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4-03-24 暴民kaka
政治 經濟

反/服貿ing:幾則經濟人類學筆記 (下)

為何有些未來必受影響的人卻無法認識到服貿是一項攸關台灣民主、經濟與國家安全的協議?會問「服貿與我的生活有何關聯?」或者坦承不知道服貿內容的人,是因為對服貿沒有切身感。這是知識欠缺的體現,而執政者企圖遮掩、失職的媒體當然與打造一般人在政治經濟上的知識欠缺有關,更是過去威權統治心態的殘存。
2014-03-23 暴民kaka
政治 經濟

反/服貿ing:幾則經濟人類學筆記(上)

了解不同解讀協議內容版本與立論所持的經濟前提,通常就蘊含了解讀者對政治體制的想像,以及對於執政者能否有效進行經濟治理的期望,或者說,政府或國家的性質。
如果服貿是一股隱約正在形成中的牽涉到妳、我與臺灣社會將變成怎樣的社會的結構性力量,那麼,經濟人類學要面對的是這股結構性力量究竟會如何牽扯了怎樣的社會形構?未來的臺灣社會將變成怎樣的面貌?
2014-03-22 左拉
全球化 政治 資本主義 社會運動

雷神野草莓: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我們根據物資網站發現需要瓦斯罐與三十雙工地手套。所以跟學生從新竹出發在桃園路上五金行買了三十罐瓦斯罐與三十六雙工地手套,男研究生解釋道,物資部天冷要現場野炊煮薑湯給大家喝。結果五金行老闆一聽到我們要去立法院,立刻免費大送我們兩排,又說,真的要去立法院嗎,對,又多送我們兩排瓦斯,通通拿去。老闆的阿莎力,讓我們的「領導」直說「人間處處有溫情。」然後她說:「等到中資全面進駐台灣,這樣小小間的五金行,就再也不會存在了。」
2014-03-17 邱韻芳
台北 巴西 發展

兩個有關「發展」的漁村故事

你知道台北市裡面也有漁村嗎?從淡水河口到巴西海口,有不一樣的河海地貌、豐饒、和人文景致,但是卻同樣地經歷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共振效應,卻又因不同政經脈絡而生出不同的「環境與政經產物」。那邊成就了「機動船」和「貧富差距」,這邊經歷了「廢土傾倒」和「單車市長」。
2014-03-10 Runningnoseky
田野

按摩椅上的人類學家

許多年前,我的同學告訴我,我看起來像是個「安樂椅上的人類學家」。 她倒不是在挖苦我;我自己也清楚,我這人確實很容易留給旁人一種循規蹈矩、保守拘謹的書呆子印象。個性率直如她,或許只是把我身上那股清末民初的陳舊氣息,下意識地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安逸學術生活聯結在一起──我看來挺適合那種成天在書堆裡發掘事實,在安樂椅上神遊田野,一板一眼、有條有理、外加沒血沒淚的生活方式。
2014-03-03 玉兔

消失的竹林? 不消逝的天穿山歌 !

竹東客家小鎮上,阿菊在竹東天穿節,足足連續聽了四天從早上八點到六時日落的山歌賽事。在累翻返回高雄的車程上,腦中全是四句一葩,每句七字的客家聲韻:有老山歌、山歌子、有平板、有戲曲,竟然停不下來。聽著這些「九腔十八調」充滿情感的虛字加上蜿蜒的滑音,或快或慢,時而鏗鏘,時而纏綿;歌詞文本有的詼諧勸世,有的絕望嘆息,伴隨著演唱者的美嗓質地和認真表情,真的是「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嗎?
2014-02-24 小林尊

徐冰的〈天書〉和〈背後的故事〉作為主體的自我覺察

北美館徐冰策展2014/01/25 - 2014/04/20 當代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國藝術作品總多少帶有一些特色:結合令人瞠目的人物力的大型裝置藝術、自中國元素為出發點又以現代人類普遍經驗為訴求的成長經驗,或是中國式反諷卻能博得西方思維支持理解的反思題材。
2014-02-17 非基改芭樂

環境人文的尺度下看農業倫理

人類為了自我生存而對環境大規模的破壞,的確來自於農業的發展。如果曾經修習過人類學導論,大概記得人類的生計模式類型,通常會討論從小型狩獵採集到農耕的轉變:包括定居,開墾灌溉渠道,保留種子並且嘗試進行育種,以及使用大型器具。但是這些轉變都有一些共同點,就是「不可逆轉地改變地景」,同時把原來作為食物來源或者是狩獵採集協力者的物種,開始當做是害蟲而迫害之。最明顯的一個例子,來自BBC的環境紀錄片「人類星球」,撒哈拉沙漠南面的馬利農夫為了保護自己的農作,免於受到如蝗蟲般的「奎莉亞」鳥的吞食,會在奎莉亞鳥巢密集的樹附近設下火線,等到黃昏倦鳥歸巢,一舉把鳥巢和鳥都用油燒了。想像著整片樹林的鳥都被「屠殺」的這個畫面,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創世紀裡上帝會不喜愛農人該隱所奉獻的作物:因為農人為了收穫用的手段, 為了規模以及效益,造成無法返回的傷害。
2014-02-10 林秀幸
學術政治 政治

亮不亮沒關係

最近突然常聽到一句流行話:「亮點」。由於那個「點」字,總讓我懷疑這個詞是從中國進口的,譬如重點大學、重點城市…。就算不是從那邊傳來的,也是很類似的邏輯。一種要找「點」的狂熱,或…「強迫症」(我本來不想太早表態,但是實在找不到詞)。當我一上google鍵入這個詞,立刻跑出:亮點經濟、亮點計畫、亮點英文...
雖然這個詞對我有點刺耳,本來並沒有太想就此發揮。但是最近發生在周遭的事物,讓我懷疑這個詞就像某個大明星一樣,或是像法國哲學家說的「文本」一般,具有自動衍生「亮度」、不斷擴充規模的能力。不只不斷複製同一基因,也鼓勵其他基因突變,社會資源也急著朝它集中。
2014-02-03 芭樂貓
文化資產 考古

考古遺址與逝者之城

大二及大三的暑假我參加了宜蘭大竹圍遺址的發掘,這個遺址包含了鐵器時代舊社遺存及新石器時代繩紋紅陶文化兩個不同的文化層,尤其是繩紋紅陶文化的部份保存狀況良好,出土相當多的陶器和石器,當時可以算是宜蘭發現最大規模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但它的位子正好在籌建中的北宜高速公路礁溪交流道的匝道出口,於是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進行發掘評估工作。
2014-01-20 malaita

該不該去看黃色小鴨呢?

親愛的芭樂人類學家,
黃色小鴨來台灣後,臉書上很多朋友都分享了與小鴨合影的照片,我一直無法下定決心要不要去看──黃色小鴨很明顯就是商業活動,總覺得一窩蜂、湊熱鬧有點無聊, 在桃園和基隆更出現三條線、消風、爆破、髒污等負面新聞。但是我這樣想是否只是自命清高?沒看過有什麼資格批評別人?你覺得黃色小鴨真的值得一看嗎?
2014-01-13 羅永清
原住民 生態 芭樂

芭樂人、芭樂魚、芭樂狗: 試想臺灣原住民族所謂「真正的」物種

「芭樂」客家話叫bale,台灣先民稱之為拔仔(bala),巧的是泛泰雅語言以「bale」為「真正」的意思。許多原住民稱之為「真正的」物種,如苦花魚、桂竹、黑狗等,何以為「真正」?令人好奇;相對於真正的物種,難道有假的物種嗎?苦花魚為真正的魚的話,其他的魚就不是魚了嗎?如果套用番石榴不是真石榴的邏輯,其他的魚不是魚,苦花魚才是「真正的魚」,難道是認為其他的魚沒有苦花魚的特質嗎?而這個特質是什麼?真是個跨生物及生態及文化人類學的問題!
2014-01-06 左拉

熱氣球女孩的土耳其歷險記(上)

我們要去土耳其了!「讓我們邀請白金鑽石卡、金卡、銀卡、寶石卡會員優先入座,其他人請繼續罰站,除非你很老、坐輪椅或是懷孕、殘障或帶小孩…」機場真是全球封建社會大顯露的地方,而安卡拉真是非常凱末爾式的首都。CIA常常邀請各國頭號抗議份子、獨立運動份子來JW Marriott @ 安卡拉這類豪華飯店「開會」,以美好物質生活說服他們繳械投降、向美國輸誠。然後CIA的agent就會跟他們說,你們乖乖的,就會有享用不盡的福利。結果優格與起司會新鮮地跳到你的臉上,蘇菲旋轉舞並不讓人暈頭轉向,但是土耳其的高鐵卻比自強號還慢!
2013-12-31 鄭瑋寧
個人與存有 婚姻與家 親屬

家的所在、不在與無所不在(下)

「家」該是什麼模樣的問號,台灣遲早、終究要面對,此刻的紛擾給了人類學家機會,從「實踐論」、「本體論」、「主體性」到「民主政治」(還有漏網之魚嗎?),來談論「家」的實存 ─ 展現了跨界的人類學知識,和無所不在的人類學家的志趣。其間「浪漫愛」也在歷史的舞台軋上一角,「老年」也是不能被忽視的主體。看完這篇暫時完結篇,我們將理解:「家」真的不是「蓋」(built)的...
2013-12-30 鄭瑋寧
多元成家 婚姻與家 親屬

「家」的所在、不在與無所不在(上)

多元成家做為一個社會重量的當代議題,不僅是具有學術重量的理論課題,更關乎人將以何種方式生活在此世的存在論問題。
人類學該如何理解:當代台灣社會中對於家這個社會構成單位及其性質或功能,竟有著如此歧異的想像與建構方式?或者,人類學能否及如何揭露前述那個被時代所遮蔽的座架以顯明其意義?我認為家的性質、構成與樣態,乃是隨歷史條件之改變而有所轉變的產物,它經常和資本主義與政治體制的發展與轉變連動,同時經常作為人們理解、挪用、想像以重構自身與經濟、政治的相互關係。家,是在人的實踐中逐漸萌芽、成長出來,事實上,家與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乃至於人觀/性別範疇一樣,皆為歷史的產物。
2013-12-23 林秀幸
政治

馬總統說的不算!?

最近常聽到「你說了算阿?」我們生活周遭經常也有成員想要(或妄想?)自己說了算。久而久之,也自我催眠自己能夠點石成金,說什麼都算數。但是一旦聽眾不買帳,任憑你如何精心修辭,立刻像紙牌疊出來的城堡一樣──嘩啦嘩啦垮台。
2013-12-16 徐雨村
歷史記憶 金門 馬來西亞

天鵝城回訪與金門夢

這個暑假總算回到暌違兩年的天鵝城,在8月中下旬整整住了12天。前一次造訪是在2011年9月舉辦福德正神與大伯公研討會,此後我就忙著完成博士論文修訂與口試,今年2月來到高師大的客家文化研究所任教。天鵝城的朋友經常寄電子郵件問我何時回去。這趟回訪旅程主要是聯絡老朋友跟報導人,就近在當地的影印店印製博士論文紙本,親自送到他們手上,完成人類學家的田野倫理基本要求。
2013-12-09 玉兔

紀念曼德拉(1918-2013):聆聽與說服的人道戰士

十年前,也就是1993年,曼德拉與釋放他的白人總統戴克拉克共擁諾貝爾和平獎,1994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他曾說:「談判時如果你用對方瞭解的語言,對方會動腦;如果你能用對方的語言,那會打動他的心。」一種流傳非洲大地獨特的科拉琴(Kora)歌曲,也許能幫我們更明白曼德拉的奮戰歷史與道德心意。
2013-12-02 馬上瘋檳榔
原住民 教育

原住民大學生了沒? (兼論原住民取向的科技與社會研究議題)

畢業之後有幸在號稱全國唯一的原住民族學院裡任教。之前在國外的大學課堂帶過三百人的大堂課助教,也擔任過單一主題選修課程的講師;乍看之下,這些經歷似乎對於回台任教的訓練已經綽綽有餘。不過實際任教了將近兩個學期下來,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怎麼說呢?國外大學生對於課堂指定閱讀的完成程度,大致上跟台灣大學生差不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