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1-12-12 郭佩宜
原住民 歷史 電影

看賽德克‧巴萊評論的七個問題

賽德克‧巴萊的討論至少牽涉到7 個問題──這些問題不是我對影片內容的疑惑,不是要去問導演的(雖然如果有機會交流也很不錯),而是問自己的。每一個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也未必有清楚的對錯,而是立場的選擇──在這些價值觀裡面,在這些思考範式中,評論者站在哪裡?而我又選擇要站在哪裡?
2011-12-05 林秀幸
原住民 認同 電影

賽德克‧巴萊:在兩種[真實]之間

我看完上集太陽旗時,到處寄信要朋友去看,覺得好像是自己的榮耀。看完下集後,我也不覺得導演阻礙了我們繼續尋求[歷史真相]的動機和努力。那天我獨自開車在眼前平坦又白晃晃的柏油路上,想到這部電影導演本身的探索,他帶來的全台的討論和探索,我突然想到湯湘竹導演的兩部電影的名稱:[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對照到賽德克巴萊的探索,是阿,山有多高?海有多深?我流下淚來。台灣,你的探索,是我們的未來。歷史,可以是過去,可以是未來。
2011-11-28 江小草
歷史 田野 考古

如何說出三千年前的故事?:考古田野中的過去與現在

在論文修改接近尾聲時,一次和指導老師的討論中,老師忽然說了:你不覺得應該在論文的開始便說明你本身與遺址的關係?什麼原因把你帶進了這個田野?你研究的開端,你為什麼對這樣的議題感興趣,甚至寫了一本論文?你為什麼選擇了特定的理論取向來尋找答案?當我們透過你的詮釋看到了過去的社會時,你又在哪裡呢?
2011-11-21 蔡丁丁
土地 食物

丁丁幫農記 (中)

叮叮當初一腳踩入家中的水田,其實都是被騙的。
2011-11-14 潘美玲
印度 田野 西藏

印度的西藏地圖第三張:拉達克(Ladakh)

若要在西藏境外,找到最能代表西藏傳統的地方,達蘭薩拉可能是大家心目中的答案,因為是達賴喇嘛在印度安頓所在,也是當前西藏流亡政府的行政中心,但對藏人而言,這是一個和印度人混居、氣候景觀都需要重新適應的新故鄉。然而在當前印度國土最北方的拉達克,不論在氣候景觀、風土民情、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等,都屬於傳統西藏文明的範圍,而有「小西藏」之稱,也因為高山、峽谷、河流、沙漠等奇景,高海拔與世隔絕而有香格里拉的美稱。
2011-11-07 邱韻芳
原住民 歷史 電影

在眾「巴萊」之間沈思

我到埔里教書後,最先認識的賽德克人就是一直在歷史上被描述為「親日蕃」幫助日人追殺莫那魯道的Toda支群。到春陽作田野後我發現,基本上他們是不談霧社事件的,比較熟之後才從一些報導人口中聽到和過去所知道很不一樣形象的莫那魯道。我並非認為Toda人的口述記憶呈現了更多的「歷史真相」,它其實是主流論述強大力量下,所發展出另一個被壓抑的對抗式在地觀點。漸漸地我能體會Toda人長期的沈默與無奈,不願參加霧社事件紀念儀式的心情,以及霧社事件本身所牽涉的複雜族群與部落關係。
2011-10-24 芭樂貓

「拔辣」考古學

打從到四川出田野的第一天起,只要跟人說我的田野地在四川,接下來的話題通常就是:「那裡的食物很辣吧?能習慣嗎?」,彷彿一提到四川,就離不開那紅紅辣辣的辣椒。但是辣椒真的是四川菜「自古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嗎?
2011-10-17 莊雅仲
區域 新竹 環境

香山傳奇

前幾個月因為發言討論有關竹北市/芎林鄉璞玉計畫爭議,開始以一個比較區域的觀點來看大新竹的都市發展問題,區域雖然不是新鮮的研究概念,但過去這方面的研究視野偏向大範圍版塊間的相對位置與影響,縱然注意到特定地方,也常會被掏空成同質無內涵的地點,忘記了區域化其實來自於特定所在相互探索和連結的結果,而非任何規畫者、行政官僚或開發商的大筆一揮。
也許因為這個反思璞玉的因緣,當清華大學社會所的李丁讚教授邀我一起參與他提的「香山濕地復育:自然與文化的雙重取徑」計畫時,也就欣然答應。
2011-10-10 malaita
歷史 節慶 語言 食物

「愛蜂」與「百年」現象

最近T島的熱門名詞之一是「百年」(有時叫做「建國百年」), 這是政府發起的系列活動,參加的人則多半是公務機構、學術機構、表演節目、還有一些小型工程(像是紀念地標之類的),一時之間好像什麼都以「百年」計,什麼都有「百年史」,讓我大開眼界。在這些活動背後的是經費、預算的取得和花用,「百年產業」彷彿是一個提款機,「百年」是入股分紅的作文前提,拿到錢,可以蓋上一個「100」的金色標誌。
2011-10-03 徐雨村
基督教 大伯公 宗教 田野工作 馬來西亞

風下之鄉的大伯公與基督教

今年二月天鵝城的好友老張寫了一封伊媚兒給我,表示天鵝城的永安亭大伯公廟(福德祠)即將舉辦第四屆「福德文化節」,他是籌備會主席,「I have no idea,不知要辦什麼東西才好」。我說:「Don’t worry,我可以幫你策劃一場研討會」。研討會題目最後確定為「福德正神研究國際研討會」。由於沒把握能否辦第二屆,因此就沒有放上「第一屆」。我孤狗了這個名稱,確定沒有重複,就這麼辦。
2011-09-26 玉兔

音樂的反覆不是開玩笑

2011年9月12日台中的中秋晚會中,我終於聽到今年金曲獎的最佳樂團獎得獎者Matzka的現場表演,因為市區綠地規定不能烤肉,只好去市府廣場前擠在人堆裡聽珍珠奶茶音樂會,勾起我好久以前初聞Matzka樂團(Matzka & Di Hot)的驚艷。
2011-09-19 講古
地方政治 環保運動 田野工作

黑道人類學

H是A村最具勢力的黑道大哥。而我與A村初次結緣,則是廿年前的事了。當時該村正結束了一段轟動全國的反污染抗爭,立場一向堅定的草根運動組織在兩三個月之間掩旗息鼓,做為抗爭焦點的工業建設於是在維安單位護駕下順利過關。為何A村抗爭會從持續數年的轟轟烈烈急轉直下,最後草草收場呢?這個問題,從地方到中央、從社運界到學界一直有各種說法,其中最為信實但也最為隱晦的理由,便是地方黑道的態度轉折。
2011-09-12 郭佩宜
八卦 田野工作

芭樂解密(Guavaleaks)

最近維基解密在台灣沸騰洋洋,芭樂人類學湊個熱鬧,來個「芭樂解密」(guavaleaks)。

到目前為止媒體揭露的諸多leaks,從台灣人的觀點來看,老實說沒太多秘密性可言。從人類學家的觀點來看,最神奇的是發現AIT官員也要寫類似「田野日誌」的東西,記錄和誰吃飯聊天,以及餐桌上的八卦內容,分析評論一下,還得把它傳給上級(「指導教授」?)。咦,這和人類學家做田野有一點類似耶──八卦不只是用來聽,用來講,還要筆記與分析。
2011-09-08 羅素玫 Alik Nikar
全球化 田野 觀光

文化、觀光與社區感:一個峇里島中部山村的故事(下)

(續)但這幅觀光發展富裕蓬勃的圖像下,還是有一些遺憾的。
住在對街的Pak M,我幾年前進行家屋調查的時候訪問過他,記得他還是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呢,曾經當過司機,今年卻每天看他坐在自家的雜貨店門前一動也不動看著人來人往。他家有個小朋友,很喜歡敲著小鼓咚咚隆咚地,也讓我每回抬頭看到他還是沒有離開地坐著。我問Pak Ng,為什麼他不工作?Pak Ng聳聳肩說,他剛賣了家裡的田地給一家飯店,拿了好價錢,但是從此他就什麼都不做了。
2011-09-05 羅素玫 Alik Nikar
全球化 峇里島 田野 觀光

文化、觀光與社區感:一個峇里島中部山村的故事(上)

在台灣東海岸面對觀光浪潮席捲而來的都蘭,大家對於觀光的想像和討論,讓我想起我所認識的峇里島的小村面對觀光發展的故事。觀光原本並不是我的研究主題,發展也不是。但是看到認識多年的朋友們所擔心的問題,也刺激自己開始思考,要發展,真的只有觀光一個選項嗎?而假如要發展觀光,部落的生活將面臨什麼樣的改變課題?我有一位研究工作上的好夥伴,從與他的相處與學習中,我看到峇里島上發展觀光過程的改變,和一個人可以為一個村子帶來的一些力量。雖然這不是什麼完整調查後的結果,只是一個朋友的故事,但是,也許從這裡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在面對發展的困惑時的,一點點希望。
2011-08-29 劉正元
媽祖 宗教

三十度的仰角

聽我的父親說,我的曾祖父非常熱情與好客。日治時期,在高雄鄉下老家門口的小屋內,每天都會泡茶請人享用,聊天喝茶之餘順帶兼作不收錢的「民宿」。某次有一對從嘉義北港步行來下港作生意的父女在此暫時停歇,曾祖父很熱心地讓兩位外地人暫居。沒想到這個決定也同時改變了他其中一個兒子的運命。年紀輕輕就隨著父親到處作生意的女兒表現地很勤快,引起當是也很年輕的祖父注意。後來,這個女孩成為我的祖母,那年,她十六歲。
2011-08-22 邱韻芳
原住民 田野工作 觀光

如何告訴觀光客我的「文化」?部落觀光有感

很久很久以前,因為參與紀錄片拍攝的關係,我有機會走訪阿里山的鄒族部落,當時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具有深厚文化意涵的Mayasvi(戰祭)、Homiyaya(小米收穫祭)和Kuba(庫巴:男子集會所),因此活動的領域都是在兩個大社達邦與特富野。將近二十年後,因為參加一個部落觀光的行程,我再次踏上久違的鄒族土地,和一群年輕的小朋友一起探訪山美和新美,這兩個在我過去經驗和人類學文獻中都相當陌生的鄒族小社。
2011-08-15 容邵武
空間 運動 都市

銅鑼灣的大冠鷲

火熱的八月,有人還在看”芭樂人類學”嗎? 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人還要寫”芭樂人類學”文章。有如美國一位小說家所說,八月只是為秋天做準備。 酷熱的仲夏不是應該拿來作夢嗎?既然如此,我就昏沈沈的寫個夢境,只是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夢境,我以為我是在夢境裡。
2011-08-08 林文玲
性別 節慶 親屬

另類「爸爸」節

記得幾年前在花蓮,一個八月天的午後,與一位朋友見面。這位朋友身手俐落、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很多的中年有形T。閒聊了一陣,他忽然提起前幾天,他收到他的伴16歲女兒給他的一張卡片,上面寫著感謝我這位朋友十多年來對她的養育與付出(…)。朋友語氣平靜娓娓道來的事情,原來是一張爸爸節感恩卡的故事。

最新文章