文化資產權 – 現狀、困境與呼籲

人類學家James Clifford在其2013年最新著作“Returns: Becoming Indigenou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探討在全球化快速進展的世界,世界並沒有因此趨向同質性發展,原住民族、土著、少數民族並未如過去預期地隨著資本主義的散播與全球化的力量而消失,相反地,歷史與文化呈現了多重的過程與發展的可能性。
2014-10-01 林秀幸
中國 國族主義 運動 香港

香港人的「盾牌」上畫著什麼?

香港此役為何如此驚心動魄,為何大家都流淚了,為了什麼或誰?香港人?我們?文明?歷史?讀了容邵武老師和吳叡人老師的文章後,我企圖轉譯一個人類文明的戰役,在文化和政治的深度、視野和未知的重量。
2014-09-22 高雅寧
飲食

人類學家的實驗廚房

阿基師為什麼要下跪呢?因為他代言的牛頭牌紅蔥肉燥染上一身餿。部份輿論認為他說到做到是真男人,有些人認為矯情。 每次食安出現問題時,我們經常把矛頭指向官方、指向商人、甚至指向食品的代言人,不過我們或許可以逆向思考一下,身為消費者,我們難道不是共犯嗎? 當然我不是說政府可以免責,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喊政府出來負責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2014-09-16 芭樂貓

禪師與小沙彌的那根指頭

一天,有一位名叫實際的比丘尼來到金華山俱胝禪師的道場,戴著斗笠手執錫杖遶著俱胝和尚走了三圈。 「什麼是佛?你說得出來我就脫下斗笠!」 連問三次,俱胝禪師都瞠目不知所對(這是哪來的神經病?),比丘尼轉身就走,禪師連忙站起來: 「天色暗了,要不要在這裡暫留一宿?」 比丘尼仍然鐵著臉: 「你答得出來我就留下」 禪師還是無言以對(你到底是在說三小呀?),比丘尼轉身離去了。
2014-09-15 楊政賢

激情的「國家」•寂寞的「島嶼」 -- 從「廣大興號」到「小七」之蘭嶼不啟示錄

【序曲】安全島 很久很久以前,臺灣、綠島、蘭嶼、小蘭嶼、高石台、巴旦島幾十個島和菲律賓,本來是互相連接的一個長型大島,因為當時的人互相殘殺,從臺灣來的人和從菲律賓的人,欺負在蘭嶼的人,殺了他們,於是天神可憐蘭嶼的Tao人被殺,所以把地震動,把島嶼切開,於是蘭嶼形成了一個島嶼,島與島之間有隔海於是Tao人在島上很安心,沒有從外面來的人來殺他們了-- 。
2014-09-14 Runningnoseky

關於小白的兩三事(中)

從一種現象學的角度來進行觀察,摩托車前座與後座之間那僅僅數公分之遙的距離,實在很難不意味著某種親密關係。因此,蘭嶼人會把白天共乘一台車和晚上同睡一張床兩件事聯想到一塊,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太過跳躍的想法。從這個概念出發,如果你每天都固定和某個異性同進同出,那麼你們應該就是感情深厚的伴侶。如果你每天都載不同的異性、或是上不同異性的車,那麼你大概也就是貪玩愛亂搞的那種貨色。
2014-09-08 Runningnoseky

關於小白的兩三事(上)

這一回,我想說說和我的摩托車小白有關的那些事。 我是在2008年的九月,下定決心離開田野,回去面對論文與人生。算算,也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在我離開蘭嶼之前,我把小白送給了我的當地好友老六,藉此感謝他這段時間以來的照顧。之後我就沒再過問小白的事了。後來,聽朋友說老六把小白改裝了一番,外型變得很拉風;又過了一陣子,則聽說老六換了台新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